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西洋的神秘歌手真身竟是魚,魚鰾能發聲,像人在哼著歌曲

大海裡生活著許多神秘生物, 北美大西洋沿海的居民聽到奇特的聲音從海裡傳出來, 有時候是微弱的嗡嗡聲, 有時候卻像聽到水底有一輛摩托車開過, 有時候又像有人在哼著歌曲, 到底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呢?難道海底有美人魚在唱歌?

經過生物科學家證實, 奇怪的聲音來自一種蟾魚, 俗稱蛤蟆魚, 不僅長相奇特, 而且叫聲奇特多變, 會發出咕嚕、嗡嗡、呱呱等多種叫聲。 因為聲音多變, 所以被稱為「會唱歌的魚」;因為聲音大得出奇, 又被稱為「會吼叫的魚」。

01長相奇特!有的身上有毒棘, 有的自帶600個以上發光器

說到蟾魚的外形, 有人覺得長得醜, 有人覺得長得個性, 體長約20-25釐米, 看上去很笨拙, 頭部扁而寬, 嘴巴一張開就顯得很大, 牙齒也大但卻比較鈍。

它們下顎掛著觸鬚, 眼睛像蟾蜍一樣突出來, 加上眼周的「睫毛」, 可以說十分奇特。

皮膚沒有鱗片, 而且黏糊糊的, 渾身都是深褐與黑色斑駁的紋路, 讓它們並不起眼, 趴在水底還起到偽裝作用, 等待獵物經過。

如錦蟾屬和敵蟾魚屬等大多數蟾魚, 背鰭和鰓蓋都有棘, 具有毒腺。 如果遭到入侵, 毒棘就會豎起做出攻擊。 如果被攻擊, 會發生腫痛現象。

蟾魚中也有無毒的, 如孔蟾魚屬等, 身體側面和底部有多達600-840個成行的小鈕扣狀的發光器。 顏色分兩種, 一是單色螢光, 還有一種是色彩螢光, 可以用來吸引獵物, 可真是自帶光環啊!

其中, 錦繡蟾魚外形絢爛美麗, 可算是家族中的顏值擔當, 通體是藍灰色帶黑色條紋,

尾部和魚鰭有一圈黃色的繡邊, 十分驚豔!

02捕食隨意!呆在水底不動, 等著獵物自投羅網

蟾魚主要分佈于美洲暖海, 極少數種類生活於淡水, 可以在海洋和淡水間遷移活動。 平時很少活動, 潛藏在海床的石縫、石洞及沙地裡。

蟾魚的食物比較廣泛,

魚、蝦、螃蟹、海膽, 以及軟體和甲殼類動物, 它們都吃。 蟾魚本尊的捕食方式很隨意!

偽裝功能較好的豹蟾魚等, 就會潛伏在水底, 等待獵物進入自己的狩獵范圍, 張開大嘴就吃。 如果沒有獵物經過就呆著, 這捕食的態度, 真的是很隨意了。

有時候也會非常迅猛地伏擊捕獵, 小魚小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被蟾魚吃到肚子裡了。

對於會發光蟾魚來說,只要釋放自身光芒,就可以等到獵物自動送上門。如果想偷懶,就在暗礁、巖石間,搜尋甲殼類動物填填肚子。

蟾魚還有一項「本領」,那就是可以在無水環境中生存24個小時,就算暴露在海岸邊,離了海水,也能活下去。讓人感歎,蟾魚真是個耐餓耐旱的「小強」!

為了研究蟾魚,1997年,科學家把蟾魚帶上太空梭,最終平安返回地球。充分證明,蟾魚在很差的條件下,只需一點點食物就能活命。

03魚鰾唱歌!不是嘴巴唱出來的,而是魚鰾在唱歌

蟾魚之所以讓人覺得神秘,就是因為它會唱歌。而且,不同種類的蟾魚發出的聲音也大不相同,有的短促高昂,有的低回婉轉,沿海居民對蟾魚有各種猜測。

一名生物聲學家考察得知,蟾魚時而發出一聲咕嚕,時而發出三聲嗡嗡,時而是咕嚕聲與嗡嗡聲疊加。也就是說,每一隻蟾魚都在創作與眾不同的歌曲。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蟾魚會在鄰居唱歌時,故意發出干擾性的咕嚕聲,好像是為了打亂同類的節奏。那麼,蟾魚是如何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呢?

19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研究蟾魚,發現它的發聲器官在身體更深處,由魚鰾及其周圍的發音肌發出不同的聲音。原來,蟾魚不是用嘴巴唱出來的,而是魚鰾在唱歌!

魚鰾就像個氣囊,作用是輔助呼吸、輔助沉浮,而蟾魚的魚鰾結構發生了特化,上面長有發音肌。這些肌肉通過收縮引起魚鰾中的空氣振動,將聲音放大。肌肉收縮越快,聲音頻率越高。

它們用聲音與同類交流通訊,傳遞出資訊;有時候也用聲音警告,告訴別的生物不要靠近。但在人類聽來,不同音調組成的聲音從海裡傳出,就像是一首小夜曲。但當幾百隻,甚至幾千隻蟾魚「大合唱」時,那響亮嘈雜的聲音,誰受得了?它們自己不會被影響嗎?

