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起底:卷进“18亿股票操纵案”的黄晓明商业帝国

近日, 影視圈的動態不斷, 前有天價片酬、陰陽合同事件, 后有各影視劇陷入版權風波等, 如今作為影視圈的“教主”黃曉明卷入18億股票操縱案, 點燃了輿論之火, 無疑是給股票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今日凌晨, 黃曉明就“卷入操控18億股票案”、“操控長生制藥”等新聞, 在微博發聲明澄清。

黃曉明微博截圖

黃曉明聲明稱:

1. 7月3日證監會就“高勇案”已作出《處罰決定書》, 本人沒有參與任何股票操控;

2. 我再次強調, 本人不認識高勇, 只是委托路某理財;

3. 本人從未參與過“長生生物”股票投資;

4. 本次事件確實是由我理財不謹慎所導致,

對此次事件給大家造成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 我一定從中吸取教訓。

聲明全文截圖

“黃曉明聲明”一度登上微博熱搜不下, 網友頓時炸開了鍋, 自成兩派:

支持派表示:理智對待, 不造謠!不傳謠!

微博網友截圖

其中, 不乏明星好友的支持。

翟天臨微博截圖

好友翟天臨轉發該微博, 并稱:

“從小認識他有十多年了, 很多年過年我都看到他給家鄉獨居老人去送溫暖, 我看到他私下做了許多公益, 也幫助了很多人, 這其中曾經就有我。 做我們這行有時很沒有安全感, 誹謗你時, 似乎一石就要激起千層浪…我知道呼吁理性很難, 也知道說實話不易, 但我認為善良的人應該得到信任。 我支持黃曉明。 ”

當然, 網友對此次聲明也表示質疑:

微博網友截圖

微博網友截圖

黃曉明為何卷入18億股票操縱案?

爆炸性的信息撲面而來, 相信很多吃瓜群眾是迷惑的, 邦哥帶大家梳理一下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證監會官網截圖

8月10日, 證監會宣布對“高勇操縱股票精華制藥”一案作出處罰, 沒收高勇違法所得8.97億元, 再處以罰款8.97億元, 合計金額達近18億元, 并對其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高勇為何人?證監會公告信息顯示, 高勇是黑龍江人, 為北京護城河投資發展中心合伙人, 其實際控制16個證券賬戶從事涉案交易。

根據證監會方面的披露, 高勇利用16個賬戶, 通過信托計劃等方式放大資金杠桿, 集中資金優勢, 對精華制藥連續交易, 連續封漲停, 于是精華制藥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

從22元/股漲到了91.8元/股。 在高勇操縱的16個賬戶中, 其中包括“黃某明”及其母親“張某霞”的名字。 財新報道援引監管層人士稱, 這兩人分別為明星黃曉明和他的母親張素霞

同時, 邦哥注意到公告中:“黃某明賬戶開立后由其母親張某霞管理使用。 經路某介紹, 張某霞將黃某明證券賬戶部分委托高勇管理, 該賬戶涉案交易由高勇作出。 ”

精華制藥股權圖

8月11日, 黃曉明工作室發聲明表示, 黃曉明并不認識高勇, 也未參與過任何操縱股票行為和介入過任何與股票有關的調查。

經濟觀察網援引某證監會稽查人員的話稱, 黃曉明曾花3個小時參與協助證監會調查, 該稽查人員表示不會對其追責。

8月13日, “財新”在報道中確認,

證監會公布的獲利近9億元、罰款高達18億元的高勇股票操縱案中的自然人賬戶之一確實為黃曉明名下賬戶。

8月15日凌晨, 黃曉明再度通過微博發聲, 表示對操縱股票一事不知情且從不認識高勇, 也未參與過“長生生物”股票投資。

“疫苗事件”還在人們心中作痛, 如今黃曉明怎么與“長生生物”有關聯了?

