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201孩子的阅读,也需要做好时间管理

孩子的閱讀,也需要做好時間管理

只要孩子想閱讀,就應該隨時隨地滿足他嗎?

Bubu老師

當閱讀活動與生活作息衝突,或孩子另有責任該完成但不肯離開書本,父母要理直氣平地給予誠懇的提醒,讓孩子理解不能把喜歡閱讀當成任意行事的通行證,我們都要學習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孩子才不會覺得不能隨心所欲是一種遺憾。

洪蘭老師

閱讀是好事,但責任和紀律優先,不可以因為做好事就不守規矩。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不是喜歡的、好的事情都可以無止境地做,要顧慮到別人的感覺,也要看自己有沒有盡到本分。

孩子若是真心喜歡閱讀,不會因為被中斷了而不讀,他反而會更快把該做的事做好,迫不及待回來再讀完。

請問洪蘭老師

洪蘭老師這十幾年來不遺餘力地推廣閱讀,又對教養抱持全面性的關懷,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家長經常提到的閱讀問題,相信您是最好的解惑者。

天下的父母都願意把最好的東西以最正確的方法送給孩子,所以當閱讀的好處深受推崇時,父母有時會因為閱讀活動與生活作息衝突,或孩子另有責任該完成但不肯離開書本,而感到困擾。 他們一方面知道閱讀的習慣難以培養,所以害怕拒絕孩子的任何閱讀要求,另一方面卻不確定埋首書堆是否就等同于培養閱讀習慣。

有些父母跟我說,當孩子反過頭來理直氣壯地問道:“你不是說閱讀最好,喜歡閱讀的孩子不會變壞,那為什麼我想把一本書看完的時候,你卻不准?”這時,同意閱讀很重要的父母競啞口無言了,他們不敢要求孩子中斷在不適當時間或不適當場合裡的閱讀。

我自己也遇到過幾次類似的經驗,我的處理方法都很直接,不知道洪蘭老師是否同意,希望借著您的指導,提供給父母一些建議,適當地處理孩子癡迷于閱讀的情況,探討父母要如何理直氣平地保有孩子的閱讀興趣,並使他們瞭解:該放下書的時候不能懊惱生氣。

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也是很重要的教育

我的工作室二樓有一側很大的書牆,從挑空的課室抬頭就會看到書架,但上樓去書房的樓梯卻隱藏在兩片門之後,因此對孩子來說,這個空間便有些不得其門而入的神秘感。

有一天,有個小女孩在上課的時候,一直不能專心做事,她跟我說她是“書蟲”,來上課並不是為了學烹飪,而是要來看書,問我能不能不上這堂課,讓她待在書房裡。

雖然,這對我來說沒有任何不方便,但我並未答應孩子的要求。 我認為,成人有責任教導孩子一個重要的觀念:在參與任何活動之前,清楚自己是為何而來,來了之後就要全心參與,這與她有多喜歡閱讀或是不是一隻書蟲無關。 這個小朋友被我拒絕後很不開心,最後她也不願意上課,說自己病了,寧願趴在桌上不肯做事。 之後,她又一次要求我讓她躺在書房看書,說這樣她的病很快就會好起來了,我還是沒有答應,而以對待病人的方式來照顧她。

我想讓這個孩子瞭解,不要把喜歡閱讀當作任意行事的通行證,我們都要學習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 洪蘭老師同意這個想法嗎,您會建議家長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

不能讓孩子以“喜歡閱讀”,任性規避應盡的責任

另有一次是我在“93巷人文空間”辦活動,有一位八年級的小朋友先前來爭取要在當天擔任我的助理,我很高興,也分配了她應該負責的工作。 活動前,她為了一件小事跟妹妹鬧起彆扭,接著就從背包中拿出本書,坐在牆角邊讀了起來。

當時,有許多預定由她負責的工作正等著完成,所以我去請了她兩次,要她放下書本,趕快歸位完成助手的任務,但這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卻置之不理,繼續埋首于書本。

