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她是历史上最悲催的“第一夫人”,国民党垮台不无道理

我們都知道, 在我國近現代史上, 我們共產黨和國民黨可謂是一對歡喜冤家, 分分合合、打打停停。 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后, 國共兩黨開始了最后的角逐。 1949年, 國民黨在大陸已經無力回天, 只能退守臺灣了, 而跟隨他們一起撤回臺灣的還有一位未來國民黨的“第一夫人”——蔣經國夫人, 蔣方良。 今天, 我們來看看她為啥被稱作最悲慘的國民黨“第一夫人”。

蔣方良原來不叫蔣方良, 她是一個白俄羅斯人, 原名芬娜。 1934年, 那時在我國, 我黨和國民黨的合作已經破裂, 國民黨已經開始圍剿我黨。 當時早就來到蘇聯求學的蔣經國因為國內的變局,

斯大林把他流放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亞, 讓他去工廠做工勞動。 就這樣, 17歲的芬娜和從中國來到蘇聯的蔣經國認識了。 當時芬娜在工廠做工, 兩個人成為了同事。 當時的蔣經國很孤獨, 很想念家鄉和母親, 而這個時候芬娜的出現讓他有了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 于是兩人的關系越來越親密, 從相識, 相知, 直到相戀。 1935年, 他們兩人結婚了。 12月的時候, 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也是蔣家第一個孫子蔣孝文來到了世界上。

1937年, 當時我黨與國民黨已經握手言和, 建立了統一戰線, 共同開始抗日。 于是蔣經國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要求回國, 沒想到一個星期后斯大林就允許了。 于是, 這個來自白俄羅斯的女孩跟隨蔣經國一起來到了中國,

開始了她另一段人生。 來到中國以后, 蔣介石親自給自己這個洋兒媳婦起了一個特別有中國氣息的名字——蔣方良。 除了名字以外, 她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漢語問題, 其次就是他知道了蔣經國的身份, 知道了他們家族在中國的地位, 所以他還必須要適應身份的轉變帶來的一系列變化。

當年在俄羅斯的時候, 蔣經國多虧了蔣方良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能在冰天雪地里存活下來, 對他有救命之恩。 現在來到了中國, 可是他是怎么對待蔣方良的呢?當時抗戰爆發, 蔣介石讓蔣經國去江西任職, 當時的蔣經國已經不再是俄羅斯那個勤勞的小伙子了。 有了父親的權勢做盾牌, 他開始為所欲為。 他給蔣方良找了一個女老師教中文,

他卻和這個老師在暗地里卿卿我我, 最后發生了關系, 這個老師成了蔣經國的情人。 可憐蔣方良被蒙在鼓里一輩子都不知道, 這個給自己上漢語課的啟蒙老師竟然和自己的丈夫上了床。 打從這里開始, 蔣經國就開始肆無忌憚, 仗著蔣方良不敢說什么的他接二連三的背叛, 而蔣方良對于他的種種行跡也是不聞不問, 任由他去。

晚年的蔣方良無依無靠, 自1988年蔣經國去世后, 她的三個兒子也接二連三的撒手人間了, 唯一的女兒還常年定居美國。 這個曾經名義上的國民黨“第一夫人”低調地、孤苦無依地過完了她人生中最后的十幾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