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北本科落户:2018人才争夺的巅峰之战

文:理梆博士 編輯:學妹

1

上海:人才掐尖

昨天學術志轉發了一篇文章,

《北大清華本科畢業生, 可直接落戶上海》

上海市最新頒布的

《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內容, 在網上引發熱議。

試點首先瞄準國內頂級的兩所北京高校,

可以看出上海市爭奪人才的決心。

在北京落戶日益艱難的今天,

上海此舉無疑會造成一個人才流動的新動向。

而且, 該政策明確只要北大清華的本科生

名額非常具體和明確, 碩士博士不在此列。

雖然全國有近800萬大學畢業生,

但是上海市只是為這個清北的5000本科畢業生開了方便之門。

一堆碩士、博士被無形的鄙視了,

我們沒有找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2018年畢業生的數據,

采用2017的數據作為說明, 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清華大學2017年本科生3119、碩士2554、博士1385,

北京大學2017年本科生2645、碩士3604、博士1213。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碩士博士數量已經遠超本科生,

而且, 民間盛傳的一個順口溜,

清華北大都是“一流的本科, 二流的碩士, 三流的博士”

全國高考高分都集中到清北,

清北的本科學生應該是集中了中國最聰明的一群人。

名校的本科生, 最頂尖的都出國了深造了。

剩下中間部分會讀研, 其中成績好的又會進入更好的高校, 而不是本校。

所以研究生的生源整體要比本科生差一個檔次,

哪怕是清華北大。

不是每個人都會走學術道路的, 所以大部分碩士讀完就工作了,

剩下的一部分優秀碩士會再次出國深造或者去更好的大學。

然后本校會再次從下一個層次的學校補充一部分博士生源。

無疑, 上海市政府也明白清北本科生的價值

所以, 在積分落戶的的大政策下, 單獨開了一個窗口,

海納百川, 吸收全中國最優秀的一批年輕人來落戶。

這是火遍2018年的搶人行情的延續,

在人口老齡化和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

人才爭奪成為大國空巢的必選項。

2

京津滬都在發力搶人

一流國際城市背景下的上海。

其實, 大陸地區最具吸引力的雙子星,

就是北京和上海,

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 面對未來的競爭,

北京表現出來焦慮,

也傳導到了上海。

3月26日, 上海的人才大會, 規格很高,

上海市四套班子一把手在列,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說, “上海的發展, 從來都是靠人才。

有什么樣的人才, 城市就有什么樣的競爭力, 有什么樣的未來。 ”

要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科學家、大企業家、大藝術家等高端人才。

什么算是高端人才?

在同日出臺的《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中可見一斑。

方案明確, 將聚焦13個領域——

宇宙起源與天體觀測、

光子科學與技術、

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

集成電路與計算科學、

腦科學與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

量子科學、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

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大數據

有沒有中科院做基礎科學研究規劃的趕腳,

有沒有國家在973、二十五規劃的趕腳,

這就是氣魄和眼光。

上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特別是卓越人才”,

這座城市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旦成為成為上海“高峰人才”,

將會享受到什么福利呢?

在社會保障方面, 方案設計從建立住房支持、

實施落戶綠色通道、優先申辦中國國籍和外國人在華永久居留、

完善養老醫療保險待遇、開辟結匯換匯綠色通道、

健全交通出行保障機制、保障配偶子女相關待遇等7方面提供系統保障,

解除高峰人才及其團隊的后顧之憂。

具體的福利有:

1、采取購房補貼、租房補貼、人才公寓等多種形式

2、高峰人才及其家屬、核心團隊成員及其家屬可以直接辦理本市戶籍”;

3、優先推薦高峰人才及其直系親屬、核心團隊成員及其直系親屬申辦加入、

恢復中國國籍和獲得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4、允許高峰人才及其核心團隊成員將在滬的薪酬收入、成果轉化收益等合法收入匯至境外。

整體來看, 這次上海“高峰人才”主要聚焦在硬科技, 背后意圖不難理解。

過去二十年, 上海幾乎錯失了中國互聯網浪潮機遇,

當年有好多互聯網草根企業都跑去浙江落戶了,

當地政府提供各種稅費土地等的支持。

如今, 擁有雄厚金融實力的上海希望在其他新興產業上實現“彎道超車”,

抓住中國乃至世界“下一個十年”發展機遇。

為什么大家都想要上海戶口?