我決定不再去叫她了,把工作重新分派給其他的小朋友,活動進行的幾個小時裡,這孩子就托著一本書,看似瀟灑地獨坐牆角中,旁觀我們的活動。

隔天,我很嚴肅地跟她的母親討論這件事,希望她能讓我跟孩子單獨談談。 我想跟孩子說,她當天的態度是很不負責任的,帶給旁人很多麻煩,這樣下一次她才不會因為任性,再犯同樣的錯誤。 但是,這位母親卻護衛孩子當天的表現,她覺得這與責任感無關,孩子只是因為太喜歡閱讀,在參與活動前又剛好拿到這本新書,急於想知道故事的結局。 洪蘭老師同意這位母親的看法嗎?如果是您,會如何說服這位母親用更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的閱讀?

這兩個問題使我想起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Alberto Manguel)在他所寫的《閱讀地圖》( A History of Reading)中提過的一個小故事。他說十六歲時曾在一家書店找到課後的工作,老闆讓他去清理存書的灰塵,認為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他迅速地弄清楚有哪些庫存書,以及它們在書架上的位置。但書對作者來說是充滿誘惑的,他不僅常常忘了清塵的工作,還曾經把書藏在口袋中帶回家。在幾段陳述自己對於閱讀、藏書的心情之後,曼古埃爾說:“有一兩次,莉莉·列巴赫小姐見到我沉迷於本新到之書,只告訴我繼續把工作做好,這本書就留著帶回家,利用自己的時間看。”我覺得這個故事很好,如果有誠懇的長輩給予提醒,孩子才不會覺得某一刻需要放下書、不能隨心所欲去閱讀是一種遺憾。

給Bubu的回應

先把該做的事做掉,更能全心全意享受好書

紀律是教養中最重要的一環,沒有紀律的孩子不能好好學習;閱讀是好事,但是紀律優先,不可以因為做好事就不守規矩。我們家的孩子以前常有這樣的經驗,書看到一半,就要去趕校車了,或是要去做些預先設定要做的事,這時我母親都會說:“書沒有腳,它不會跑掉,你回來的時候,它還會在那裡,你再繼續看就是了。”而我父親會說:“你先把要做的事做掉,就可以全心全意享受你的好書。”他們都鼓勵我們閱讀,但也都強調責任和紀律的重要性。

我們小時候要喂雞,雞餓了會咯咯叫,母親規定只要喂雞時間到了,不論正在做什麼事,一定要先把雞喂飽。她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我們想像肚子餓了,而母親不開飯的情形。所以在Bubu老師所舉的例子裡,當孩子頂嘴時,父母要馬上反駁他:“不是喜歡的、好的事情都可以無止境地做,要顧慮到別人的感覺,也要看自己有沒有盡到本分。”

孩子若是真心喜歡閱讀,不會因為中斷了而不讀,他反而會更快把事情做好,迫不及待回來讀完。Bubu老師的做法非常正確,既然來上課就要好好上課,不能用“書蟲”做藉口不上課;若是一個人有藉口不上課,其他人會馬上有樣學樣,找出其他的理由也不上課,教室的秩序就無法維持了。英文有一句話:“ The end does not justify the means”(結果不能把手段正當化。)喜愛閱讀不能成為拒絕其他行為的藉口。

縱容孩子不履行承諾,是愛之反而害之

另外一個小朋友也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已經答應的事,再不甘願都要做到,因為這是承諾,承諾就是誠信,是責任的一種。做醫生的可以說“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替病人開刀”嗎?或是做老師的可以說“我今天心情不好,不來上課”嗎?這孩子的行為已經逾越了一般人可以容忍的程度,需要好好地教導了。尤其當別人在做而她捧著書在旁不做時,這是很沒有團隊精神的表現,在二十一世紀這麼講究團隊合作的時代這種態度也會讓她以後事業的發展吃大虧。

