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日本的海权思想是如何发展的?其建军遵奉怎样的指导思想?

海上武裝力量依然是海權構成的基本要素。 海洋戰略與海權觀發生了變化, 海上武裝力量自然也隨之變化。

日本強大的技術和經濟實力在軍隊的裝備建設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使日本海自成為目前亞洲國家中裝備最好、規模最大的海上作戰力量, 只不過失去了二戰中可以進行全球作戰的那支遠洋海軍的實力和基礎。 隨著艦艇排水量的大型化、艦艇功能的綜合化以及海軍建設的科學化, 日本海軍任務的多元化、活動海域的遠洋化愈顯突出。 長期以來,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要任務是輔助美國海軍力量、保衛海上交通線以及國內救災。

日本海上自衛隊

沿海警備的地方艦隊主要監視外國潛艇的動向, 在日本周圍海域執行任務時, 關注的方向主要是“北方”。 但冷戰結束后, 海上自衛隊在任務功能、活動區域上均發生了變化:參加柬埔寨維和行動、波斯灣掃雷、為印度洋美國海軍提供補給等任務, 由重視“北方”開始重視“西方”、“南方”, 由防御近海到涉足遠洋。 日本的海洋軍事戰略開始由近岸、近海防御向海上殲敵、遠洋積極防御轉變。

日本海軍士兵

從建軍思想上來看, 日本海上自衛隊一直奉行的是“少而精”的指導思想, 采用的是阻敵于本土之外即海上殲敵的戰略方針, 島國的軍事地理屬性也要求日本利用海洋作為自身戰略的防御緩沖區。

將戰區設置在海洋上, 如果不能順利阻敵于海上, 至少可以為本土爭取更多的戰略反應時間和空間。 隨著日本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和世界整體安全局勢的改變, 特別是“911事件”以來, 非傳統的安全因素凸顯。 作為軍事武裝組織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在非戰爭屬性的應用上趨于加強, 例如反恐與災害救援。

日本海軍艦隊

近年來, 由單純的偵察、反潛、反艦等任務增加了反導、遠洋的補給、集體自衛權下的對美國軍艦的防護等內容。 自衛隊軍事任務的變化除了戰略因素, 也是裝備的提升帶來的任務擴展。 日本的防衛戰略逐漸改變了“專守防御”, 而被積極的攻勢防御所取代。 日本自衛隊將由維持國內體制型的自衛隊向保護海外權益型的國防軍轉變,

由“專守防御向前方阻止型甚至是對抗威脅型轉變, 今后必將重視自主防衛能力, 尤其是遏制力和威懾力的建設, 甚至是企圖進一步擴大防御范圍。 ”22DDH“出云”艦便應運而生。

楊震、卞宏信:《關于日本“出云”艦下水的幾點思考——以海權的角度》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