因為擁有上海戶口以后, 不僅僅能享受上海作為一線城市的社會福利和保障

在生活上也有著超多便利。

比如說上海房子雖然貴,但是限購啊

你擁有了上海戶口就不用等交滿5年社保才能買了,

5年的時間,都不知道房價又漲成什么樣了!

說不定還有機會申請到保障性住房。

再比如說,

沒有上海戶口孩子需要上學,手續麻煩,

有了戶口以后就方便多了。

簡單來說,你想扎根上海,闖蕩上海灘,上海戶口就是必需品!

另一個2018年最熱的就是天津的落戶政策,

引發社會熱議,

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開幕式上,

天津發布了新的人才引進政策,即所謂的“海河英才”行動計劃。

新政策的核心點:

新政策大幅放寬人才落戶條件、自主選擇落戶地點、簡化落戶辦理程序。

其中四種人才落戶,門檻很低,可直接落戶。

學歷型人才:

全日制本科不超過40周歲、

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5周歲,

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技能型人才:

高等職業院校畢業并在津工作滿1年,

或中等職業院校畢業并在天津工作滿3年,

不超過35周歲,具有高等職業資格;

不超過40歲,具有技師職業資格;

不超過50周歲的,具有高等技師職業資格;

資格型人才:

獲得副高級及以上職稱,

以及擁有國內外精算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建筑師、律師等執業資格的

創業型人才:

創辦符合天津產業政策且企業穩定運行超過1年,

個人累計繳納所得稅10萬元以上的.

通過以上新政,我們發現,門檻好低呀,

大多數人都可以符合條件。

并且不用繳社保!

不用居住證!哇哦,天津的政策把“搶人大戰”推到了高潮!

(2018年5月23日晚,天津市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自發集中門外排隊等待落戶的人們。圖/視覺中國)

即使是人口紓解背景下的北京政策,

也不得不放開搶人。

要說北京戶籍是大陸最難拿的,

恐怕沒有人有不同意見,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移民國家的綠卡都難,

尤其是首都功能疏解,

各種人員被SHUJIE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了這個政策,

以前北京最主要的進人渠道就是讀書留京,

這是最主要的渠道。

如果作為優秀的年輕人,沒有在畢業的時候解決戶口問題,

那就基本不可能再解決。

如果說北京以前留下的都是有潛力的年輕人,

現在渴求的是實實在在的金主。

3月21日,

北京市集中發布了

《關于優化人才服務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精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

哪些人有資格落戶?

可快速辦理引進手續的優秀人才

“千人計劃”和“海聚工程”的中國籍入選專家;

“萬人計劃”、“高創計劃”、中關村“高聚工程”的入選人;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主要獲獎人,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主要獲獎人。

科技創新人才

“中國專利金獎”獲獎專利的發明人、

獲得3項以上(含)發明專利的獨立完成人

、以第二作者及以上身份獲得6項以上(含)發明專利的主要完成人,

其專利在京落地轉化并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

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總部企業、

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主體中承擔重要工作,

近3年每年應稅收入超過上一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6-8倍的;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金融機構、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

審計師事務所等科技創新服務主體中承擔重要工作,

近3年每年應稅收入超過上一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15-20倍數的。

文化創意人才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

文物保護等領域國家級獎項獲獎人

和國家級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工程入選人;

社會貢獻較大的知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藝術經紀人、文化傳承人、

展覽策劃人和文化科技融合人才,

以及著名的作家、導演、編劇、演員和節目主持等人員。

金融管理人才

基金管理人和所管理基金均在京設立并備案,

實收資本1億元以上、

近3年實際投資本市高精尖產業5000萬元以上的天使投資基金管理人,

其任職滿3年的定代表人、總經理、合伙人、

合伙人委派代表等高級管理人員;

基金管理人和所管理基金均在京設立并備案,

實收資本3億元以上、

近3年實際投資本市高精尖產業5億元以上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

其任職滿3年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合伙人、

合伙人委派代表等高級管理人員;

在京設立的金融控股集團、持牌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平臺、

金融組織聘用的貢獻突出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業務骨干。

把每一項人才引進措施與產業發展規劃對照來看,

不難發現其中的要求邏輯——這被高度凝練地概括為——

碼農年薪百萬,金融民工年薪兩百萬。

高科技與金融——全球頂級城市的最愛

北京以往非常重視高校畢業生留京,這些人都是未來的潛力股

大多數是高學歷,高智商

如果錯過畢業生的身份就會很難,很多有才華的人只能北漂

這下新政策直接尋找那些金主,

直接瞄準白馬股,百萬年薪,特殊技能人才,

從而建立首都北京的全國和全球競爭優勢。

3

深圳:依然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在搶人大戰之下,

有一個內心深處頗為焦慮,外界又都料想不到的城市,那就是深圳。

很多人想不到,以深圳一線城市的地位,也需要考慮延攬人才的事情?

