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聽話和太聽話都是bug,癥結在這裡

如果孩子不聽父母的話, 爹媽往往就很愁:這孩子啊, 不聽人勸。

孩子很聽父母的話, 爹媽倒是不會愁了。 可這也並不意味著孩子的成長就順利了。 也許孩子會因為缺乏獨立思考而陷入學習和生活的困境, 也許孩子哪天悄咪咪地做了一個父母都無法料到的爆炸性決定。

比如我認識的媽寶男, 從小到中年, 對媽媽的話毫無疑問地接受, 從不質疑, 從不反對, 所以, 他一直單身……

比如我一個表姐, 乖乖女多年, 後來找了一個物件, 爹媽不同意, 她死活要嫁, 無論別人怎麼論證這人人品不好, 她還是義無反顧地結婚了。
後來, 對象出軌了…… 在小編看來,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 是一種bug。 孩子太聽父母的話, 也是一種bug, 這種bug, 看起來人畜無害, 但殺傷力極強。

因為, 他們身上都缺乏了這種能力——判斷能力。

01 判斷能力 判斷誰的意見是對的, 判斷誰的意見是有紕漏的。 判斷哪種行動是適合自己的。 以及, 判斷自己是哪種人, 想要哪種幸福。 這是影響我們一生最簡單又最重要的能力。 而太聽話的孩子, 太不聽話的孩子, 非常缺乏這樣的能力。 對於他人的觀點—— 要麼全盤接受; 要麼全盤推翻。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 極為鼓勵「孝順」。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句老話, 估計大家都熟悉的很。 然鵝, 作為一個人, 哪怕是英明的諸葛亮, 他都做過錯誤的決定, 何況普通的父母們。
當然, 在農業社會中, 孝順是極其重要的一種品德。 對長輩來說, 孩子孝順, 保證了他們晚年能有所養。 對年輕人來說, 孝順保證了他們有一個好名聲, 獲得一份信任值, 如此才能在等級森嚴的社會中有一個立身之地。 而且, 農業時代, 人們謀生的主要方式就是耕作, 這種生產方式是需要大量的前輩經驗的, 如果離開長輩的指導, 你很難吃到一口飽飯。 所以, 傳統社會中, 並不鼓勵下一代獨立判斷, 過於獨立, 反而是對家族社會、社會傳承的一種打擊。 但如果在現代社會裡, 過於聽父母的話, 大概率你會生活得不太好。 科技發展迅速, 資訊更迭加快, 社會變化日新月異。 我們的父母不懂的方面比我們多很多。 他們可能不懂什麼是互聯網,
他們可能不懂什麼是二維碼, 他們可能不懂人工智慧。 而我們今天懂的一切, 等到孩子們成年的時代, 估計又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生活在現代, 需要時時打磨自己的能力和知識, 冷不丁可能就落伍了, 從而被社會所拋棄。 我們, 包括孩子們所生活的世界, 不是四平八穩的農耕社會, 反而更像是原始社會, 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危險, 會有什麼新的工具被創造出來, 我們該怎麼面對這個世界, 都需要不斷去學習, 去思考、去進行判斷, 並採取相應行動。 孩子不聽你的, 當你有好的觀點想傳達的時候, 他完全不理會, 那老師、同學的好觀點, 他又怎會接受? 如果讓孩子一直聽你的, 你確定你時刻跟得上這個時代,
你確定你能掐指算出未來, 你確定你的大腦比電腦運算還快?

