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打了败仗准备逃走,结果士兵听错意思,阴差阳错把敌人给灭了

所有的陰差陽錯都是上天注定, 而且得有一定的基礎才會有陰差陽錯的機會。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東晉與成漢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對抗, 就印證了這個道理。 說起那場滅了東漢的戰爭, 就不得不提一下當時東晉的算是軍師-桓溫, 他可是率領著東晉的1萬精兵拿下了東漢這個如此強大的國家。 其實, 這場勝利是在意料之外的, 畢竟一是士兵們本來就比對方少, 二是成漢這個國家自身太過強大, 是在袁喬的支持下取得了這場艱難的勝利。

桓溫不是生于東晉強盛的時期, 相反是處于東晉將要滅亡之際,

不想當皇帝的大臣不是一個好大臣, 這個時候他內心的欲望充分展現出來, 借著東晉的當權者無能的風, 想把自己送上掌權者的寶座, 更想通過與成漢的這一戰來證明自己是有資格當這個王的。 在他將想法說出后, 支持的有, 反對的也有, 而袁喬無疑是最大的支持者, 他也給桓溫帶去了無比的信心與勇氣。 在這之后, 桓溫也不顧及別人的看法了, 畢竟在不出擊可真的就要亡國了, 便率領著東晉的1萬精兵朝著成漢出發了。

而東晉自己國內的人大多是不看好的, 原因上面我們也提到過了, 再加上地形又不熟悉, 此戰是兇多吉少啊。 而成漢的掌權者李勢原本也沒當回事, 但真的等到東晉的軍隊打來的時候,

是真的著急了, 不只是戰士們就連老百姓都加入了抗敵的隊伍中, 抵抗東晉士兵的進攻。 然而, 結果卻是殘酷的, 成漢亡了。

其實, 東晉的這次勝利有點兒陰差陽錯的意味,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這次發病的過程中, 東晉一度處于劣勢, 再加上兵力薄弱, 再進攻只怕是都不能自保了啊。 于是, 在場的幾乎所有人都進諫桓溫退兵, 桓溫看到這個情形也知道要敗了, 認命似的下令擊鼓退兵。 然而, 可能是士兵太過緊張, 耳朵不太好使, 將原本撤退的命令聽成了進攻, 于是敲響了進攻的鼓聲。 在外打仗的士兵們可不知道面臨的情況, 聽到鼓聲后以為勝利就在眼前了, 于是紛紛充滿斗志大舉進攻。 而成漢那邊因為占取上風, 以為東晉會退兵,

便有些大意, 誰知他們的進攻卻更加瘋狂, 使得成漢的戰士們反應不及, 一個大國就這樣戲劇性的滅亡了。

其實, 原本這場戰役可能是失敗的, 就是因為士兵的一次"失誤", 才贏得了這場陰差陽錯的勝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