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去“触摸太阳”的“帕克号”探测器推迟发射24小时 明日再战!


帕克太陽探測器示意圖

“帕克號”太陽探測器推遲發射24小時 原因是氦氣紅色壓力發出警告

01

原定于北京時間下午3點53分從美國從卡納維拉爾角用德爾他-4重型運載火箭發射舉世矚目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推遲發射24小時, NASA官方Twitter宣布發射取消, 再次發射時間調整為北京時間8月12日16點28分, 推遲發射的原因是氦氣紅色壓力發出警告。

該太陽探測器的最大亮點是能“觸及太陽”, 讓人類能夠以最近的距離觀察太陽。 它將前所未有的接近太陽, 在嚴酷的高溫和輻射條件首次穿過太陽大氣層日冕, 是第一次正式探訪恒星的人造物體,

能首次對太陽進行全方位探測, 嗅到、嘗到太陽的味道, 所獲數據有望“完全顛覆”以往對太陽的認知。 整個項目耗資15億美元。 由此, 將掀起探測太陽的新高潮。

02

首次“觸摸”太陽

對于太陽, 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我們還有太多太多的問題沒有弄明白。 這顆恒星, 如此熟悉, 又如此陌生。


正在進行測試的帕克太陽探測器

但人類探索的腳步從來不會停止。 就在今天(2018年8月11日), 將注定會被載入太陽探測的歷史。 這一天, 美國宇航局將發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 這將是人類首次直接“觸摸”太陽。 這艘飛船在最近的時候, 距離太陽表面只有大約600萬公里, 相比之下, 距離太陽最近, 處于太陽高溫炙烤下的水星, 到太陽的平均距離也有將近5800萬公里!在如此近的距離上,

“帕克”太陽探測器將直接從太陽的外層大氣層中穿過!

帕克太陽探測器軌道示意圖。 紅色為帕克太陽探測器軌道, 其余為各大行星軌道, 中間是太陽

在此之前, 人類的探測器已經飛向太陽系各處, 我們的無人飛船已經造訪全部8大行星, 彗星, 矮行星, 小行星, 衛星;但我們從未抵達太陽。 原因顯而易見, 太陽太熱了!

在“帕克”太陽探測器之前, 人類已經發射了多顆太陽探測衛星, 但是這些衛星更多是在地球軌道上對太陽開展觀測。

整個“帕克”太陽探測器項目耗資大約15億美元, 項目將持續到2025年之后。 這顆探測器本身并不特別顯眼:高度大約3米, 直徑大約1米。 它前面頂著一塊2.3米直徑,

厚度僅有11.43厘米的先進碳-碳復合材料隔熱罩, 所有儀器設備都“躲”在這個隔熱罩的后方。


帕克太陽探測器整裝待發!

這個隔熱罩正是“帕克”太陽探測器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隔著厚度僅11厘米多的隔熱罩, 外側超過1000攝氏度的高溫炙烤, 而在隔熱罩的背后, 儀器艙的溫度卻仍然可以保持在30攝氏度以下;

另外, 帕克探測器擁有自主姿態調整能力, 它機身的四周安裝了許多光照傳感器, 這些傳感器的任務是感知陽光的照射, 如果有某個方向上的傳感器感知到自己暴露于陽光下, 就說明自己熱防護罩的朝向出現了問題, 飛船將自動修正這一誤差, 確保始終將隔熱罩對準太陽;除此之外, 帕克探測器還擁有水冷循環系統,

通過冷卻水的來回循環, 對機身進行降溫, 確保所有設備能夠在接近室溫的條件下正常工作。

03

科學任務

“帕克”太陽探測器將搭載先進的科學載荷, 對幾個關鍵的太陽研究領域課題進行深入調查, 其中最首要, 最核心的問題包括:日冕的加熱機制。 日冕是太陽的最外層稀薄大氣, 但它卻引起了科學界強烈的關注。 這也是太陽的一個未解之謎。

按照常理來說, 太陽能量源自其核心的核聚變反應, 那么理所應當, 距離核心越遠, 溫度應該越低才對。 可是實際情況卻與我們所想象的大相徑庭。 日冕, 作為最遠離太陽的稀薄大氣層部分, 其溫度甚至要比太陽表面更高, 而且不是高一點點。 太陽表面(也就是光球層表面)的溫度大約是6000攝氏度左右,

而日冕層的溫度竟然高達數百萬攝氏度!

關于這個神奇的現象, 科學界已經有不少不錯的理論, 但到目前為止還仍然沒有一個能夠被主流科學界普遍認可的理論。 我們能夠確定的一點是, 在太陽大氣中肯定存在一種使其加熱的機制。 但它究竟是怎樣實現對日冕的這種加熱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將嘗試解開這個謎團。

另外, 在日冕層上還會產生太陽風。 這是一種高速向外擴散的高能帶電粒子流, 它們一路狂奔, 速度可以達到700公里/秒以上的驚人速度, 范圍一直延伸到冥王星軌道之外。 太陽風是“帕克”探測器本次任務的重點關注對象, 這是因為這種現象非常重要, 可以說它幫助塑造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太陽系。 事實上,太陽系的邊界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以太陽風抵達的最遠處來定義的。

沒人知道究竟是什么機制加速了太陽風,使其能夠具備如此驚人的高速度。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抵達產生太陽風的源頭去一探究竟。“帕克”探測器就將執行這樣的任務。

為了實現這些探測目標,在帕克探測器上搭載了一臺廣角成像儀(WISPR),它將拍攝沿途飛過區域的圖像。這將幫助科學家們對其他設備獲得的數據進行圖像校準,并對一些現象,比如耀斑爆發等進行監測;

