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孩子的安全感正被你破壞,你卻渾然不知

前些天看到一位媽媽發表朋友圈:說自己去衛生間洗澡, 寶寶在外不停的哭鬧。 哭著要媽媽, 老公如何哄都沒有辦法。 最後不得已, 只能老公在旁抱孩子看著自己洗澡。 這種類似現象在很多家庭中都會比較常見。

在孩子3歲之前。 很多孩子是認為自己和媽媽是連為一體的(但這需要孩子一直是媽媽帶的)。 不能忍受和媽媽長時間的分離。 1歲以內的孩子只要身邊沒有親人, 會立即哭鬧起來。 而3歲之前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關鍵期。 安全感建立好了, 孩子也就會變的越來越獨立。

當我們外出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

時常會發現我們自己的孩子和小朋友玩一會了, 會立即跑到媽媽身邊抱抱。 然後很快又要下來, 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

這種類似現象在孩子兩歲的時候, 尤其特別明顯。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既想要和媽媽分離, 有自我的獨立能力。 但因內心的安全感又不夠。 所以只能時不時回到媽媽身邊獲取安全感。 這個時候作為媽媽, 只需要滿足孩子的一切合理的需求就可以了。

但是我們在生活中, 可能因為寶寶來回不斷折騰媽媽。 或者媽媽正在做一件別的事情。 或者媽媽今天的情緒本身就不是很好。 被寶寶來回這麼折騰, 就會很厭煩。 這時候就讓寶寶去找別人, 更有甚者, 媽媽會說你好煩啊等這些話。

直接就會把孩子給弄哭了。 可你會發現, 孩子往往不會走, 還要往你身邊湊。 因為他只想從你身邊獲取一些安全感。 然後就會走開。 不是孩子想要的太多, 而是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說句實在話, 我們大人很多時候都是自私的, 或者只會從自我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今天我的心情很好, 逮著寶寶又抱又親。 等到心情不好或很忙的時候, 孩子往我們的身邊湊一湊。 就會不厭其煩地和孩子說:別來煩我, 去找別人去。 我們大多數時候, 只站在自我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很多人都會說, 我很愛孩子。 可就從這點上你覺得你足夠愛麼?

3個月—3歲是孩子獲取安全感的關鍵期。 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滿足。 以後就會很好的形成獨立。 就會減少分離焦慮等。

比如孩子上幼小的時候。 而孩子獲取安全感兩個關鍵點:一是:媽媽的情緒是否穩定。 二是;夫妻之間的關係。

媽媽的情緒是否穩定

孩子3歲之前, 孩子基本是和媽媽在一起(奶奶帶道理也是一樣的)。 媽媽的個人情緒是否穩定。 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一個內心不夠堅強, 比較容易焦慮。 自然而然也就很難做到心平氣和, 整天憂心忡忡。 當孩子稍微鬧一下, 自己很容易失控。 然後把脾氣發到孩子身上。 孩子會很委屈。 發了脾氣的媽媽也會很後悔。

其實這種類型的媽媽從心理或生理上其實也很需要安全感。 或者說媽媽自己本身還不是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她還需要老公或身邊的人更多的愛, 更多安全感的來源。

讓媽媽自己先獨立了。 自己都不獨立, 如何教育孩子獨立呢?追根溯源, 其實也是我們大人從小未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從而讓我們自己獨立。 或者你仔細去觀察。 經常打罵小孩的父母, 其實在小的時候, 也經常被父母責駡。

而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只需要陪在孩子身邊, 觀察孩子需要什麼。 然後滿足他。 孩子需要抱抱了, 就抱抱。 不需要就放孩子出去玩耍。

夫妻之間的關係是否穩定

前些階段, 有個父母問我, 自己和老公在孩子面前吵架了。 對孩子會不會有影響。 她們家的孩子十個月。 我和她說你們這種不良的情緒肯定會傳染到孩子身上。 會讓孩子的內在情緒在身體裡面積累。 孩子肯定會莫名地哭鬧。

這麼小的孩子, 情緒只受父母影響。 父母情緒好, 孩子情緒自然也就會好。

如果夫妻之間吵架, 相互指責。 孩子很多時候, 會害怕。 因為他還很小, 無法表達自己的害怕。 就會用一些奇怪的行為來進行表達。 更可怕的是, 孩子很多時候, 會誤認為父母吵架的原因是因為自己。 導致不良的情緒積攢的會更多。

如果父母能夠基本做到以上兩點。 孩子將會很好地獲得安全感。 這兩點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根源。 孩子也就會慢慢地變得獨立。

而一個沒有獲得安全感的孩子, 一生中都會尋找這份安全感, 尋找讓自己獨立的這份能量。 。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