事實是, 除了操縱“精華制藥”的股價, 高勇還參與了“長生生物”的殼公司“黃海機械”的股價波動。

邦哥了解到, 黃曉明出現在長生生物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需要劃重點的是:這份股東名單其實屬于長生生物的“前身”黃海機械。

據了解, 黃海機械于2015年3月停牌, 隨后長生生物以50多億元的價格借黃海機械的“殼”上市,

7月14日復牌。

“黃海機械”的十大流通股東中與高勇控制的16個賬戶名單, 有6個賬戶名稱重疊。 2014年7月中旬, “黃海機械”股價一路高漲, 9月30日, 股價已攀升至9元, 股價在三季度漲幅超50%。 在這次股價上揚中, 黃曉明賬戶賣出“黃海機械”的股票, 清倉走人。

也就是說, 黃曉明實際上并不是“長生生物“股東。

根據財新此前的報道, 有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 包括黃曉明在內這些自然人賬戶的所有人如果并不知道賬戶被利用進行市場操縱, 這些賬戶也不會被凍結。

也就是說, 如果黃曉明并不清楚自己的賬戶資金具體操作, 對高勇的操作沒有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他的賬戶也不會被凍結。

事實上, 這并不是黃曉明第一次卷入金融市場的是非中。 邦哥發現,早在2016年4月,自稱黃曉明為其合伙人提供代言的P2P平臺東虹橋金融在線出現兌付困難,網友發起#一起召喚黃曉明來還錢#等話題,向他討債。話題閱讀量達531萬

黃曉明工作室則發布聲明稱,黃曉明出于關心且致力于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工作,僅參與了宣傳片和平面廣告的拍攝。

此外,黃曉明還曾為失敗項目站過臺,比如Star VC所投資的跨境服飾電商創業公司“明星衣櫥”,曾被媒體爆出資金鏈斷裂,無人接盤;明嘉資本投資的另一家主營直播綜藝IP制作與發行的公司明明娛樂曾與咸蛋家達成戰略合作,咸蛋家后因涉黃被查。

黃曉明的商業版圖

“教主”黃曉明在影視圈風生水起,在扮演“商人”也并不遜色,頗具投資眼光和商業頭腦。

黃曉明連續十多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在最新的名人榜上,黃曉明以1.7億元的收入排名第16。

黃曉明簡介,來源:天眼查

目前,企查查數據顯示,黃曉明名下共有53家公司,其享有實際控制權的公司有46家,作為股東的公司達到42家,作為高管的公司有22家,涉及影視、科技、餐飲、商貿、投資等多個領域。

與黃曉明相關的公司,來源:企查查

以企查查數據來看,黃曉明名下最多的便是商務咨詢和投資類公司,多達18家,包括著名的StarVC,也即北京大咖聯盟投資管理合伙企業。

Star VC是由影視明星任泉、李冰冰、黃曉明共同出資組建的明星風險投資機構

其中,2015年,黃曉明與投資管理顧問張曉婷成立北京明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4月,黃曉明以明嘉資本董事長的身份正式進軍投資圈。目前,明嘉資本投資了星座KOL同道大叔、火辣健身、野馬現場、火樂科技(堅果)、芭比辣媽等眾多項目,其中有的已成功變現。該公司還參與了多家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項目,投資規模達1.5億

此外,黃曉明自己主控的投資公司還包括廈門明嘉天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上海雄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寧波星鎏股權投資中心等。這些公司的投資項目包括網魚網咖、魚泡泡、住百家、和聚網絡等。

數量其次的是文化娛樂類公司,共15家,比較知名的有北京泰耀文化工作室,也即黃曉明工作室。

2007年,黃曉明簽約華誼兄弟,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的時候,黃曉明以每股3元的價格買了180萬股華誼原始股,后來又增持到360萬股。華誼掛牌當天收盤超過70元,黃曉明獲得約2億元的收益。

2009年,黃曉明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即北京泰耀文化工作室,并控股100%且擔任企業法人 。此外,黃曉明還曾出資約60萬入股樂視影業,持有其0.07%的股份。目前樂視影業已經更名為樂創文娛,脫離樂視網獨立運營。

