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虹鳟属于三文鱼,“团体标准”说的算吗?食品有意思

近日相信不少讀者都被“《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的消息刷了屏。 該標準明確界定:虹鱒就是三文魚

虹鱒是不是三文魚?

其實關于虹鱒是不是三文魚, 我們在之前的推送中已經有所表述:一張圖讀懂“三文魚”事件

概括來說, 三文魚一詞就是由“salmon”音譯而來, 而“salmon”特指擁有跨鹽度洄游行為的類群(就是特殊時期海水淡水都能游)。 比如大西洋鮭、粉鮭、銀鮭等。 而這類魚有一群近親, 并不叫“salmon”, 它們一輩子都生活在淡水中, 比如虹鱒。

從生物學分類上看, 虹鱒確實不應該屬于三文魚。 但是由于虹鱒肉質外觀與口感和正統三文魚“大西洋鮭”非常接近,

加之我國水產市場存在規范缺失, 缺乏品牌保護等問題。 久而久之, 在商品名稱的叫法上, 虹鱒這種魚, 就“混”入了三文魚的行列

商品名稱是個很隨便的名稱, 只要法律允許、市場默認, 取名的空間很大。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 真正的黑龍江五常大米, 年產不過100余萬噸, 可是市場上充斥著1000余萬噸的“五常大米”, 找誰說理去呢~

海魚真的沒寄生蟲嗎?

其實無論是海水魚還是淡水魚, 都有可能帶有寄生蟲之所以說挪威大西洋鮭更安全, 是因為不遠萬里進口到我國的魚類, 需要進行急速冷凍處理(把供生吃的魚類在-20℃或以下冷凍7天;或在-35℃冷凍20小時, 便能殺死魚體內的寄生蟲)。 而虹鱒這類淡水三文魚,

以新鮮作為賣點, 不經過急速冷凍處理, 的確存在含有寄生蟲風險, 不建議生食

問題的本質是什么?

其實在“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的爭論背后, 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是“虹鱒到底能不能生吃”的問題。 我們已經知道:生吃虹鱒的確存在含有寄生蟲風險。 但是將虹鱒踢出三文魚的行列, 則意味著“國產三文魚”身價暴跌, 上億的投資回報將會縮水, 整個行業面臨極大的沖擊。 這也是為什么如此迅速出臺團體標準的原因。

說說這個團體標準

其實出臺這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是件好事。 原來商家是把虹鱒稀里糊涂的賣, 消費者稀里糊涂的買。 至于是生吃還是熟吃, 根本沒人管。

現在這個問題擺在了臺面上, 如果虹鱒想繼續留在“三文魚”隊伍里裝大尾巴狼,

就必須保證其具有可以被生吃的條件。 進而倒逼著《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設定了不允許寄生蟲檢出的苛刻條件。

團體標準含金量幾何?

這個團體標準是我國“三文魚”養殖利益相關方, 自發自主制定發布的標準, 由社會自愿采用, 換句話說并不具有強制性。 至于有了這個團體標準之后, 會不會執行?怎么執行?誰來執行?誰來監督?之類的問題, 就有待時間來回答了。

從好的方面看, 起碼有了《生食三文魚》的團體標準。 希望該行業能自發自律自強的將淡水三文魚這一“特色”發揚光大。 目前, 對于淡水三文魚虹鱒, 還是做熟了吃, 更安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