如果你不能篤定, 那麼最好, 別想著讓孩子「聽話」, 而是學著「判斷」話。

02 兩件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這兩件事: 第一, 追問「為什麼」。 太多的知識都在教我們「什麼是什麼」, 我們知道的很多, 卻用處嘛, 可能沒有廚藝APP好使。 比如「大象是哺乳動物」, 為什麼大象是哺乳動物, 哺乳動物是怎麼分類的, 為什麼要將動物分類, 一步一步往前思考, 這才能找到根源點, 並學會思考的方法。 六六最近在認知動物, 她知道大象的象牙被偷盜者拔走後, 大象基本是活不了的, 作為老母親, 固然很喜歡看孩子知識噌噌地往上漲, 但我會繼續追問:為什麼大象沒有了象牙活不下去,
我們人類不也經常要拔牙嗎, 為什麼就能活下去?她以為象牙只有那兩顆, 一查資料, 不是, 大象還有很多臼齒。 一步一步問下去, 你就會發現, 事情沒這麼簡單。 包括我給她設計的閱讀理解題, 也一定會讓她去追問課文中的為什麼。 蜻蜓半空展翅飛…… 為什麼蜻蜓在半空? 課文並不是你背背就算過了。 古代書籍少, 背誦很重要。 可在網路時代, 知識很廉價, 隨便搜搜就可以, 有價值的, 就是這種思考和再創造能力。 無論是看書, 做題, 都要養成追問「為什麼」的習慣。 包括日常的聊天, 當父母發出一個命令後, 也應該支持孩子問一問:為什麼? 看起來很煩, 然而, 這才是讓孩子具有現代生存能力的根基。 第二, 找專業的人進行諮詢。 這種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能力,說句很慚愧的話,我是成為母親後才學會這種能力。孩子學音樂,我去問音樂老師,孩子學畫畫,我諮詢畫家的意見。但在我年輕的時候,基本只有兩種選擇。 父母幫我決定。 or 我自己決定。 父母本身的見識確實推動了我,但更大的程度上,其實也束縛了我的成長。 我自己的決定呢,多少有著年輕人的浪漫無知和衝動冒險。其中摔了多少跤,蹉跎了多少歲月,往事回首,都是淚。 我從小缺的,是「找專業的人諮詢」的能力。 某種程度上,是找所能找到更專業的人諮詢的能力。 考什麼大學,是從小在一個地方沒出去過的人給你意見靠譜,還是已經畢業並取得了成就的人更靠譜? 該去哪個城市工作,是聽已經有經驗的人還是聽沒經驗的人講? 在我們所接觸的范圍內,一定有更有經驗的人,更懂植物的,更會做飯的,更懂學習的。 不管年齡,不分性別,不論工作,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去認真地認知別人的專業,並瞭解專業背後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對於聽話的孩子,我們要鼓勵他去追問、去找更專業的人諮詢。 對於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一樣要鼓勵他養成這樣的思維。 一旦孩子養成這種思維和習慣,對於父母的意見,他首先會思考的是,這句話說得是否有道理,而不是—— 因為是我媽媽說的,就一定是對的,或者因為是我媽媽說的,就一定是錯的。

哪怕孩子到了青春期要叛逆了,他也能自己去追問,去找專業的人諮詢意見。(老母親想得遠啊)