簡單地說,以前不需要,現在需要。

過去40年,深圳靠著全國各地南下的人才,

從一個小漁村一躍成為中國最頂級的四大一線城市。

但它本身的造血功能至今依然很低下,高等教育資源仍遠不如大部分二線城市。

這些年靠著與清華、北大、哈工大等多所名校達成合作設立分校區、研究生院,

稍稍彌補了一些高端人才本地培養的空缺。

但在規模數量上,發展高等教育實在不能像招商引資那樣可以立竿見影

——迄今深圳在校大學生還不到10萬人。

自身的大學畢業生嚴重不足,

深圳多年來一直靠著特區地位、一線城市光環,

以及眾多的高級就業崗位,坐享著“人才紅利”。

從前面提到的大學生就業遷移路線,

我們就能知道,為深圳提供新鮮血液的最主要“血源”,

一是武漢,二是長沙,都來自中南腹地。

以深圳也是中國最成功的技術公司華為為例,

該公司相當比例的員工以及大批高管都來自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

華科被稱作是華為的“娘家”。

若不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等一系列兩湖地區的重點大學,

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優秀的人才供應,深圳的成就,

尤其是它最引以為傲的的科技創新產業,必然要遜色許多。

現在,游戲玩法變了,武漢還有長沙都開始想方設法

留住大學生,留住人才,為己所用。

武漢的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如果成功,就等于給深圳“斷奶”。

2016年深圳出臺的《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定》提出,

35歲以下,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專科以上學歷人員,

50歲以下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者,

45歲以下的在世界技能大賽和國家級一、二類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獎人員,

和具有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者等,都可以遷入深圳戶籍。

隨后深圳甚至出臺了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幾萬元不等的房租補貼等優厚政策。

今年1月,深圳出臺《深圳市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強調,

符合條件的來深創業的外籍華人可直接申請5年有效的居留許可。

獲得世界知名大學學士學位及以上的應屆外籍畢業生,可直接申請外籍人才來華工作許可。

4

二線城市加入戰斗

鄭州:落戶零門檻 學位有補貼

2017年11月,鄭州市出臺鄭州史上最高“含金量”廣納人才新政。

“零門檻”落戶范圍覆蓋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

高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對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

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

鼓勵先落戶后就業,落戶后暫未就業或創業的,

按上述標準發放6個月的生活補貼。

對符合上述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

在鄭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

去年11月,鄭州市向全球發出“史上最強”招賢令,提到:

對兩院院士等頂尖人才和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國家級領軍人才,

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獎勵,

提供不超過3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

工作滿10年且貢獻突出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

對地方級領軍人才、地方突出貢獻人才,

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

落戶后暫未就業,也發補貼

武漢:“五年留下百萬大學生”

自2017年2月打出“五年留下百萬大學生”口號后,

武漢幾乎每月都有政策出臺。

如今武漢已經放寬落戶制度,大學生幾乎可以“零門檻”落戶,

并將推行“社區公共戶”“人才住房券”等制度。

而且武漢市大學生在就讀期間就可以個人名義繳存公積金。

未來5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

滿足20萬人的租住需求;

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

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

成都:“先落戶后就業”

2017年7月19日,成都發布“人才新政12條”,

推行“先落戶后就業”,

普通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即可落戶。

同時,在本市同一用人單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

可憑單位推薦、部門認定辦理落戶手續。

成都今年還提出“蓉漂”計劃,

為前來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7天免費住宿。

西安: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落戶

而西安也不甘落后。一周前,西安市公安局拋出重磅戶籍新政:

即日起面向全國 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大西安。

效果是驚人的。據“西安發布”統計,

僅以23日一天的統計數據為例,

當天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達到創紀錄的8050人,

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176人,

本科學歷3139人,大專學歷1258人,中專、技校學歷505人;