此外,還涉足其他領域的投資。

紅酒領域。2015年6月,黃曉明成立上海醇雅明坊公司,并成為西班牙明星酒莊Bodegas LAN獨家代理。

高爾夫。與曾志偉、巫啟賢等好友,黃曉明還與他們在北京共同投資成立了金帝高爾夫俱樂部,目前俱樂部在全國已有幾十家連鎖店。

餐飲行業。2014年,黃曉明與李冰冰、任泉合資開辦了“熱辣壹號麻辣火鍋店”。

熱辣壹號麻辣火鍋店

趙薇、范冰冰等也曾卷入股市風波

這個行業很暴利,這個行業很危險!邦哥此時聯想到了娛樂圈的另外幾位“股神”的經歷。

黃曉明的朋友、曾被稱為“中國女版巴菲特”的趙薇的經歷也令人唏噓。其中,趙薇最典型的戰役是投資阿里影業股份。

2014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購入逾19.3億股阿里影業股份,憑9.18%股份成為阿里影業第二大股東。2015年4月,阿里影業大漲,趙薇夫婦的持股賬面盈利達到44億港元,一個月后,趙薇夫婦減持了部分阿里影業股票,套現近10億港元。

2016年底,趙薇通過龍薇傳媒“高杠桿”借殼萬家文化(現祥源文化)。證監會亦對相關涉案人員作出處罰決定:對萬家文化、龍薇傳媒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60萬元罰款;對孔德永、黃有龍、趙薇、趙政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并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同樣,號稱“我不會嫁入豪門,因為我就是豪門!”的范冰冰在股市上也是一個傳奇,當年唐德影視登陸創業板,股價從22.83元一路漲破200元,范冰冰持有129萬股原始股,是唐德影視第十大股東,當初300萬元的投資,賺了幾十倍

據中財網報道,就稅務相關問題,作為唐德影視十大流通股東之一,在財報中披露的信息來看,無論是范冰冰抑或是唐德影視自身,想辦法規避高額的稅收卻是事實。

曾以3億元年收入登上福布斯中國明星收入榜榜首的范冰冰曾風光無限,如今“陰陽合同”事件兩個多月過去,她的狀態就像名字一樣如水如冰,沉潛不語,沒有任何公開動態。

寫在最后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中國演藝圈的“股神”特別多,而另外一方面中國投資圈里的“明星”也一樣多,所以中國演藝圈越來越像投資圈,而投資圈也越來越像演藝圈。

明星投資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014年8月,鄧超加盟了創投大佬周鴻祎“蒲公英創業計劃”;同年,李亞鵬已加入黑馬基金,和徐小平、王石、俞敏洪等投資界大佬一起成為有限合伙人之一。姚明在2011年退役之后,參與了黃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籌建,該公司是一家以體育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PE......

作為典型的高薪行業,明星是否都善于打點自己的財富呢?知名文化科技領域投資人曹海濤表示:并非如此。有兩個問題在明星理財中十分常見:

其一為非專業性。明星理財無外乎股權投資、業務交易和自己做生意。做生意的以餐飲業居多,但由于管理經驗匱乏和非專業性,往往是花錢賺吆喝,雖說有明星光環罩著,剛開始也許賺足了噱頭,但消費者也追求貨真價實,管理不善的明星公司很容易面臨倒閉。如韓寒的飯館“很高興遇見你”,很多粉絲慕名而來,但來了后紛紛吐槽“味道太差”很難吸引回頭客,最終以倒閉草草收場。

除了做生意,炒房算是十分省事的理財招數,陸毅、劉若英等都是炒房大戶,炒房門檻低,只要資金充沛很容易操縱房市牟利。但現在看來買房的限制越來越大,這一部分的投資也很難像從前一般了。

其二便是圈子文化。據曹海濤介紹,他所接觸的文化科技企業中,至少一半都有明星入股。由于捆綁明星很容易套現獲得融資,同時對經紀公司也有利可圖,因此也會出現一些明星被“騙”入股的情況。

在娛樂圈入行越久,行業圈的資源也越積越厚,各種“錢生錢”的明里暗里的方式也就越來越讓人眼紅,雖說親自“理財”、投身股市賠錢也算家常便飯,但這條道路也讓人很難放棄。

