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并不是父母聪明孩子就一定会聪明,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它

常聽一些母親抱怨說:“我家孩子跟他爸爸一樣,長著個木頭腦袋,一點藝術細胞也沒有,學音樂更不是那塊料。 ”

另方面,也有人無不得意地向朋友說:“我家孩子就是象他爸,最迷戀文學,將來一定會像爸爸一樣當作家。 ”

有一個方面必須高度重視的,那就是有時有其父未必有其子,比如:醫生的子女成了音樂家,研究文學的學者子女卻當上了醫生,就農民的兒子當上高級領導,工人的孩子當上藝術家,高干子女成了階下囚也一點都不稀奇。

當今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幾位音樂家和交響樂指揮家,他們的雙親和親戚中,也大多是平凡之輩。

他們的成功只能歸根于幼兒良好的環境教育和自己的勤奮。

我們留意一下周圍各個家庭中,不難發現有父母工作出色而子女成了“不肖子孫”者,其實這歸根結底不是子女的錯,而是幼兒教育和環境不良種下的禍根。

反之,有些父母平平庸庸甚至窩囊透頂,而他們的孩子很成器的也不少。

就如人們所說的:雞窩里飛出了金風凰,這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子女天生優秀,而是他們有幸能適應環境,可以說,不是雞制造了鳳凰,而是雞制造了能出風凰的窩。

如果滿以為自己如此優秀,孩子定會不錯,就放松了為孩子創造環境和條件,那么到頭來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本文為原創作品, 未經授權, 嚴禁任何形式轉載, 侵權必究!圖片來自網絡, 僅供參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