人才引進367人。

其中,一位女博士落戶西安,民警專人專車接送10分鐘搞定。

光2018年前三個月,

西安遷入人口達到21萬,接近2017年的總量。

廣州:

此前,廣州印發文件稱,

5年內將投入約15億,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醫療保障、子女入學、創新創業、資助補貼等方面的優渥待遇。

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分為“杰出專家”“優秀專家”“青年后備人才”三個層次,

以“高精尖缺”為導向。

開出的條件也極具含金量:

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補貼或10年免租的人才公寓,

其中在廣州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頂尖人才

可獲1000萬元住房補貼或入住2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在穗全職工作滿10年、貢獻突出并取得廣州市戶籍的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

因為廣州給自己最新設定的目標愿景是

“活力全球城市”,

規劃到2035年人口規模達2000萬,

同時按照2500萬管理服務人口規模,

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而現在廣州的常住人口僅1350萬人,

還有多達650萬人甚至接近翻倍的增長空間和需要。

南京:

今年以來,南京為了搶“人”也發布了多條“含金量”極高的新政策,比如

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最高可達300萬元

高層次人才首套房不限購

將大學生租房補貼的期限由2年延長至3年,

學士和高級工每月領取600元,碩士每月領取800元,

博士每月領取1000元。通過企業申請租賃補貼的,享受政策期限最長5年

外地來寧高校畢業生一次性面試補貼標準為每人1000元

5

學歷依然是敲門磚

學術志前幾個月已經盤點了各地的搶人政策,

《城市搶人:來看你的學歷值錢不?》

以為不過是各地拉人頭的常態

結果,京滬津幾個直轄市突然加入戰團

真正的硝煙大戰開始,

戶口管控嚴格的北京上海,終于也加入到城市搶人大戰了。

仿佛一夜之間,很多城市意識到了“人”的價值。

眼下,這場自去年開始的“戶籍風暴”正愈演愈烈,

堪稱中國史上最激烈的“人才爭奪戰”。

在每年高校畢業生800萬的基礎上,

各地依然瘋狂搶人,一個是凸顯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另外就是產業升級,需要更高級的人才,

另一方面也凸顯了讀書的價值。

在中國城市版圖上,幾條無形的線賦予四百多座城市不同的地位,

不管是“一線”、“二線”、還是“十八線”。

這些稱謂大都約定俗成。

長久以來,這似乎代表了一種固定的等級。

但近年中國經濟社會快速躍遷,則為二線城市提供了趕超的希望。

為什么各二線城市爭相開出優厚條件,上演畢業生爭奪大戰?

答案很簡單,人是勞動力,是創造力,是消費力,

能夠帶來財力、地力、活力。

更徹底地說,城市的本質和核心是人;

優秀的城市,是優秀人口的聚合。

世界現代化的實踐證明,

現代化的大城市依托高密度的人口聚集,

可以產生更加細化的的現代社會分工。

市場巨大的力量會自動產生新的需求、迸發新的創造力,

最終產生各種新的經濟模式,讓更多的就業人口加入到現代化生活當中。

這就是滾雪球效應。

一般來說,具有相當基礎設施便利的大城市,

才適宜承載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高端產業,乃至形成高端產業群。

然后是衍生出依托高端就業人群的大量服務業,支撐起整個城市經濟體。

這都需要相當程度的人口聚集,尤其首先是人才聚集。

青年人才與城市,本來就是互相吸引的關系。

也正因如此,英國各地的年輕人依然在源源不斷地進入倫敦,

法國的年輕人在奔向巴黎,

日本的年輕人在涌向東京。

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到大城市尋找夢想,

這是全世界都在發生的事情。

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首都人口,占到了全國的10%甚至20%、30%。

“劉易斯拐點”:

