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引争议!虹鳟被归入生食三文鱼?网友们炸锅……

鱒魚和三文魚是不是同一種魚?

可不可以生吃?

兩個月前

也引起了網友熱烈的討論

↓↓↓↓↓↓

市場上1/3的"三文魚"都來自青藏高原?網友怒了:瞎說是會要人命的....


經過各種討論、各種科普

很多吃貨都已經心知肚明

現在, 一則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擱到了臺面上。

8月10日,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成立大會暨中國國際三文魚產業發展論壇在青海舉行。 會議公布了《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 由13家業內企業參與起草。

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這個剛成立的團體里, 三文魚和虹鱒魚, 它們變成了同一種魚。

值得注意的是, 之前號稱產出中國“三分之一的三文魚”、實際則生產虹鱒魚的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也參與了該標準制定。

不過,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 虹鱒不是三文魚;生食虹鱒可能感染肝吸蟲、肺吸蟲等寄生蟲, 危害健康;《團體標準》提出的消滅寄生蟲的方法適用于海水魚。

虹鱒再被混為三文魚

該《團體標準》由一家非營利性社團組織——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 以及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 共14家單位起草。

《團體標準》規定了生食三文魚的術語和定義、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簽、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適用于以鮮、凍三文魚為原料,

經加工可直接食用的生食三文魚產品, 提出產品應標注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 并給出種名標志示例:三文魚(大西洋鮭)、三文魚(虹鱒)。

三文魚定義一項, 《團體標準》認為:

三文魚 (salmon)是鮭科魚類的統稱, 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

三文魚的中文名稱, 來自于粵語對“Salmon”一詞的音譯, “Salmon”的拉丁詞源是“salire”, 即奮力躍起的意思。 三文魚原指大西洋鮭(Atlantic salmon, 學名Salmo salar), 大西洋鮭是鮭科鮭屬。

20世紀初期大西洋鮭成為歐洲和北美東海岸海水漁業的支柱海產, 最初登陸中國市場的“salmon”也就是大西洋鮭。 因此, 在大部分消費者的認知中, 可生食的三文魚一般指挪威三文魚, 即大西洋鮭。


△三文魚原指大西洋鮭

虹鱒, 原產于美國阿拉斯加地區山川溪流中,

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ocean trout(學名Oncorhynchus mykiss)。 因身體一側有一條清晰的彩虹樣痕跡而被稱為“虹鱒魚”。 它是鮭科太平洋鮭屬的一種冷水性塘養魚類, 主要生活在低溫淡水中, 在自然環境下并不會發生跨鹽度的生殖遷徙, 所以難用“Salmon”來稱呼這些魚。

△虹鱒

“上世紀90年代挪威三文魚引進到中國, 中國人就把它叫三文魚。 到現在為止, 中文的三文魚是狹義的, 英文的salmon是廣義的。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鮭科魚里包括大西洋鮭魚、虹鱒, 王鮭等, 而消費者認知里的三文魚就是大西洋鮭。

但《團體標準》把三文魚的定義擴展到鮭科魚, 定義擴大后“三文魚這個名字就被偷換了”。

“虹鱒是淡水魚, 你叫它三文魚,

再加個定語, 淡水三文魚, 我說就不妥當了。 ”陳舜勝說, 虹鱒魚和三文魚并非同類魚, 虹鱒是淡水魚, 形態和太平洋鮭接近。 兩者有親緣關系, 但虹鱒魚并不是三文魚。 “中國人對三文魚的約定俗成的稱呼, 主要是大西洋鮭。 ”

陳舜勝認為, “三文魚是一個俗稱, 不是一個學名。 我們現在把標準突然之間擴大了。 學名可以公布, 但俗稱的公布不是某一個人能公布的, 要大眾接受你以后才能公布。 ”

專家:《團體標準》消滅寄生蟲方法屬海水魚方法

《團體標準》提出:

對于不具備寄生蟲源頭風險控制措施的原料應當經過以下任何一種方式的冷凍以殺滅寄生蟲:一是-20°C以下連續冷凍24小時;二是 -35°C以下連續冷凍15小時。

生活在淡水中的魚蝦通常不適合生吃,

它們體內可能攜帶多種寄生蟲, 例如闊節裂頭絳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俗稱肝吸蟲)、顎口線蟲等, 這些寄生蟲會對人類產生安全隱患。

陳舜勝表示, 上述方法是消滅海水三文魚體內寄生蟲的方法, “這對大西洋鮭的處理是可以的, 但對淡水虹鱒的處理, 我覺得依據不充分。

陳舜勝說, 上述方法對肝吸蟲、肺吸蟲的消滅不一定有效。 用海水魚消滅寄生蟲的方式處理淡水養殖的魚, 也沒有經過嚴密的實驗。

虹鱒能否生吃的爭議點在于魚體內是否存在寄生蟲。 今年5月, 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三文魚有沒有攜帶對人類有致病性的寄生蟲, 不是決定于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 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標準、監控嚴格、水體潔凈、飼料優良的工業化養殖三文魚的品質更容易保證,食用也更安全。

但事實上,只要水體環境中有寄生蟲,就無法排除魚類被侵染的可能性。即便如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所言的工業化養殖,只要虹鱒與水體接觸,仍有可能感染寄生蟲。

陳舜勝說,寄生蟲的生長受環境控制,但養殖環境并不是能簡單控制的。“你的生態環境不是憑目前的方法能保證的。不要說整個水庫那么大,池塘、魚缸,突然魚生病了,不知道是什么餌料或什么環境帶入的,一個水草帶入的,一個藻類帶入的,不知不覺帶入,你發現不了。等你發現了就沒辦法控制了。”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效力范圍?

