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隆中对的含金量有多高?此人照搬隆中对计划称帝,险些成功

在赤壁大戰爆發的前一年, 漂泊半生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拜訪了諸葛亮, 這個二十六歲的年輕人給他做了一份策劃案:若跨有荊、益, 保其巖阻, 西和諸戎, 南撫夷越, 外結好孫權, 內修政理;天下有變,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yuān)、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則霸業可成, 漢室可興。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隆中對》, 劉備照著這份策劃案, 一步步地完成了他的稱帝計劃, 從赤壁之戰到漢中之戰,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可惜的是, 關羽大意失荊州, 蜀漢失去了荊州這塊戰略要地, 如同被斬斷一條腿, 諸葛亮嘔心瀝血,

五次北伐, 均告失敗, 最后魂斷五丈原。

“隆中對”計劃堪稱完美, 若非丟了荊州, 蜀漢有很大可能以弱吞強, 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但是, 歷史沒有如果, “隆中對”能否成功, 只有天知道了。 一千四百年后, 蜀地出了一位豪杰, 照搬了“隆中對”, 險些成功, 可惜功敗垂成。

此人便是張獻忠。 1641年, 張獻忠通過急行軍后奇襲奪取襄陽, 大明首輔楊嗣昌憂懼而死, 堪稱明末戰爭一大轉折點。 攻克襄陽后, 獻軍立刻北上奪取樊城, 然后攻打南陽, 該年秋季, 張獻忠在信陽被左良玉擊敗, 被迫轉進廬江等地。

1643年, 張獻忠沿江西進, 奪取武昌, 自稱大西王。 此時獻軍的處境和赤壁之戰前的劉備差不多, 北有李自成, 向東有左良玉, 北上東進均無望,

張獻忠果斷掉頭南下, 攻占長沙。 到年終時, 張獻忠已經控制了湖南全部, 及湖北南部, 廣東、廣西北部的廣大地區。

“隆中對”第一步計劃完成, 緊接著張獻忠率部向四川進發, 攻克成都, 并在成都稱帝, 國號大西, 張獻忠基本達成了“隆中對”的前兩步計劃。 張獻忠雖然嚴格地執行了“隆中對”并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 但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那就是太殘暴。 張獻忠在入蜀之前沒有像劉備那樣的廣樹恩德, 反而橫征暴斂, 四處樹敵, 激起了四川地主武裝的反抗, 張獻忠憑借“天府之國”立國的方略落空。

1646年, 肅親王豪格和吳三桂數十萬滿漢大軍向四川撲來, 張獻忠緊急應戰, 不幸中箭身亡。 張獻忠死后, 他的義子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率眾聯明抗清,

前后長達二十年之久。

總體來說, “隆中對”的可行性還是非常高的, 但是再完美的計劃, 也需要正確的執行, 張獻忠的敗亡也在情理之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