人口天花板已經逐步形成,從二胎的全面放開看出,

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也會逐步困擾中國人,

從1990年起,中國每年出生人口數由2621萬直降到1991年的2008萬,

到2000年慢慢穩定在1500萬的水平,

這就意味著00后總人數(1.60億)要比80后(2.47億)少8700萬,

減少比例超過三分之一。

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漸行漸遠。

但人口一旦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

有技術、有創意、能創新,就產生了“新的人口紅利”。

勞動力緊俏,人才更加緊俏,各個城市自然愿意拿出資源吸引人才扎根。

能否搶到足夠年輕人才資源,成為決定未來城市興衰的關鍵。

所以,找準自己的位置非常重要。個人如此,城市也是如此。

對于普通人來說,生活在一線城市,

能夠獲得大量的資源和成長機會,但這里也是一個永不停歇的巨大經濟機器,

不斷重復著適者生存的過程,任何人都必須不斷奔跑才能不被甩掉,

想在這里過的非常自在,可能只在極少數精英的能力范圍之內。

相反,二線城市的姿態是歡迎所有人,

這里相對沉靜緩慢的三四線,更適合追夢的青年人群,發展空間要大得多;

但相對京滬,則明顯舒適、生活成本低。

發展和穩定的矛盾不僅存在于教科書里,

“逃離還是留下”“深圳和武漢比,哪座城市更適合工作和發展”,

這些問題實際上并不存在標準的答案,

由于中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

落后地區三四線城市將面臨年輕人口減少,增長緩慢的可能。

愈演愈烈的中國城市戰爭,

最大的贏家可能是三大城市群內的明星城市,

以及5大區域中心城市。中國人口雖多,

但十余個城市群必將聚合80%以上的人口和產業。

讀書的年輕人,

面臨著比以往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的可能,

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

至于是逃離北上廣,還是堅守

這都是成長的煩惱,

未來也會繼續困擾一代一代的年輕人,

梆博士還是建議年輕人一定要留在大城市

辛苦你一個,幸福后來人。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新華網、經濟日報、廣州日報、中國證券報、揚子晚報、中國青年網、鳳凰客戶端等

?注:文章圖片均來自網絡

研究生手冊,讀研指南等:

后臺回復“23”獲取相關文章: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撰寫研究生手冊,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怎樣閱讀論文?這份臺灣清華大學教授的研究生手冊你不能錯過》

《一個非典型蘭大教授的“師門手冊”100條》

《研究生讀研期間需要知曉的20條法則》

《復旦教授霸氣發言:研究生階段究竟有多重要?》

學術志

是學術中國、知深的新家

以學術為志業,矢志不渝!

學術知識服務不變,歡迎回家!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在生活上也有著超多便利。

比如說上海房子雖然貴,但是限購啊

你擁有了上海戶口就不用等交滿5年社保才能買了,

5年的時間,都不知道房價又漲成什么樣了!

說不定還有機會申請到保障性住房。

再比如說,

沒有上海戶口孩子需要上學,手續麻煩,

有了戶口以后就方便多了。

簡單來說,你想扎根上海,闖蕩上海灘,上海戶口就是必需品!

另一個2018年最熱的就是天津的落戶政策,

引發社會熱議,

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開幕式上,

天津發布了新的人才引進政策,即所謂的“海河英才”行動計劃。

新政策的核心點:

新政策大幅放寬人才落戶條件、自主選擇落戶地點、簡化落戶辦理程序。

其中四種人才落戶,門檻很低,可直接落戶。

學歷型人才:

全日制本科不超過40周歲、

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5周歲,

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技能型人才:

高等職業院校畢業并在津工作滿1年,

或中等職業院校畢業并在天津工作滿3年,

不超過35周歲,具有高等職業資格;

不超過40歲,具有技師職業資格;

不超過50周歲的,具有高等技師職業資格;

資格型人才:

獲得副高級及以上職稱,

以及擁有國內外精算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建筑師、律師等執業資格的

創業型人才:

創辦符合天津產業政策且企業穩定運行超過1年,

個人累計繳納所得稅10萬元以上的.

通過以上新政,我們發現,門檻好低呀,

大多數人都可以符合條件。

并且不用繳社保!

不用居住證!哇哦,天津的政策把“搶人大戰”推到了高潮!

(2018年5月23日晚,天津市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自發集中門外排隊等待落戶的人們。圖/視覺中國)

即使是人口紓解背景下的北京政策,

也不得不放開搶人。

要說北京戶籍是大陸最難拿的,

恐怕沒有人有不同意見,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移民國家的綠卡都難,

尤其是首都功能疏解,

各種人員被SHUJIE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了這個政策,

以前北京最主要的進人渠道就是讀書留京,

這是最主要的渠道。

如果作為優秀的年輕人,沒有在畢業的時候解決戶口問題,

那就基本不可能再解決。

如果說北京以前留下的都是有潛力的年輕人,

現在渴求的是實實在在的金主。

3月21日,

北京市集中發布了

《關于優化人才服務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精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

哪些人有資格落戶?

