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怪裡古董”的雲南特色小吃——天!到底什麼是“怪裡古董”?

先說“怪裡古董”一詞, 這個詞是雲南方言, 意指“怪裡怪氣”, 絕大部分時候非貶義詞, 是表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

因為雲南地處邊境, 是東南亞文化的輸出入口, 加之少數民族多文化也就多樣化, 怪裡古董的東西也就隨處可見, 無論是俏皮的方言文化, 還是地名, 都能羅列出一大堆的“怪裡古董”來。

方言中的“怪裡古董”鬧出的尷尬

同事相約聚會去吃飯, 在餐廳門口等一位雲南同事到來, 等了好久都不見人影, 領導就打電話去詢問情況。 掛電話了之後, 這位元領導就面目猙獰忿忿不平, 冷靜幾分鐘後催著大家趕緊去報警,

說是出大事了。

一陣詢問才得知, 同事在電話那頭說“剛才, 我被我爹cao了一頓, 可能要晚點來。 ”大家聽完哈哈大笑, 而領導一頭霧水, 大家就忙著就給他解釋。

因為領導是北方人, 平時大家都用普通話溝通的, 可能同事今天比較急了, 就脫口而出講起方言來, 領導沒聽懂“cao”這個字, 還以為這位同事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 急著要大家去報警。

雲南話中的“cao”是指罵和責備的意思, 不是那個意思啦!

雲南“怪裡古董”的地名

吹簫巷——清初成巷時以巷內洞簫有名, 吹彈賣藝集中於此而得名。

菊花村——因明代成村時, 村中以種植多種菊花而得名。

自衛村——因清朝末年村民捐款夠槍自衛, 以防匪患而得名。

黃瓜營——明代為駐兵營地,

首領姓黃, 而稱為黃官營, 後被誤傳為黃瓜營。

怪裡古董的文化下, 就能衍生出怪裡古董的美食來, 說是奇怪, 可是來往遊人卻深深眷戀呢

牛奶扇子烤著賣——烤乳扇:這是大理白族的一道小吃, 乳扇是一種牛奶製成的乳製品, 呈斜長扇形, 兩扇疊套在一起, 稱為“一對”。 乳扇吃法多樣, 唯烤著吃最具特色。 在火上烤熟的乳扇卷於木簽, 圖上玫瑰醬或者蜂蜜, 細嚼品嘗, 乳香濃厚, 富於營養。

豆腐西施——包漿豆腐:這是雲南建水的特色小吃, 油炸, 燒烤, 火鍋都是滋味十足, 包漿豆腐外皮香酥, 咬開後嫩豆腐的清香汁液就在味蕾上徘徊, 建水臭豆腐在雲南自清代中後期早享有盛名, 其選料上等、全手工釀制, 更絕世僅有的是豆腐用水來自貴甲全滇美譽的建水西門大板井水。

米飯粑粑叫餌塊——燒餌塊:餌塊是一種米製品, 可以做成絲狀的, 騰沖的餌絲就很出名, 也能做成塊狀的, 以昆明官渡的最為好吃。 餌塊這種美食做法多樣, 從早到晚的吃法還不一樣。 在早點攤最常見的還是烤著吃, 餌塊被做成大片的米餅狀, 烤好的餌塊加上酸醃菜, 香菇碎, 花生碎, 塗上腐乳汁, 麻辣醬, 甜麵醬, 再夾上一根油條, 或者洋芋粑粑, 最後加個荷包蛋或火腿腸, 一套營養齊全好吃又充饑的燒餌塊就做成了。

下放涼菜——舂雞腳:舂雞腳是雲南傣族的一道美食, 美味營養, 製作這道美食, 需要添加進去的配料十分豐富, 做出的雞爪, 酸辣鮮香招人喜愛, 每咬一口, 都有滋味頗豐,

連肉帶菜有嚼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