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诺贝尔获得者奈保尔去世:幽默毒舌,一半天才,一半魔鬼!

當地時間8月11日,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印度裔作家V·S·奈保爾去世, 享年85歲。

奈保爾與石黑一雄、拉什迪并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是當代文化巨匠, 布克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譽。

他的作品以小說和游記居多, 重要作品有《米格爾街》《河灣》《抵達之謎》等。 《紐約時報》曾這樣稱贊, “以天賦和才華而論, 奈保爾當居在世作家之首”。

但是, 一些媒體也這樣描寫他:“除了文學寫作, 奈保爾就是一個魔鬼。 ”

奈保爾一向以毒舌著稱, 十分著名的便是關于諾貝爾獎——當得知尼日利亞作家沃萊·索因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

奈保爾的反應是, “他有寫過什么嗎?”并且補充說, 諾貝爾評委會跟以往一樣, “從一個偉大的高度上向文學撒了尿。 ”這樣的評價毫不留情。

比起毒舌, 奈保爾的私人生活更讓人瞠目結舌, 引來不少非議。

200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 奈保爾的獲獎感言是:感謝妓女!話音剛落, 整個瑞典亂了。 以至于聽到這個之后諾獎主席趕緊發表聲明:“我們評獎只看他的作品, 不管他的人品。 我們愛他的作品, 但絕不跟他交朋友。


和第一任妻子帕特


和情婦瑪格麗特

除了嫖娼之外, 奈保爾的婚姻生活也是丑聞疊出。 1955年, 奈保爾與第一任妻子結婚。 結婚沒多久, 奈保爾就拒絕與妻子發生性關系, 因為他認為性欲是可恥的, 不該與真愛掛鉤。

而另一方面, 他又經常出門嫖妓。

更火爆的丑聞還來自于奈保爾有一位保持了24年的婚外情人。 這個女子為拋夫棄子, 三次因奈保爾懷孕, 卻只能三次墮胎。 還常常被打得鼻青臉腫出門。

“別人怎么看我, 怎么說我, 我完全沒有興趣, 根本就無所謂, 因為我是為這個叫文學的東西服務的。 ”

這是奈保爾在《大河灣》開頭所寫道的一句話, 這也許正是他對自己人生的一種解釋吧。

奈保爾對于故土特立尼達文化和精神的貧乏感到悲哀, 感到與印度的疏離, 但是也不能認同與支持英格蘭這個前殖民勢力的傳統價值, 處于無根狀態的他, 文字通常簡單直接但又冷酷無情, 他的敘事方式是幽默且深刻的, 幽默在于他只敘述事實,

展現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令人捧腹, 又因是事實更顯深刻。

《生活如此絕望, 每個人卻都興高采烈地活著》

本文選自奈保爾的《米格爾街》

詩人離開了世界, 智者被生活打敗了, 小丑綻放了光芒, 弱者始終軟弱無力。 生活如此絕望, 每個人都興高采烈地活著。 在這真實得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 卻住著一群可愛、可悲、可笑的人類。

盡管如此, 波普也沒閑著。 他整天忙忙碌碌地敲打著, 鋸呀, 畫呀。 我樂意看他干活, 喜歡那從柏木、雪松刨花里散發出的氣味, 愿意看到波普那沾滿鋸末刨花的鬈曲的頭發。 ?

“你在做什么呀, 波普先生?”我問。 ?

波普便會說:“嘿, 孩子!這個問題提得好, 我在干一件叫不出名堂的事。 ”?

我喜歡波普這種回答, 使我感到他像一個詩人。

我遞給海特一支煙, 他機械地停下來。 隨后, 他叫起來:“嘿!這是怎么回事?你現在長成大人啦!我離開的時候你還不抽煙。 也難怪, 已經過去很久啦。 ”?我說:“是, 是很久了。 ”?

很久了, 也不過只有三年。 在這三年中, 我長大了, 學會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人。 我不再希望成為埃多斯那樣的人了。 他太瘦弱了, 而且還那么矮小。 泰思特霍伊特是那么愚蠢和乏味, 沒勁透了。 一切都變了。 ?

海特進監獄時, 我的一部分也隨之死掉了。

在我命中注定要永遠離開這里之后, 一切仍像以前一樣, 我的離開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這該死的生活真是活見鬼。 明明知道要出麻煩事, 可你什么事也干不了, 沒法阻止它。 只能坐在哪兒看著、等著。

他似乎什么都不需要,

非常自足, 我想他連女人也不需要。 當然, 我知道他時常到城里的某些地方去轉轉, 但我想他干那事更多的是追求一種惡性的刺激, 而不僅僅是要女人。

海特說:“小時候, 我媽常說, ‘男人如果希望得到某件東西, 就會拼命去索取, 一旦他得到后就不再喜歡它了'。 ”

摩爾根的兩大奢望現在都得到了滿足, 一是人們笑話他, 他得到了, 而且迄今人們還在笑;而是他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壯麗的焰火。 但是, 正如海特所說的, 一旦得到他最希望得到的東西之后, 他就不再喜歡它了。

能駕駛那些藍色卡車的確是一種誘惑力, 那些開車的簡直可以算作貴族, 他們只在清晨干點活, 白天什么事也沒有。

盡管如此, 他們動不動就罷工。 其實他們罷工的要求并不高,為了一天加幾分錢的工錢,或是因為某個伙伴被解雇了而罷工。戰爭開始時他們罷過工,戰爭結束了他們也罷過工;印度獨立時罷工,甘地死了還罷工。

“哪里的話,我可不是那種人,我會給你們好多錢,還給博伊和其他的哥們兒。”伊萊亞斯揮動著小手說。我仿佛看見有一天他成了一名醫生,并擁有卡迪拉克牌的汽車、黑色的手提包和電視機一類的東西。

其實他們罷工的要求并不高,為了一天加幾分錢的工錢,或是因為某個伙伴被解雇了而罷工。戰爭開始時他們罷過工,戰爭結束了他們也罷過工;印度獨立時罷工,甘地死了還罷工。

“哪里的話,我可不是那種人,我會給你們好多錢,還給博伊和其他的哥們兒。”伊萊亞斯揮動著小手說。我仿佛看見有一天他成了一名醫生,并擁有卡迪拉克牌的汽車、黑色的手提包和電視機一類的東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