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老山轮战这里的阵地最难守,解放军是怎样坚持5年多的?

提到1980年代的中越戰爭老山輪戰, 很多人都知道, 那是一場特殊戰略下的特殊戰爭。 老山地區的地理環境非常復雜, 氣候炎熱, 高溫多雨, 軍隊在陣地上只能住山洞和貓耳洞, 既要在血火中拼殺, 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 還要同自然環境作斗爭, 同危險和恐懼作斗爭, 對于人類的意志和勇氣是極為嚴峻的考驗。

老山作戰時間長5年多, 中越兩軍在一個很狹小的地域反復爭奪, 長期對峙, 經常輪換部隊作戰, 所以才有老山輪戰之稱。 以戰場環境衡量, 老山戰區分為四個主要區域, 從西至東分別為老山、662.6高地(即松毛嶺地區)、那拉、八里河東山。

其中, 戰場情況最復雜、戰斗最激烈、環境最艱苦、最難防守的當數那拉陣地。

那拉是一個小村莊, 西為老山、松毛嶺, 東為盤龍江、八里河東山, 該地區南北寬約6、7公里, 海拔較低, 為一片起伏丘陵帶, 分布著大小幾十座山頭。 那拉地區向南是清水村, 附近有重要制高點大、小青山, 盤龍江與清水河交匯于此, 構成越軍進入老山的必經通道。 在整個老山輪戰中, 解放軍和越軍在那拉地區犬牙交錯形成對峙, 陣地相隔僅幾十米到十幾米, 可以說無日不戰, 形勢危險萬分。

越軍在丟失老山、662.6高地、那拉一線的防御陣地后, 后退調整, 重新部署, 依托大、小青山和漢揚建立了二線及縱深防御陣地。 大、小青山和老山、八里河東山的海拔從600余米到1400余米不等,

隔空對峙, 居高臨下, 俯視南北間約10余公里長、7、8公里寬的大片地域。 那拉地區正好位于雙方最前沿, 地勢低洼, 被中越兩軍的主陣地所俯瞰。

相對而言, 越軍在那拉、清水地區的陣地距離我老山、八里河東山陣地較遠, 受到的直接威脅小一些。 而我軍在那拉一線陣地南側直面小青山, 東側是漢揚高地, 被越軍這兩大制高成90度夾角瞰制威脅, 地形非常不利, 防御態勢極為惡劣。

越軍在小青山部署了加農炮、高射炮等直瞄火炮, 在漢揚高地部署了高射機槍, 還有那拉其他陣地的輕重機槍、迫擊炮等火器配合, 全面封鎖我軍在那拉前沿的防御陣地。 我軍在陣地上無論是構筑工事,

還是人員運動, 都要遭到越軍火力射擊。 后方運輸線也被封鎖, 造成食物、彈藥和構工材料運不上來, 傷員、烈士運不下去等嚴重困難。 越軍還采取緊貼圍逼戰法, 挖掘塹壕至我陣地前沿, 相距僅有數米, 隨手就能扔個手榴彈過來, 進攻、偷襲更是數不勝數。 這樣一來, 就使我軍一線部隊精神高度緊張, 經常發生遭遇戰, 無日安寧, 極為疲憊, 減員劇增。

在這種艱難困苦的環境中, 我一線部隊發揚勇猛頑強, 吃大苦、耐大勞的精神, 尋找一切有利時機構筑和加固陣地, 嚴密設置防線, 監視敵人動向, 正面對抗, 以硬對硬, 堅決阻擊越軍的進犯, 力保陣地不失。 同時, 調整戰術, 在兵力配置上少擺多屯, 火力配置上前重后輕, 保持充足的預備隊,

立足于抗敵輪番攻擊, 盡量減少自己的傷亡。 后勤部門也想方設法做好前運后送工作, 為一線部隊解決實際困難, 鞏固長期堅守防御的態勢。

就是這樣, 在那拉最難守的陣地上, 我軍針鋒相對堅持了5年多, 挫敗了越軍的數千次進攻、偷襲和襲擾, 牢牢堅守陣地, 直到打得敵人沒了脾氣, 勝利完成任務, 贏來了和平的曙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