此次黃曉明事件便是基于非專業問題,選擇將資本交由職業投資人打理。不過沒想到的是,所謂的“民間股神”成為是股價市場的影響者,不少網民難免受到波及。在國內現行環境下,資本操縱市場并不是個例。也許相比趙薇夫婦,黃某明的主觀惡性可能小一些,因為他是通過經理人(操盤手)來處理閑置資金的,不過他對此毫不知情的可能性還是較小。(部分信息來自:《首席娛樂官》)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更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明星的身份或許讓他們省去了不少復雜的原始積累過程,而這些可能是普通創業者很難獲取的機會。

邦哥發現,早在2016年4月,自稱黃曉明為其合伙人提供代言的P2P平臺東虹橋金融在線出現兌付困難,網友發起#一起召喚黃曉明來還錢#等話題,向他討債。話題閱讀量達531萬

黃曉明工作室則發布聲明稱,黃曉明出于關心且致力于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工作,僅參與了宣傳片和平面廣告的拍攝。

此外,黃曉明還曾為失敗項目站過臺,比如Star VC所投資的跨境服飾電商創業公司“明星衣櫥”,曾被媒體爆出資金鏈斷裂,無人接盤;明嘉資本投資的另一家主營直播綜藝IP制作與發行的公司明明娛樂曾與咸蛋家達成戰略合作,咸蛋家后因涉黃被查。

黃曉明的商業版圖

“教主”黃曉明在影視圈風生水起,在扮演“商人”也并不遜色,頗具投資眼光和商業頭腦。

黃曉明連續十多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在最新的名人榜上,黃曉明以1.7億元的收入排名第16。

黃曉明簡介,來源:天眼查

目前,企查查數據顯示,黃曉明名下共有53家公司,其享有實際控制權的公司有46家,作為股東的公司達到42家,作為高管的公司有22家,涉及影視、科技、餐飲、商貿、投資等多個領域。

與黃曉明相關的公司,來源:企查查

以企查查數據來看,黃曉明名下最多的便是商務咨詢和投資類公司,多達18家,包括著名的StarVC,也即北京大咖聯盟投資管理合伙企業。

Star VC是由影視明星任泉、李冰冰、黃曉明共同出資組建的明星風險投資機構

其中,2015年,黃曉明與投資管理顧問張曉婷成立北京明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4月,黃曉明以明嘉資本董事長的身份正式進軍投資圈。目前,明嘉資本投資了星座KOL同道大叔、火辣健身、野馬現場、火樂科技(堅果)、芭比辣媽等眾多項目,其中有的已成功變現。該公司還參與了多家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項目,投資規模達1.5億

此外,黃曉明自己主控的投資公司還包括廈門明嘉天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上海雄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寧波星鎏股權投資中心等。這些公司的投資項目包括網魚網咖、魚泡泡、住百家、和聚網絡等。

數量其次的是文化娛樂類公司,共15家,比較知名的有北京泰耀文化工作室,也即黃曉明工作室。

2007年,黃曉明簽約華誼兄弟,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的時候,黃曉明以每股3元的價格買了180萬股華誼原始股,后來又增持到360萬股。華誼掛牌當天收盤超過70元,黃曉明獲得約2億元的收益。

2009年,黃曉明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即北京泰耀文化工作室,并控股100%且擔任企業法人 。此外,黃曉明還曾出資約60萬入股樂視影業,持有其0.07%的股份。目前樂視影業已經更名為樂創文娛,脫離樂視網獨立運營。

此外,還涉足其他領域的投資。

紅酒領域。2015年6月,黃曉明成立上海醇雅明坊公司,并成為西班牙明星酒莊Bodegas LAN獨家代理。

高爾夫。與曾志偉、巫啟賢等好友,黃曉明還與他們在北京共同投資成立了金帝高爾夫俱樂部,目前俱樂部在全國已有幾十家連鎖店。

餐飲行業。2014年,黃曉明與李冰冰、任泉合資開辦了“熱辣壹號麻辣火鍋店”。

熱辣壹號麻辣火鍋店

趙薇、范冰冰等也曾卷入股市風波

這個行業很暴利,這個行業很危險!邦哥此時聯想到了娛樂圈的另外幾位“股神”的經歷。

黃曉明的朋友、曾被稱為“中國女版巴菲特”的趙薇的經歷也令人唏噓。其中,趙薇最典型的戰役是投資阿里影業股份。

2014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購入逾19.3億股阿里影業股份,憑9.18%股份成為阿里影業第二大股東。2015年4月,阿里影業大漲,趙薇夫婦的持股賬面盈利達到44億港元,一個月后,趙薇夫婦減持了部分阿里影業股票,套現近10億港元。

