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进俄共青城飞机厂总装车间:售华苏-35战机从这里下线

俄“星星”電視臺記者近期走訪了俄羅斯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廠的第7總裝車間。 該車間建成已有72個年頭, 近年又重新進行了翻新改造。

廠區內矗立著一架蘇-33艦載機, 機身上繪有俄羅斯英雄飛行員季穆拉·阿帕基澤的頭像。

這里正在組裝生產蘇-35戰斗機, 而俄最新型第五代蘇-57戰斗機則在封閉廠區組織生產, 記者不得入內。

蘇-35(北約代號“側衛-E”或“超側衛”)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基礎上研制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性多用途戰斗機, 在世代上屬于四代半戰斗機。

發動機由AL-31F升級成AL-117S之后, 蘇-35無須開加力便可實施跨音速遠距飛行。

蘇-35航電系統的核心是全新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 最多同時能夠跟蹤數百公里范圍內的30個目標, 并能夠截獲其中8個目標。

中國是俄羅斯蘇-35戰斗機的首個國外用戶, 2015年11月, 雙方簽署了價值25億美元的合同, 購買24架蘇-35戰斗機及相關武器裝備和其他相關裝備。

據媒體報道, 2016年12月, 俄羅斯向中國交付首批4架蘇-35戰斗機。 第二批蘇-35戰斗機在2017年12月交付。 2018年8月29日, 俄羅斯國防部發表聲明確認, 俄羅斯將在今年底前向中國交付首批最后10架蘇-35戰斗機。

目前, 蘇--35已正式進入中國空軍服役, 其飛行性能, 尤其是矢量推進與飛控系統的完美融合, 令中國飛行員贊嘆不已, 但分析人士認為, 其機載電子系統卻難以滿足中國軍方需要。

不過這絲毫不妨礙中方在接收蘇-35之后, 對其進行進一步現代化改造。

雖然俄方聲稱, 共青城飛機廠大量采用數控機床, 很多生產流程實現了自動化,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但從現場照片看, 組裝工作主要靠人工手動完成。 這也是蘇-35生產和交貨進程緩慢的主要原因。

男工在腳手架上作業, 女工在下面指點, 配合甚是默契。

俄方聲稱共青城飛機廠已大量使用數控機床。 圖為技術人員在進行操控作業。

這位女工穿著便裝上班來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