另外還有一臺設備被稱作“FIELDS”,這是一臺太陽電磁場監測設備,其能夠對太陽大氣中的電場和磁場進行探測,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其如何與組成太陽的等離子體物質,以及太陽風之間發生相互作用;

“帕克”探測器攜帶的另外兩臺設備重點用于對太陽風的探測。其中第一組設備叫做“太陽風電子,阿爾法粒子與質子”(SWEAP),顧名思義,這臺設備將對構成太陽風的這些主要粒子的速度和溫度等參數進行測量;第二組設備叫做“太陽整合科學探測儀”(IS☉IS),這臺設備則將試圖揭開太陽風被加速的謎團。

04

復雜軌道

帕克探測器的軌道在7年的任務期間,包含有多達7次的金星飛掠,計劃圍繞太陽運行24圈,每一圈都會比上一圈更加接近太陽。在最接近太陽的時候,其距離太陽表面將不到8.86倍太陽半徑,或620萬公里,相比之下,離太陽最近的水星的平均距離是5700多萬公里。

在飛到離太陽最近時,帕克探測器的飛行速度將超過每小時70萬公里,成為有史以來飛行速度最快的飛行器,超過目前的紀錄保持者三倍以上。這樣做也可以盡可能減少飛船在特別接近太陽的位置上的停留時間,以避免飛船受到劇烈高溫和強烈輻射的破壞。

然而,這一軌道設計將需要大量能量,因此,發射帕克探測器需要使用強大的火箭。這也是為何今天的發射將使用德爾塔-IV重型火箭再加STAR 48BV固推上面級。

太陽的一舉一動會對地球產生顯著影響。除了太陽風之外,還有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和黑子等等,都會對空間天氣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空間天氣當然包括美麗的極光,但并非所有空間天氣都那么美好。當太陽活動加劇,高能帶電粒子可能會對通訊與導航衛星系統構成嚴重影響,并危害在軌道上工作的宇航員,甚至對地面上的高壓輸電網等基礎設施造成破壞。

要想更加準確地掌握乃至預測空間天氣的變化,就必須了解它的源頭:太陽。科學家們希望,帕克探測器采集的數據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做到這一點,從而減少因為災害性空間天氣所造成的損失。

當前,太陽活動正處于低潮期,太陽正接近其11年活動周期內的平靜期。但只要再過幾年,情況就會發生變化,屆時太陽的活動強度將重新開始上升。而帕克探測器預計將工作到2025年之后,這種長壽命將極大有利于探測器對太陽從平靜向活躍的全周期情況進行完整掌握,太陽物理學界屆時將從中受益頗多。

了解更多信息 歡迎關注科學探索微信公眾號及微博

事實上,太陽系的邊界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以太陽風抵達的最遠處來定義的。

沒人知道究竟是什么機制加速了太陽風,使其能夠具備如此驚人的高速度。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抵達產生太陽風的源頭去一探究竟。“帕克”探測器就將執行這樣的任務。

為了實現這些探測目標,在帕克探測器上搭載了一臺廣角成像儀(WISPR),它將拍攝沿途飛過區域的圖像。這將幫助科學家們對其他設備獲得的數據進行圖像校準,并對一些現象,比如耀斑爆發等進行監測;

另外還有一臺設備被稱作“FIELDS”,這是一臺太陽電磁場監測設備,其能夠對太陽大氣中的電場和磁場進行探測,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其如何與組成太陽的等離子體物質,以及太陽風之間發生相互作用;

“帕克”探測器攜帶的另外兩臺設備重點用于對太陽風的探測。其中第一組設備叫做“太陽風電子,阿爾法粒子與質子”(SWEAP),顧名思義,這臺設備將對構成太陽風的這些主要粒子的速度和溫度等參數進行測量;第二組設備叫做“太陽整合科學探測儀”(IS☉IS),這臺設備則將試圖揭開太陽風被加速的謎團。

04

復雜軌道

帕克探測器的軌道在7年的任務期間,包含有多達7次的金星飛掠,計劃圍繞太陽運行24圈,每一圈都會比上一圈更加接近太陽。在最接近太陽的時候,其距離太陽表面將不到8.86倍太陽半徑,或620萬公里,相比之下,離太陽最近的水星的平均距離是5700多萬公里。

在飛到離太陽最近時,帕克探測器的飛行速度將超過每小時70萬公里,成為有史以來飛行速度最快的飛行器,超過目前的紀錄保持者三倍以上。這樣做也可以盡可能減少飛船在特別接近太陽的位置上的停留時間,以避免飛船受到劇烈高溫和強烈輻射的破壞。

然而,這一軌道設計將需要大量能量,因此,發射帕克探測器需要使用強大的火箭。這也是為何今天的發射將使用德爾塔-IV重型火箭再加STAR 48BV固推上面級。

太陽的一舉一動會對地球產生顯著影響。除了太陽風之外,還有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和黑子等等,都會對空間天氣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空間天氣當然包括美麗的極光,但并非所有空間天氣都那么美好。當太陽活動加劇,高能帶電粒子可能會對通訊與導航衛星系統構成嚴重影響,并危害在軌道上工作的宇航員,甚至對地面上的高壓輸電網等基礎設施造成破壞。

要想更加準確地掌握乃至預測空間天氣的變化,就必須了解它的源頭:太陽。科學家們希望,帕克探測器采集的數據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做到這一點,從而減少因為災害性空間天氣所造成的損失。

當前,太陽活動正處于低潮期,太陽正接近其11年活動周期內的平靜期。但只要再過幾年,情況就會發生變化,屆時太陽的活動強度將重新開始上升。而帕克探測器預計將工作到2025年之后,這種長壽命將極大有利于探測器對太陽從平靜向活躍的全周期情況進行完整掌握,太陽物理學界屆時將從中受益頗多。

了解更多信息 歡迎關注科學探索微信公眾號及微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