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和陆军为什么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特約作者:路過蜻蜓

日本二戰時, 海軍和陸軍不能一致行動, 分歧眾多, 談幾點看法吧:


日本擴張

第一, 戰略上的對立, 1936年, 參謀本部戰爭指導科科長石原莞爾代表陸軍部制定了《國防國策大綱》, 主張北進, 以全部力量擊垮蘇聯, 與陸軍相反, 海軍制定了《國策要綱》, 主張北守南進, 但是最后的廣田內閣誰都不敢得罪, 制定了《帝國外交方針》, 主張南北并進, 把美國和蘇聯列為同等目標。


日本陸軍

第二, 但是隨著張鼓峰、諾門坎戰役中的失敗, 陸軍同意暫緩北進, 現行實施南進。 但就在此時, 德國在歐洲戰場初期取得了大勝,

北進主張又開始興奮起來, 1941年7月, 日軍實行全國總動員, 準備實施北進, 這是海軍又反對起來了, 其后, 德軍在蘇聯遭到重創, 陸軍的北進開始無限期推遲, 南進開始成為了國策, 所以, 1941年12月, 日本偷襲珍珠港。

第三, 在侵華戰爭的腳步問題上, 雙方也有分歧, 例如陸軍主張先控制華北, 打持久, 海軍則主張速戰速決, 重點進攻上海, 在對待青島的問題上, 從行政區域來劃分, 青島也屬于華北地區的特別市, 其行政事務應由陸軍負責。 如果遵照陸海軍入侵青島前達成的協議, 也應將青島交由陸軍接管。 而海軍則主張, 青島市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 海軍計劃在此設華北海軍部, 并將青島作為日本華北艦隊重要的海軍基地,

所以理所當然應將青島化歸海軍管理因陸海軍雙方難以協商解決青島管轄權的問題, 最終決定將該問題上訴給東京大本營。 1月27日, 由大本營陸海軍高層出面調解, 安排華北方面軍與當地海軍的締結了合作協定, 從表面上解決了對于青島管轄權之間的矛盾。


日本海軍

第四, 日本偷襲珍珠港后, 陸軍也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占據東南亞等地。 兩軍在此期間都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但之后的戰爭便不那么順利了。 陸軍以“南方作戰”來命名1941年的作戰過程, 海軍則以“第一段作戰”來命名偷襲珍珠港之后的戰役。 兩者之間名稱的分歧也反映出陸海軍觀點的對立。 而對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二者也是充滿了差異。

陸軍認為:現階段應該抽調大量的兵力布置在中國東北地區或者中原地區進行作戰。 而對于已經攻占了的太平洋島嶼, 只留下6個師團左右的兵力負責守衛即可。 另外, 陸軍不打算出兵負責關于南洋諸島的防衛, 而這些防衛計劃應該交由海軍處理, 而海軍則認為:在太平洋上和美國海軍決戰才是重中之重, 必須予以認真對待。 而前一階段南方作戰的結束僅僅宣告第階段的結束。


影視劇日本女兵

第五, 中途島戰役失敗后, 海軍顏面盡失, 隱瞞戰況, 把責任推卸給陸軍, 說他們派出協調作戰兵力太少。 而且, 戰爭后期, 雙方互相隱瞞戰報。 在太平洋戰場上原本由海軍承擔太平洋方面的防御任務, 但隨著戰局變化,

海軍逐漸感到力不從心, 放棄了之前確保萬無一失的豪言壯語, 轉而向陸軍尋求增援。 于是, 陸軍在1943年底之前, 派出了約2個師團左右的兵力向特魯克群島以東的數十個島嶼上進發。 在1944年2月以后, 陸軍又派造了大約15個大隊的兵力進攻上述諸島以西的5島。 被派遣到上述島嶼的陸軍部隊, 在登陸后不久, 就擊敗了對手。 面對那些島嶼上的防御設施如此不堪一擊, 精通陸戰的陸軍頓時產生對海軍鄙視的態度,

這樣的海陸配合, 日本能不敗嗎?

參考:

《日本陸軍史》, 《日本陸海軍對立問題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