神經生物學家巴斯發現,每當發音肌收縮時,聽覺器官中毛細胞的敏感度就會降低,它們分別由不同的神經控制,但始終保持同步活動。

04唱歌求偶!雄性通過唱歌,吸引多隻雌性來自己的窩產卵

在繁育季蟾魚特別活躍,雄性蟾魚求偶會發出多種不同的聲音,吸引雌性的注意。通過唱歌求偶的方式特別浪漫,蟾魚被稱為「海中金絲雀」。

繁育期間,雄蟾魚發音肌變得更加發達。雄性蟾魚會在海灘的石頭底下準備好迎接對象的「婚房」,放開「歌喉」唱歌。

這時的雌蟾魚對同類的聲音會更加敏感,還能通過雄性的歌聲來判斷對方夠不夠健壯?雌性自己也會唱歌,不過聲音沒有雄性大。

通常,一隻雄性蟾魚會通過唱歌來吸引多隻雌性來自己的「婚房」產卵。雌性蟾魚產卵完畢後,就離開了。

所以,一窩蟾魚的卵,可能來源於幾隻雌性蟾魚,每只雌魚產下多達400枚卵。卵有膠質吸盤,具有粘性,附著在巖石表面。

雄性蟾魚一直守在窩裡,擔負起守護魚卵的責任,不能離開太遠去捕食,所以待在巢邊,等待獵物上門,靠著有限的食物生存下去。

待蟾魚寶寶孵出後,會本能地聚集在雄蟾魚身邊。雄蟾魚帶領著蟾魚寶寶,直到它們長大,可以保護自己,才讓它們離開。雄蟾魚堪稱「模范爸爸」!

蟾魚是海洋的一種奇特的生物,不僅長相奇特,而且聲音多變,就像在唱歌一樣。它們通過唱歌來求偶,或者發出警告。你想聽一曲蟾魚唱的歌嗎?

參考資料:自然雜誌、國家地理、大自然探索、Wildscreen

小魚小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被蟾魚吃到肚子裡了。

對於會發光蟾魚來說,只要釋放自身光芒,就可以等到獵物自動送上門。如果想偷懶,就在暗礁、巖石間,搜尋甲殼類動物填填肚子。

蟾魚還有一項「本領」,那就是可以在無水環境中生存24個小時,就算暴露在海岸邊,離了海水,也能活下去。讓人感歎,蟾魚真是個耐餓耐旱的「小強」!

為了研究蟾魚,1997年,科學家把蟾魚帶上太空梭,最終平安返回地球。充分證明,蟾魚在很差的條件下,只需一點點食物就能活命。

03魚鰾唱歌!不是嘴巴唱出來的,而是魚鰾在唱歌

蟾魚之所以讓人覺得神秘,就是因為它會唱歌。而且,不同種類的蟾魚發出的聲音也大不相同,有的短促高昂,有的低回婉轉,沿海居民對蟾魚有各種猜測。

一名生物聲學家考察得知,蟾魚時而發出一聲咕嚕,時而發出三聲嗡嗡,時而是咕嚕聲與嗡嗡聲疊加。也就是說,每一隻蟾魚都在創作與眾不同的歌曲。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蟾魚會在鄰居唱歌時,故意發出干擾性的咕嚕聲,好像是為了打亂同類的節奏。那麼,蟾魚是如何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呢?

19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研究蟾魚,發現它的發聲器官在身體更深處,由魚鰾及其周圍的發音肌發出不同的聲音。原來,蟾魚不是用嘴巴唱出來的,而是魚鰾在唱歌!

魚鰾就像個氣囊,作用是輔助呼吸、輔助沉浮,而蟾魚的魚鰾結構發生了特化,上面長有發音肌。這些肌肉通過收縮引起魚鰾中的空氣振動,將聲音放大。肌肉收縮越快,聲音頻率越高。

它們用聲音與同類交流通訊,傳遞出資訊;有時候也用聲音警告,告訴別的生物不要靠近。但在人類聽來,不同音調組成的聲音從海裡傳出,就像是一首小夜曲。但當幾百隻,甚至幾千隻蟾魚「大合唱」時,那響亮嘈雜的聲音,誰受得了?它們自己不會被影響嗎?

神經生物學家巴斯發現,每當發音肌收縮時,聽覺器官中毛細胞的敏感度就會降低,它們分別由不同的神經控制,但始終保持同步活動。

04唱歌求偶!雄性通過唱歌,吸引多隻雌性來自己的窩產卵

在繁育季蟾魚特別活躍,雄性蟾魚求偶會發出多種不同的聲音,吸引雌性的注意。通過唱歌求偶的方式特別浪漫,蟾魚被稱為「海中金絲雀」。

繁育期間,雄蟾魚發音肌變得更加發達。雄性蟾魚會在海灘的石頭底下準備好迎接對象的「婚房」,放開「歌喉」唱歌。

這時的雌蟾魚對同類的聲音會更加敏感,還能通過雄性的歌聲來判斷對方夠不夠健壯?雌性自己也會唱歌,不過聲音沒有雄性大。

通常,一隻雄性蟾魚會通過唱歌來吸引多隻雌性來自己的「婚房」產卵。雌性蟾魚產卵完畢後,就離開了。

所以,一窩蟾魚的卵,可能來源於幾隻雌性蟾魚,每只雌魚產下多達400枚卵。卵有膠質吸盤,具有粘性,附著在巖石表面。

雄性蟾魚一直守在窩裡,擔負起守護魚卵的責任,不能離開太遠去捕食,所以待在巢邊,等待獵物上門,靠著有限的食物生存下去。

待蟾魚寶寶孵出後,會本能地聚集在雄蟾魚身邊。雄蟾魚帶領著蟾魚寶寶,直到它們長大,可以保護自己,才讓它們離開。雄蟾魚堪稱「模范爸爸」!

蟾魚是海洋的一種奇特的生物,不僅長相奇特,而且聲音多變,就像在唱歌一樣。它們通過唱歌來求偶,或者發出警告。你想聽一曲蟾魚唱的歌嗎?

參考資料:自然雜誌、國家地理、大自然探索、Wildscree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