2016年底,趙薇通過龍薇傳媒“高杠桿”借殼萬家文化(現祥源文化)。證監會亦對相關涉案人員作出處罰決定:對萬家文化、龍薇傳媒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60萬元罰款;對孔德永、黃有龍、趙薇、趙政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并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同樣,號稱“我不會嫁入豪門,因為我就是豪門!”的范冰冰在股市上也是一個傳奇,當年唐德影視登陸創業板,股價從22.83元一路漲破200元,范冰冰持有129萬股原始股,是唐德影視第十大股東,當初300萬元的投資,賺了幾十倍

據中財網報道,就稅務相關問題,作為唐德影視十大流通股東之一,在財報中披露的信息來看,無論是范冰冰抑或是唐德影視自身,想辦法規避高額的稅收卻是事實。

曾以3億元年收入登上福布斯中國明星收入榜榜首的范冰冰曾風光無限,如今“陰陽合同”事件兩個多月過去,她的狀態就像名字一樣如水如冰,沉潛不語,沒有任何公開動態。

寫在最后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中國演藝圈的“股神”特別多,而另外一方面中國投資圈里的“明星”也一樣多,所以中國演藝圈越來越像投資圈,而投資圈也越來越像演藝圈。

明星投資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014年8月,鄧超加盟了創投大佬周鴻祎“蒲公英創業計劃”;同年,李亞鵬已加入黑馬基金,和徐小平、王石、俞敏洪等投資界大佬一起成為有限合伙人之一。姚明在2011年退役之后,參與了黃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籌建,該公司是一家以體育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PE......

作為典型的高薪行業,明星是否都善于打點自己的財富呢?知名文化科技領域投資人曹海濤表示:并非如此。有兩個問題在明星理財中十分常見:

其一為非專業性。明星理財無外乎股權投資、業務交易和自己做生意。做生意的以餐飲業居多,但由于管理經驗匱乏和非專業性,往往是花錢賺吆喝,雖說有明星光環罩著,剛開始也許賺足了噱頭,但消費者也追求貨真價實,管理不善的明星公司很容易面臨倒閉。如韓寒的飯館“很高興遇見你”,很多粉絲慕名而來,但來了后紛紛吐槽“味道太差”很難吸引回頭客,最終以倒閉草草收場。

除了做生意,炒房算是十分省事的理財招數,陸毅、劉若英等都是炒房大戶,炒房門檻低,只要資金充沛很容易操縱房市牟利。但現在看來買房的限制越來越大,這一部分的投資也很難像從前一般了。

其二便是圈子文化。據曹海濤介紹,他所接觸的文化科技企業中,至少一半都有明星入股。由于捆綁明星很容易套現獲得融資,同時對經紀公司也有利可圖,因此也會出現一些明星被“騙”入股的情況。

在娛樂圈入行越久,行業圈的資源也越積越厚,各種“錢生錢”的明里暗里的方式也就越來越讓人眼紅,雖說親自“理財”、投身股市賠錢也算家常便飯,但這條道路也讓人很難放棄。

此次黃曉明事件便是基于非專業問題,選擇將資本交由職業投資人打理。不過沒想到的是,所謂的“民間股神”成為是股價市場的影響者,不少網民難免受到波及。在國內現行環境下,資本操縱市場并不是個例。也許相比趙薇夫婦,黃某明的主觀惡性可能小一些,因為他是通過經理人(操盤手)來處理閑置資金的,不過他對此毫不知情的可能性還是較小。(部分信息來自:《首席娛樂官》)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更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明星的身份或許讓他們省去了不少復雜的原始積累過程,而這些可能是普通創業者很難獲取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