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预警洲际导弹的雷达为何体积庞大?距离过远,需要大智慧的大块头

對付洲際導彈這樣的目標, 預警雷達的體積必須這么龐大。 以目前的技術, 要想效果好, 那尺寸只能做的更大, 而不是更小。 因探測范圍實在是太廣大了, 以至于龐然大物的洲際導彈也像一根針一樣難以被探測。 冷戰催生出對導彈目標的防御技術競賽, 這項技術被極為重視, 誰最早發現對手動作, 就比對手能更快一步。 這直接決定了國家生死。 也催生出了體積越發龐大的戰略導彈預警雷達。

前蘇聯60年代就開始研制裝備探測彈道導彈的預警雷達。 但最初的雷達型號僅能在導彈升空后人工進行目標觀測,

不能自動提供預警, 要互相傳遞信號, 由人工判斷目標威脅程度, 反應時間極慢。 直到70年代才初步建立了半自動化的綜合預警系統, 這套預警系統不是由一部雷達完成預警任務, 而是由多部不同的雷達聯合探測。 從地平線上預警到超視距, 最后再配合空中的預警機, 甚至衛星也被納入其中, 才構成了這套探測系統。 嚴格來說, 這套系統探測手段已經不全是雷達了。

但探測的主體依然是預警雷達, 美國的系統也借鑒了蘇聯的經驗, 但構成更加復雜催生出星戰計劃, 但隨著蘇聯的解體, 紅色威脅瓦解, 俄羅斯的導彈威脅已經沒之前的蘇聯大, 美國的防御網絡沒能完成星球大戰時的那種規模。 俄繼承的系統其實已經不完整。

預防導彈襲擊的預警雷達雖有, 但已經連不起來了。 中國原來是蘇聯嚴防死守的目標, 但現在反過來成為俄羅斯防御美國方向的屏障。 可以說現在只有美國是最安全的, 但美國還在不斷的強化這方面的能力, 甚至抵近探測其它國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