03 家庭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養成這樣的思維和習慣呢? 一、基本的家規要有。 我們家有一系列的家規,但基本概括起來就是這麼幾條: 不傷害別人。 不傷害自己。 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要不斷成長。 有了這些基本的家規,孩子大致是可以判斷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的,不會出大的么蛾子。 二、多和孩子討論。 要民主地討論,而不是直接給結論。 父母要敢於犯錯,甚至有些時候要故意犯錯,讓孩子意識到,長輩不一定就是對的。 當然,父母也要有勇氣及時改正。 這點看著特別容易,其實特別難。 三、從小讓孩子接觸專業人士。 一方面要鼓勵他們跟著專業人士去學習,即便不是跟著學習,也要鼓勵孩子多去問,去諮詢。 一方面要給孩子樹立這樣的意識:任何人的專業程度,都與他的興趣和花費的時間緊密相連,我們要尊重別人的專業,也要盡可能地建立自己的專業。 四、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同時也看到別人的優點。 我們常說要鼓勵孩子,但現在有些時候,看到自己不錯的孩子確實比我們這一輩多很多了,但能看到別人不錯的孩子,卻少了很多。能看到自己不錯,也能看到別人不錯,這才是更好的集合,一方面能向別人學習,一方面呢,又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所有人的優點,這才是真正的勝利。夜郎自大和妄自菲薄,都非最佳選擇。 在孩子實現自我獨立之前,孩子的物質資源和精神支援幾乎全部來自父母的供給。父母要牢記的是,對於孩子,我們是有特權的,正是這種特權,所以我們尤其要小心,孩子給予我們的獨一無二的權力,不該隨意使用。 擁有權力卻小心。 擁有經驗卻謹慎。 擁有知識卻謙遜。 自知自己無知,鼓勵孩子用自己的大腦思考,這是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傘。 這種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能力,說句很慚愧的話,我是成為母親後才學會這種能力。孩子學音樂,我去問音樂老師,孩子學畫畫,我諮詢畫家的意見。但在我年輕的時候,基本只有兩種選擇。 父母幫我決定。 or 我自己決定。 父母本身的見識確實推動了我,但更大的程度上,其實也束縛了我的成長。 我自己的決定呢,多少有著年輕人的浪漫無知和衝動冒險。其中摔了多少跤,蹉跎了多少歲月,往事回首,都是淚。 我從小缺的,是「找專業的人諮詢」的能力。 某種程度上,是找所能找到更專業的人諮詢的能力。 考什麼大學,是從小在一個地方沒出去過的人給你意見靠譜,還是已經畢業並取得了成就的人更靠譜? 該去哪個城市工作,是聽已經有經驗的人還是聽沒經驗的人講? 在我們所接觸的范圍內,一定有更有經驗的人,更懂植物的,更會做飯的,更懂學習的。 不管年齡,不分性別,不論工作,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去認真地認知別人的專業,並瞭解專業背後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對於聽話的孩子,我們要鼓勵他去追問、去找更專業的人諮詢。 對於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一樣要鼓勵他養成這樣的思維。 一旦孩子養成這種思維和習慣,對於父母的意見,他首先會思考的是,這句話說得是否有道理,而不是—— 因為是我媽媽說的,就一定是對的,或者因為是我媽媽說的,就一定是錯的。

哪怕孩子到了青春期要叛逆了,他也能自己去追問,去找專業的人諮詢意見。(老母親想得遠啊)

03 家庭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養成這樣的思維和習慣呢? 一、基本的家規要有。 我們家有一系列的家規,但基本概括起來就是這麼幾條: 不傷害別人。 不傷害自己。 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要不斷成長。 有了這些基本的家規,孩子大致是可以判斷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的,不會出大的么蛾子。 二、多和孩子討論。 要民主地討論,而不是直接給結論。 父母要敢於犯錯,甚至有些時候要故意犯錯,讓孩子意識到,長輩不一定就是對的。 當然,父母也要有勇氣及時改正。 這點看著特別容易,其實特別難。 三、從小讓孩子接觸專業人士。 一方面要鼓勵他們跟著專業人士去學習,即便不是跟著學習,也要鼓勵孩子多去問,去諮詢。 一方面要給孩子樹立這樣的意識:任何人的專業程度,都與他的興趣和花費的時間緊密相連,我們要尊重別人的專業,也要盡可能地建立自己的專業。 四、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同時也看到別人的優點。 我們常說要鼓勵孩子,但現在有些時候,看到自己不錯的孩子確實比我們這一輩多很多了,但能看到別人不錯的孩子,卻少了很多。能看到自己不錯,也能看到別人不錯,這才是更好的集合,一方面能向別人學習,一方面呢,又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所有人的優點,這才是真正的勝利。夜郎自大和妄自菲薄,都非最佳選擇。 在孩子實現自我獨立之前,孩子的物質資源和精神支援幾乎全部來自父母的供給。父母要牢記的是,對於孩子,我們是有特權的,正是這種特權,所以我們尤其要小心,孩子給予我們的獨一無二的權力,不該隨意使用。 擁有權力卻小心。 擁有經驗卻謹慎。 擁有知識卻謙遜。 自知自己無知,鼓勵孩子用自己的大腦思考,這是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