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9·11后,为什么基地组织不再恐袭美国?拉登也没想到!

震驚世界的9·11事件讓美國和世界都對恐怖主義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場席卷全球的反恐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但令人奇怪的是, 在9·11以后再也沒有針對美國本土的恐怖襲擊發生, 這是為什么呢?


9·11事件

在恐襲發生后, 美國將應對恐怖主義作為首要的國家安全議題, 并且極大的加強了在本土的防御和應對措施。 為了實施這些舉措, 美國迅速成立了包括國土安全部、國家反恐中心、恐怖分子篩選中心在內的多個部門, 專職負責反恐工作。


國土安全部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美國流了血、吃了虧、長了記性,

開始專門應對和防范了。 這一籃子的措施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收集情報, 尤其是恐怖分子的情報。 一旦確定這些恐怖分子的身份或者嫌疑, 美國情報部門就會將其納入“恐怖分子身份處理數據庫”并嚴密監控。


網絡化反恐

根據現有信息顯示, 這個數據庫中可能已經包含150萬人的信息, 而在這150萬人當中美國公民只占0.01%, 足見美國的情報部門依然把監控的重點放在國外的極端組織和受到其影響的外國人。 而之所以美國選擇這么做目的就是要把這些有可能在美國本土發動恐怖襲擊的人擋在美國之外, 防止這些癌細胞滲透進美國社會。 這樣做的實際效果比較明顯, 畢竟快20年都沒有發生過恐襲, 證明美國的這套方法非常有效,

值得我們學習。


美國版“天眼”

另外一方面, 美國為了將恐怖分子的注意力從美國本土轉移開, 積極發動阿富汗戰爭, 通過最直接的軍事手段將美國的情報網絡伸展到恐怖分子最有可能聚集和產生的一些地區, 并將其定點清除, 免去他們混入美國的后顧之憂。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 美國將阿富汗戰爭定義為反恐戰爭也有一定道理。


在阿富汗作戰的美軍

伊斯蘭國崛起后, 這一絕佳機會又被美國抓住。 通過間諜和情報人員的努力, 美國將情報網絡滲透進伊斯蘭國內部, 大量獲取了許多前基地組織成員的名單信息, 以“養肥了慢慢收拾”的心態處理。 不過在后來的清剿行動中有一些不利, 反倒給俄羅斯展現自己的精確打擊力量提供了機會,

但是總體上而言美國成功將恐怖分子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了中東地區。


猖獗一時的伊斯蘭國

當然這些基地或者其他組織的恐怖分子也沒有被徹底消滅, 而是針對美國的一些列行動做出應對, 化整為零, 伺機制造事端。 歐盟近年來遭到的一系列恐襲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