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在东风21D面世之前 超级航母的生死存亡由它们兄弟俩说了算

如果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是除東風-21D和東風-26以外最讓美式超級航母感到恐懼的話, 俄制重型反艦導彈P-500“玄武巖”和P-700“花崗巖”這哥倆當屬其二。

對于很多如今已經被國產反艦彈道導彈吊高了胃口的中國軍迷來說, 很多人恐怕都難以想象, 在東風-21D面世之前, 像“尼米茲”核動力航母這樣的終極Boss究竟是該如何來對付的?

關于這個問題, 其實蘇聯人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那就是重近5噸, 長度超過11米, 最大攻擊范圍達550公里, 最高飛行速度超過2.5馬赫, 而且嫌威力不夠還能用核彈頭的P-500。

光只是列舉這些蒼白的數據大家可能沒什么直觀印象,

但大家要知道, 我國正式裝備了在性能上接近或有所超越P-500的新型反艦導彈, 其實也就是最近10年來的事情。 除此之外, 其他國家就再也沒有出現什么能與之相提并論的同類武器了。

西方最早是在蘇聯海軍的“基輔”級航母(他們自己管這叫“載機巡洋艦”)上窺見了P-500的身影。 它在當年所引發的轟動性效應一點不比后來東風-21D正式出現在國慶閱兵式時的小, 對于這樣一個又能搭載固定翼艦載機、又能發射重型反艦導彈的混合體怪物, 美國海軍在當時感到了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懼。 如果這種感受能夠以羊駝的多寡來進行衡量的話, 那么至少也該是1萬匹往上走。

飛行速度超過2.5倍音速而且還能攜帶核彈頭,

這個戰斗力可絕對不是鬧著玩的。 即便強如美國海軍, 在當年也一度幾乎拿不出什么有效手段來對其進行遏制。 P-500主要由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和“光榮”機巡洋艦這兩款主力艦搭載。 光榮級巡洋艦艦身兩側那16具碩大的發射管就是為它所準備的, P-500也由此構成了蘇聯海軍反航母作戰的最強生力軍。 看似堅不可摧的美式超級航母戰斗群, 就此碰上了二戰后的頭號宿敵。

在P-500強大威懾能力的鼓舞之下, 蘇聯隨即又研發出了射程更遠、質量更大、破壞性更強的P-700型重型反艦導彈。

值得一提的是, P-700可能還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一款智能化反艦導彈。 P-700彈群在集體奔向目標航母戰斗群時,

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算法來規劃作戰模式的。 為了保證彈群的生存率, 除一枚P-700飛在高空中作為領彈提供數據鏈指引以外, 其他導彈均在低空保持靜默狀態。 一旦領彈被對方擊落, 就會有另一枚自動抬升飛行高度重復同樣的任務, 直至彈群覆滅又或者是集中目標為止。

要想在今天設計出這樣一套程序來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了, 可你要知道, P-700出現的那會兒可還是80年代, 當年人們用的電腦都還是DOS界面。 可蘇聯人居然都已經會用今天的思維來設計P-700, 這實在叫人不得不佩服。 就和P-500一樣, 蘇聯海軍同樣也將P-700搬到了80年代的兩大王牌主力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上去。

在蘇聯重型反艦導彈的巨大威脅之下,

美國海軍最終被迫祭出了宙斯盾雷達+MK41垂直發射系統這套王牌組合, 這才終于遏制住了紅色航母克星的兇猛勢頭。 時至今日, 有源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也仍然是神盾艦的標配。 包括中國海軍在內的許多國家海軍, 在后冷戰時期建造新一代戰艦時, 或多或少都從中汲取了養分。

因此, 從某種程度上講, 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擁有東風系列反艦彈道導彈和055型萬噸大驅, 其實還得感謝美蘇這兩位先過河的老前輩所摸出來的石頭。 我們從美國海軍那里學會了怎么使盾, 從蘇聯海軍那里知道了怎么用矛, 所謂“不動聲色, 悶聲發財”, 大概就是這么一回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