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作为家长不要总是给孩子做决定,应该让孩子表达他们自己的判断

我們大人總是動輒愛說:“這本書對孩子太難了”,或說:“嬰兒怎么會懂古典音樂?”可是,究竟是以什么能力為標準,來作如何判斷的呢?

對于無所謂“困難”或“討厭”的嬰兒,無論英文也好,中文也罷,甚或是巴赫的組曲、童謠、單音音樂或合唱,在“第一次聽到”這個意義來講,全是一樣的。

尤其感覺上的判斷,又大多無需什么知識,反而還會妨礙判斷。

相信不少讀者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一幅名畫時,本來并不怎么感動,但是一看旁邊所標出的畫家的名字和價格時,便會覺得“果然名畫還是了不起的!

與此相比較,嬰兒就是誠實的,對于能使自己產生“快感”的,或能吸引自己注意的事物,他們都會對它感到幾乎忘我的興趣。

這就是嬰兒與大人的差異。

不久前,美國有個名叫“芝麻街”的幼兒教育電視節目,據說這個節目非常好看,贏得了廣泛的好評。 節目以紐約哈雷姆街為背景,登場人物是一些布偶的該地居民。

據說這個節日之所以可看性高,是因為每個登場人物,都有乎之欲出的個性,讓人看了覺得好象就在近鄰似的那么迫真。

劇中布偶所代表的性格極具多樣化,多數大人以為二歲的幼兒不可能看懂,事實似乎不然。 因為幼兒也有他們各自喜歡的人物,當這些人物一上場,他們就欣喜若狂地被迷住了。

尤其劇里的一只金絲雀,最讓幼兒們著迷。

這只鳥兒生性輕佻,經常犯錯,但天真而坦率,具有不斷自我學習的精神,使人覺得很生活化,真實、親切、仿佛隨處可見的人物。

個尚且不大能言語的幼兒,能夠和大人一樣,或者遠較大人更能理解布偶所具的復雜性格,而表現出“我喜歡這家伙”,這種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事例告訴了我們,大人所推測或判斷“適用于嬰兒”的標準,實際經常是不適用的。 幼兒有自己的判斷,大人們應多觀察,應給機會讓孩子表達他們自己的判斷,這樣才能得出適應兒童的結論了。

特此聲明:此文章為作者的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圖片來自網絡, 僅供參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