可快速辦理引進手續的優秀人才

“千人計劃”和“海聚工程”的中國籍入選專家;

“萬人計劃”、“高創計劃”、中關村“高聚工程”的入選人;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主要獲獎人,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主要獲獎人。

科技創新人才

“中國專利金獎”獲獎專利的發明人、

獲得3項以上(含)發明專利的獨立完成人

、以第二作者及以上身份獲得6項以上(含)發明專利的主要完成人,

其專利在京落地轉化并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

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總部企業、

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主體中承擔重要工作,

近3年每年應稅收入超過上一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6-8倍的;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金融機構、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

審計師事務所等科技創新服務主體中承擔重要工作,

近3年每年應稅收入超過上一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15-20倍數的。

文化創意人才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

文物保護等領域國家級獎項獲獎人

和國家級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工程入選人;

社會貢獻較大的知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藝術經紀人、文化傳承人、

展覽策劃人和文化科技融合人才,

以及著名的作家、導演、編劇、演員和節目主持等人員。

金融管理人才

基金管理人和所管理基金均在京設立并備案,

實收資本1億元以上、

近3年實際投資本市高精尖產業5000萬元以上的天使投資基金管理人,

其任職滿3年的定代表人、總經理、合伙人、

合伙人委派代表等高級管理人員;

基金管理人和所管理基金均在京設立并備案,

實收資本3億元以上、

近3年實際投資本市高精尖產業5億元以上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

其任職滿3年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合伙人、

合伙人委派代表等高級管理人員;

在京設立的金融控股集團、持牌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平臺、

金融組織聘用的貢獻突出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業務骨干。

把每一項人才引進措施與產業發展規劃對照來看,

不難發現其中的要求邏輯——這被高度凝練地概括為——

碼農年薪百萬,金融民工年薪兩百萬。

高科技與金融——全球頂級城市的最愛

北京以往非常重視高校畢業生留京,這些人都是未來的潛力股

大多數是高學歷,高智商

如果錯過畢業生的身份就會很難,很多有才華的人只能北漂

這下新政策直接尋找那些金主,

直接瞄準白馬股,百萬年薪,特殊技能人才,

從而建立首都北京的全國和全球競爭優勢。

3

深圳:依然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在搶人大戰之下,

有一個內心深處頗為焦慮,外界又都料想不到的城市,那就是深圳。

很多人想不到,以深圳一線城市的地位,也需要考慮延攬人才的事情?

簡單地說,以前不需要,現在需要。

過去40年,深圳靠著全國各地南下的人才,

從一個小漁村一躍成為中國最頂級的四大一線城市。

但它本身的造血功能至今依然很低下,高等教育資源仍遠不如大部分二線城市。

這些年靠著與清華、北大、哈工大等多所名校達成合作設立分校區、研究生院,

稍稍彌補了一些高端人才本地培養的空缺。

但在規模數量上,發展高等教育實在不能像招商引資那樣可以立竿見影

——迄今深圳在校大學生還不到10萬人。

自身的大學畢業生嚴重不足,

深圳多年來一直靠著特區地位、一線城市光環,

以及眾多的高級就業崗位,坐享著“人才紅利”。

從前面提到的大學生就業遷移路線,

我們就能知道,為深圳提供新鮮血液的最主要“血源”,

一是武漢,二是長沙,都來自中南腹地。

以深圳也是中國最成功的技術公司華為為例,

該公司相當比例的員工以及大批高管都來自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

華科被稱作是華為的“娘家”。

若不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等一系列兩湖地區的重點大學,

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優秀的人才供應,深圳的成就,

尤其是它最引以為傲的的科技創新產業,必然要遜色許多。

現在,游戲玩法變了,武漢還有長沙都開始想方設法

留住大學生,留住人才,為己所用。

武漢的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如果成功,就等于給深圳“斷奶”。

2016年深圳出臺的《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定》提出,

35歲以下,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專科以上學歷人員,

50歲以下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者,

45歲以下的在世界技能大賽和國家級一、二類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獎人員,

和具有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者等,都可以遷入深圳戶籍。

隨后深圳甚至出臺了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幾萬元不等的房租補貼等優厚政策。

今年1月,深圳出臺《深圳市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強調,

符合條件的來深創業的外籍華人可直接申請5年有效的居留許可。

獲得世界知名大學學士學位及以上的應屆外籍畢業生,可直接申請外籍人才來華工作許可。

4

二線城市加入戰斗

鄭州:落戶零門檻 學位有補貼

2017年11月,鄭州市出臺鄭州史上最高“含金量”廣納人才新政。

“零門檻”落戶范圍覆蓋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

高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對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