記者咨詢了杭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所謂標準,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

這個“生食三文魚”的《團體標準》,從應用范圍等級來說,它是團體標準。主要就是團體內部成員約定采用,團體之外可自愿采用。

此次《團體標準》的提出者為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是由國內從事大西洋鮭、虹鱒、硬頭鱒、秋蛙、粉鮭、銀鮭、紅鮭、王鮭等蛙鱒魚養殖、加工流通、貿易、科研、餐飲、零售等,以及與此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相關工作者、個體工商戶等單位自愿建立起來的、全國范圍的產業性、非盈利的社會組織,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下屬的分支組織。

焦點問題:淡水三文魚能生吃嗎?

虹鱒魚究竟是不是三文魚表面上是名分之爭,但爭論的背后消費者關注的還是生食淡水魚的安全問題。

據中國之聲報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王炳謙告訴記者,三文魚有沒有寄生蟲不取決于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

王炳謙認為,無論是海水的還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養殖過程中沒有病原體感染的機會或者沒有病原體,并且在吃之前有個冷凍的過程。

“冷凍環節會把表層的寄生蟲直接殺掉,我們吃魚肉,不吃魚皮。現在我們養殖的虹鱒也好還是其他鮭類魚也好,它都是人工配合的。人工配合中都經過高壓滅菌的處理過程,所以在飲食環節里一般不會出現所謂的寄生蟲。”

據澎湃新聞,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說,“所有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有寄生蟲的可能,生吃三文魚時也要防止寄生蟲,但海水魚的寄生蟲種類少,海水的滲透壓高,到人類體內往往因環境不合適,不會長成成蟲,淡水魚的寄生蟲與人體的生長環境接近。”

他認為,生吃虹鱒的風險“比海水三文魚大得多”。

看到標準制定者名單,網友:三文魚再見

對于這個由一個協會和13家企業制定的團體標準,網友炸鍋了。

內容/都市快報、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佛山電臺

編輯/食典報

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標準、監控嚴格、水體潔凈、飼料優良的工業化養殖三文魚的品質更容易保證,食用也更安全。

但事實上,只要水體環境中有寄生蟲,就無法排除魚類被侵染的可能性。即便如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所言的工業化養殖,只要虹鱒與水體接觸,仍有可能感染寄生蟲。

陳舜勝說,寄生蟲的生長受環境控制,但養殖環境并不是能簡單控制的。“你的生態環境不是憑目前的方法能保證的。不要說整個水庫那么大,池塘、魚缸,突然魚生病了,不知道是什么餌料或什么環境帶入的,一個水草帶入的,一個藻類帶入的,不知不覺帶入,你發現不了。等你發現了就沒辦法控制了。”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效力范圍?

記者咨詢了杭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所謂標準,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

這個“生食三文魚”的《團體標準》,從應用范圍等級來說,它是團體標準。主要就是團體內部成員約定采用,團體之外可自愿采用。

此次《團體標準》的提出者為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是由國內從事大西洋鮭、虹鱒、硬頭鱒、秋蛙、粉鮭、銀鮭、紅鮭、王鮭等蛙鱒魚養殖、加工流通、貿易、科研、餐飲、零售等,以及與此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相關工作者、個體工商戶等單位自愿建立起來的、全國范圍的產業性、非盈利的社會組織,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下屬的分支組織。

焦點問題:淡水三文魚能生吃嗎?

虹鱒魚究竟是不是三文魚表面上是名分之爭,但爭論的背后消費者關注的還是生食淡水魚的安全問題。

據中國之聲報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王炳謙告訴記者,三文魚有沒有寄生蟲不取決于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

王炳謙認為,無論是海水的還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養殖過程中沒有病原體感染的機會或者沒有病原體,并且在吃之前有個冷凍的過程。

“冷凍環節會把表層的寄生蟲直接殺掉,我們吃魚肉,不吃魚皮。現在我們養殖的虹鱒也好還是其他鮭類魚也好,它都是人工配合的。人工配合中都經過高壓滅菌的處理過程,所以在飲食環節里一般不會出現所謂的寄生蟲。”

據澎湃新聞,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說,“所有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有寄生蟲的可能,生吃三文魚時也要防止寄生蟲,但海水魚的寄生蟲種類少,海水的滲透壓高,到人類體內往往因環境不合適,不會長成成蟲,淡水魚的寄生蟲與人體的生長環境接近。”

他認為,生吃虹鱒的風險“比海水三文魚大得多”。

看到標準制定者名單,網友:三文魚再見

對于這個由一個協會和13家企業制定的團體標準,網友炸鍋了。

內容/都市快報、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佛山電臺

編輯/食典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