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跟超市老闆說了一百遍“貓魚”,又形容了一百遍才給我找到貨

對同一種食物的叫法, 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叫法。 大多數只不過是方言不同罷了, 字眼還是不會變的。 但是有一些東西, 不同的地方, 叫法卻是完全不同的。 漂泊在異鄉的心酸, 可能就體現在, 一些語言不通的方面了。

出門在外, 跟人交流的時候, 說的都是普通話。 有一次到超市, 和老闆說“老闆, 請問你們這裡有貓魚嗎?”。 我以為是我普通話不標準, 或是聲音太小, 老闆沒有聽到。 又重複了好多次, 老闆依然一臉懵逼的看著我。 我給他認認真真的形容了一下我想要的東西的樣子, 吃法和味道, 他才給我找出來。

原來“貓魚”只是益陽的地方方言, 用普通話叫黴豆腐。 黴豆腐是用白豆腐洗淨後, 放至陰涼的地方直到發黴。 把發黴後的豆腐, 在白酒裡面滾一圈, 在沾上辣椒末、鹽和香料。 放到罎子裡面密封起來, 7天后就可以吃了。

黴豆腐是最下飯的一個菜了, 一坨黴豆腐就可以吃完一整碗飯。 在我們這邊, 過年的時候, 每家每戶都會有一罎子, 有些是自接買的現成的。 菜市場也有已經發黴了的, 自己拿回家沾白酒和辣椒密封一個星期就可以吃。

我們家那邊, 最出名的就是四季紅乳豆腐, 想想自己還真傻。 和老闆叫板了半個小時, 才找到“貓魚”。 買的乳豆腐上面明明, 就寫了那麼大的幾個字。 還有超市又不大我為什麼不自己去找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