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

鼓勵先落戶后就業,落戶后暫未就業或創業的,

按上述標準發放6個月的生活補貼。

對符合上述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

在鄭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

去年11月,鄭州市向全球發出“史上最強”招賢令,提到:

對兩院院士等頂尖人才和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國家級領軍人才,

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獎勵,

提供不超過3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

工作滿10年且貢獻突出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

對地方級領軍人才、地方突出貢獻人才,

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

落戶后暫未就業,也發補貼

武漢:“五年留下百萬大學生”

自2017年2月打出“五年留下百萬大學生”口號后,

武漢幾乎每月都有政策出臺。

如今武漢已經放寬落戶制度,大學生幾乎可以“零門檻”落戶,

并將推行“社區公共戶”“人才住房券”等制度。

而且武漢市大學生在就讀期間就可以個人名義繳存公積金。

未來5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

滿足20萬人的租住需求;

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

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

成都:“先落戶后就業”

2017年7月19日,成都發布“人才新政12條”,

推行“先落戶后就業”,

普通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即可落戶。

同時,在本市同一用人單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

可憑單位推薦、部門認定辦理落戶手續。

成都今年還提出“蓉漂”計劃,

為前來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7天免費住宿。

西安: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落戶

而西安也不甘落后。一周前,西安市公安局拋出重磅戶籍新政:

即日起面向全國 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大西安。

效果是驚人的。據“西安發布”統計,

僅以23日一天的統計數據為例,

當天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達到創紀錄的8050人,

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176人,

本科學歷3139人,大專學歷1258人,中專、技校學歷505人;

人才引進367人。

其中,一位女博士落戶西安,民警專人專車接送10分鐘搞定。

光2018年前三個月,

西安遷入人口達到21萬,接近2017年的總量。

廣州:

此前,廣州印發文件稱,

5年內將投入約15億,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醫療保障、子女入學、創新創業、資助補貼等方面的優渥待遇。

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分為“杰出專家”“優秀專家”“青年后備人才”三個層次,

以“高精尖缺”為導向。

開出的條件也極具含金量:

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補貼或10年免租的人才公寓,

其中在廣州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頂尖人才

可獲1000萬元住房補貼或入住2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在穗全職工作滿10年、貢獻突出并取得廣州市戶籍的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

因為廣州給自己最新設定的目標愿景是

“活力全球城市”,

規劃到2035年人口規模達2000萬,

同時按照2500萬管理服務人口規模,

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而現在廣州的常住人口僅1350萬人,

還有多達650萬人甚至接近翻倍的增長空間和需要。

南京:

今年以來,南京為了搶“人”也發布了多條“含金量”極高的新政策,比如

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最高可達300萬元

高層次人才首套房不限購

將大學生租房補貼的期限由2年延長至3年,

學士和高級工每月領取600元,碩士每月領取800元,

博士每月領取1000元。通過企業申請租賃補貼的,享受政策期限最長5年

外地來寧高校畢業生一次性面試補貼標準為每人1000元

5

學歷依然是敲門磚

學術志前幾個月已經盤點了各地的搶人政策,

《城市搶人:來看你的學歷值錢不?》

以為不過是各地拉人頭的常態

結果,京滬津幾個直轄市突然加入戰團

真正的硝煙大戰開始,

戶口管控嚴格的北京上海,終于也加入到城市搶人大戰了。

仿佛一夜之間,很多城市意識到了“人”的價值。

眼下,這場自去年開始的“戶籍風暴”正愈演愈烈,

堪稱中國史上最激烈的“人才爭奪戰”。

在每年高校畢業生800萬的基礎上,

各地依然瘋狂搶人,一個是凸顯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另外就是產業升級,需要更高級的人才,

另一方面也凸顯了讀書的價值。

在中國城市版圖上,幾條無形的線賦予四百多座城市不同的地位,

不管是“一線”、“二線”、還是“十八線”。

這些稱謂大都約定俗成。

長久以來,這似乎代表了一種固定的等級。

但近年中國經濟社會快速躍遷,則為二線城市提供了趕超的希望。

為什么各二線城市爭相開出優厚條件,上演畢業生爭奪大戰?

