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张学良一次尴尬的选择,是要朋友还是亲爹?他最终被暴尸三日

人生在世誰都會有幾個朋友, 卻很少能有知心的朋友, 尤其是那些有權勢的人, 更難擁有真心的朋友, 張學良作為少帥, 是一個比較幸運的人, 有一個知心的亦師亦友的朋友。

張學良的這個朋友叫郭松齡, 他教會了張學良帶兵打仗, 讓張學良不再憑借父蔭當少帥, 而是靠真本事在軍中立足, 讓張學良擺脫了紈绔子弟這個稱呼。

郭松齡是遼寧沈陽市深井子鎮漁樵村人, 其家族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后裔, 不過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已經是落魄的不行, 郭松齡在貧窮中學會了自強自立。

1903年, 由于其家庭環境稍微好轉,

郭松齡才得以繼續上學, 然而后來日俄戰爭爆發, 目睹家鄉被毀死傷無數時, 這些對郭松齡的觸動很大, 他立志從軍報國。

郭松齡從軍之初, 受同盟會影響很大, 他還參與過辛亥革命, 再后來還參與了護法運動, 不過一直都是仕途不順, 護法運動失敗后郭松齡到回到東北奉天。

在投靠了張作霖后, 他起初被任命為陸軍講武堂的教官, 當時張學良在講武堂學習, 許多教官對張學良不敢管教, 唯獨郭松齡對張學良敢于嚴格要求, 教會了張學良真本事。

1920年, 在張學良的推薦下, 張作霖任命郭松齡當了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的團長, 從此郭松齡有了新的發展, 當了團長之后的郭松齡把紀律渙散的衛隊旅整頓的很好。

后來在張作霖調停直皖戰爭時, 郭松齡用一個團的兵力, 擊潰了皖軍的兩個旅, 這讓張作霖對他刮目相看, 再加上郭松齡能和士兵同甘共苦, 張學良對他很是信服。

1921年5月, 郭松齡被提拔當上了第8旅的旅長, 當時張學良是第3旅的旅長, 兩人聯合辦公, 1922年4月,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時, 奉軍戰敗, 直系軍隊差點打進山海關。

多虧郭松齡率領第8旅和第3旅苦戰, 和幾倍的敵人對峙, 才讓張作霖逃回了奉天, 打退了直系的進攻, 張作霖對郭松齡更加器重, 在歷經生死之后, 張學良對郭松齡信任的無以復加。

用張作霖的話說, 張學良對郭松齡好到除了老婆之外, 其它的一切都可以共享, 可是郭松齡是一個有自己主張的人, 他得知張作霖打算跟日本合作,

準備出兵攻打馮玉祥。

郭松齡不滿張作霖的行為, 加之受到東北軍內部排擠, 1925年11月19日晚, 郭松齡帶領親信公開反對張作霖, 一下子把張學良放到了一個尷尬的位置, 張學良必須做出抉擇。

當時郭松齡率領大軍殺向奉天時, 提出了一個要求, 要張作霖提早把軍隊交給張學良,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 張學良提出親自剿滅郭松齡, 最終郭松齡被殺, 張作霖下令將其暴尸三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