父母一定要分清楚,“任性”不是“個性”,孩子的這種行為是父母嬌縱的結果,是愛之反而害之,因為進入社會後,沒有人會容忍這種態度。父母一定要教孩子以責任優先,沒有人喜歡不負責任的人,當你接下這份工作時,你就給了對方你會盡責的保證,不好好做就是失信,是食言而肥。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人生的路很長,孩子一定要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人生才會過得愉快,事業才會成功,而這必須從小培養。

這兩個問題使我想起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Alberto Manguel)在他所寫的《閱讀地圖》( A History of Reading)中提過的一個小故事。他說十六歲時曾在一家書店找到課後的工作,老闆讓他去清理存書的灰塵,認為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他迅速地弄清楚有哪些庫存書,以及它們在書架上的位置。但書對作者來說是充滿誘惑的,他不僅常常忘了清塵的工作,還曾經把書藏在口袋中帶回家。在幾段陳述自己對於閱讀、藏書的心情之後,曼古埃爾說:“有一兩次,莉莉·列巴赫小姐見到我沉迷於本新到之書,只告訴我繼續把工作做好,這本書就留著帶回家,利用自己的時間看。”我覺得這個故事很好,如果有誠懇的長輩給予提醒,孩子才不會覺得某一刻需要放下書、不能隨心所欲去閱讀是一種遺憾。

給Bubu的回應

先把該做的事做掉,更能全心全意享受好書

紀律是教養中最重要的一環,沒有紀律的孩子不能好好學習;閱讀是好事,但是紀律優先,不可以因為做好事就不守規矩。我們家的孩子以前常有這樣的經驗,書看到一半,就要去趕校車了,或是要去做些預先設定要做的事,這時我母親都會說:“書沒有腳,它不會跑掉,你回來的時候,它還會在那裡,你再繼續看就是了。”而我父親會說:“你先把要做的事做掉,就可以全心全意享受你的好書。”他們都鼓勵我們閱讀,但也都強調責任和紀律的重要性。

我們小時候要喂雞,雞餓了會咯咯叫,母親規定只要喂雞時間到了,不論正在做什麼事,一定要先把雞喂飽。她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我們想像肚子餓了,而母親不開飯的情形。所以在Bubu老師所舉的例子裡,當孩子頂嘴時,父母要馬上反駁他:“不是喜歡的、好的事情都可以無止境地做,要顧慮到別人的感覺,也要看自己有沒有盡到本分。”

孩子若是真心喜歡閱讀,不會因為中斷了而不讀,他反而會更快把事情做好,迫不及待回來讀完。Bubu老師的做法非常正確,既然來上課就要好好上課,不能用“書蟲”做藉口不上課;若是一個人有藉口不上課,其他人會馬上有樣學樣,找出其他的理由也不上課,教室的秩序就無法維持了。英文有一句話:“ The end does not justify the means”(結果不能把手段正當化。)喜愛閱讀不能成為拒絕其他行為的藉口。

縱容孩子不履行承諾,是愛之反而害之

另外一個小朋友也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已經答應的事,再不甘願都要做到,因為這是承諾,承諾就是誠信,是責任的一種。做醫生的可以說“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替病人開刀”嗎?或是做老師的可以說“我今天心情不好,不來上課”嗎?這孩子的行為已經逾越了一般人可以容忍的程度,需要好好地教導了。尤其當別人在做而她捧著書在旁不做時,這是很沒有團隊精神的表現,在二十一世紀這麼講究團隊合作的時代這種態度也會讓她以後事業的發展吃大虧。

父母一定要分清楚,“任性”不是“個性”,孩子的這種行為是父母嬌縱的結果,是愛之反而害之,因為進入社會後,沒有人會容忍這種態度。父母一定要教孩子以責任優先,沒有人喜歡不負責任的人,當你接下這份工作時,你就給了對方你會盡責的保證,不好好做就是失信,是食言而肥。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人生的路很長,孩子一定要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人生才會過得愉快,事業才會成功,而這必須從小培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