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青报:北大清华本科生落户争议 这个问题被忽视

原標題:北大清華本科生直接落戶為何引爭議

單單以北大、清華本科生為試點對象, 即便今后可以直接落戶的高校畢業生范圍不斷擴大, 它仍然刺激著人們對關于“一考定終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經。

上海日前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根據畢業生學歷、畢業學校、學習期間成績、所獲獎項、英語四六級水平、計算機水平等因素進行打分, 依循近年來的慣例, 應屆畢業生積分達到72分, 便能夠進入上海的落戶通道。 此外, 《辦法》還提出北大、清華的本科生可以在傳統的打分機制之外,

直接落戶。

一石激起千層浪, 北大、清華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戶上海的消息, 引發了很多爭議。

近年來, 不少二線城市掀起了一場激烈的人才大戰, 其主要特征就是逐步放松對人才的落戶限制, 尤其以鄭州等城市的人才落戶政策最為寬松, 對學歷的要求降低到中專。

與此同時, 在“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背景下, 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落戶門檻則在收緊。 落戶難加上高房價, 讓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在二線城市的凌厲攻勢下面臨不小的壓力。 據統計, 近年來, 北大、清華畢業生留京就業率逐年下降, 已經跌破50%。 求職平臺獵聘的一份報告顯示, 京滬兩地人才凈流入率呈下降趨勢,

而杭州的人才凈流入率高居第一, 武漢、成都、西安等地推出人才新政后, 戶籍人數都出現大幅增長。 上海此次探索建立“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 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 正是為了應對人才競爭, 尤其是高端人才競爭的激烈形勢。

但爭議在于, 新政以北大、清華本科生為試點。 比如很多網友為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學生感到委屈, 為什么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可以, 在滬的復旦、交大等高水平大學應屆畢業生就不可以?為什么是北大、清華的本科生可以, 而本科未在兩校就讀的碩士生、博士生不可以?而這背后還涉及人們對于本碩博三個階段的教學水平與學生能力的討論。

雖然, 北大、清華每年畢業的數千名本科畢業生中, 近80%選擇升學深造, 20%的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 其中又有一大部分會選擇留在北京, 真正愿意為了落戶而選擇上海的并不在多數, 但是單單以具有北大、清華本科學歷的應屆畢業生為試點對象, 即便今后可以直接落戶的高校畢業生范圍不斷擴大, 它仍然刺激著人們對關于“一考定終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經。

可以理解上海在傳統打分機制之外, 為高水平高校畢業生落戶開辟綠色通道留住人才的初衷, 以及先試點、再擴大的謹慎態度, 但是政策出臺之后, 公眾的解讀難免會走向另外的方向, 甚至溢出落戶政策之外。 難道北大、清華本科生, 成了一種身份和特權?民眾的這種理解,

或許偏頗, 卻也不是沒有緣由。

在應試教育的氛圍之下, 盡管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嚴禁炒作高考狀元、上線率、“北清率”, 但是地方政府、學校仍然有用高考狀元、“北清率”等宣示教育政績的沖動, 這種政績觀的背后有著民眾對北大、清華的盲目崇拜心理作為支撐, 而這種心理又是由一項項公共政策, 點點滴滴澆灌而成, 當然也就包括以具有北大、清華本科學歷者為試點的舉措。

北大、清華本科生直接落戶這個焦點議題之外, 還有很多內容被忽視了, 比如, 《辦法》將高校劃分為“第一類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第二類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 并賦予不同的加分分值,

第一類與其他類之間分差達7分, 這種人為將高校劃分為三六九等的做法, 難道不是在固化高校身份, 強化“一考定終身”觀念嗎?

楊三喜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08月09日 02 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