答案很簡單,人是勞動力,是創造力,是消費力,

能夠帶來財力、地力、活力。

更徹底地說,城市的本質和核心是人;

優秀的城市,是優秀人口的聚合。

世界現代化的實踐證明,

現代化的大城市依托高密度的人口聚集,

可以產生更加細化的的現代社會分工。

市場巨大的力量會自動產生新的需求、迸發新的創造力,

最終產生各種新的經濟模式,讓更多的就業人口加入到現代化生活當中。

這就是滾雪球效應。

一般來說,具有相當基礎設施便利的大城市,

才適宜承載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高端產業,乃至形成高端產業群。

然后是衍生出依托高端就業人群的大量服務業,支撐起整個城市經濟體。

這都需要相當程度的人口聚集,尤其首先是人才聚集。

青年人才與城市,本來就是互相吸引的關系。

也正因如此,英國各地的年輕人依然在源源不斷地進入倫敦,

法國的年輕人在奔向巴黎,

日本的年輕人在涌向東京。

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到大城市尋找夢想,

這是全世界都在發生的事情。

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首都人口,占到了全國的10%甚至20%、30%。

“劉易斯拐點”:

人口天花板已經逐步形成,從二胎的全面放開看出,

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也會逐步困擾中國人,

從1990年起,中國每年出生人口數由2621萬直降到1991年的2008萬,

到2000年慢慢穩定在1500萬的水平,

這就意味著00后總人數(1.60億)要比80后(2.47億)少8700萬,

減少比例超過三分之一。

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漸行漸遠。

但人口一旦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

有技術、有創意、能創新,就產生了“新的人口紅利”。

勞動力緊俏,人才更加緊俏,各個城市自然愿意拿出資源吸引人才扎根。

能否搶到足夠年輕人才資源,成為決定未來城市興衰的關鍵。

所以,找準自己的位置非常重要。個人如此,城市也是如此。

對于普通人來說,生活在一線城市,

能夠獲得大量的資源和成長機會,但這里也是一個永不停歇的巨大經濟機器,

不斷重復著適者生存的過程,任何人都必須不斷奔跑才能不被甩掉,

想在這里過的非常自在,可能只在極少數精英的能力范圍之內。

相反,二線城市的姿態是歡迎所有人,

這里相對沉靜緩慢的三四線,更適合追夢的青年人群,發展空間要大得多;

但相對京滬,則明顯舒適、生活成本低。

發展和穩定的矛盾不僅存在于教科書里,

“逃離還是留下”“深圳和武漢比,哪座城市更適合工作和發展”,

這些問題實際上并不存在標準的答案,

由于中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

落后地區三四線城市將面臨年輕人口減少,增長緩慢的可能。

愈演愈烈的中國城市戰爭,

最大的贏家可能是三大城市群內的明星城市,

以及5大區域中心城市。中國人口雖多,

但十余個城市群必將聚合80%以上的人口和產業。

讀書的年輕人,

面臨著比以往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的可能,

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

至于是逃離北上廣,還是堅守

這都是成長的煩惱,

未來也會繼續困擾一代一代的年輕人,

梆博士還是建議年輕人一定要留在大城市

辛苦你一個,幸福后來人。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新華網、經濟日報、廣州日報、中國證券報、揚子晚報、中國青年網、鳳凰客戶端等

?注:文章圖片均來自網絡

研究生手冊,讀研指南等:

后臺回復“23”獲取相關文章: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撰寫研究生手冊,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怎樣閱讀論文?這份臺灣清華大學教授的研究生手冊你不能錯過》

《一個非典型蘭大教授的“師門手冊”100條》

《研究生讀研期間需要知曉的20條法則》

《復旦教授霸氣發言:研究生階段究竟有多重要?》

學術志

是學術中國、知深的新家

以學術為志業,矢志不渝!

學術知識服務不變,歡迎回家!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