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多领域解读特朗普时代的美俄军事对抗由何而来?

從冷戰后美俄關系的總體趨勢來看, 有3個主要變量決定了雙邊關系的好壞, 分別是雙方在地緣政治領域的合作與紛爭、軍事戰略層面的博弈以及雙方對于彼此的看法。 從目前來看, 美俄關系在上述3個領域都出現了矛盾, 有些矛盾甚至還比較尖銳。

特朗普

在地緣政治領域, 美俄雙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中東和歐洲。 在中東問題上, 雙方為敘利亞問題爭得劍拔弩張, 幾乎兵戎相見, 這種競爭無疑損害了雙方的信任。 而在歐洲, 北約東擴則大大加劇了雙方對抗的激烈程度。 冷戰結束后, 北約進行了3輪東擴,

每次東擴都意味著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惡化, 戰略縱深后退。 最近的黑山加入北約則使俄羅斯在亞得里亞海方向面臨北約對其腹心地帶的威脅, 雙方在地緣政治領域的矛盾儼然已經上升為結構性矛盾, 在短期內無法調和。

在軍事戰略領域。 眾所周知,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頭號軍事強國。 作為霸權國家, 美國一直在追求盡可能大的安全盈余。 而素有戰斗民族之稱的俄羅斯則是一個尚武的國家, 盡管國力遠不及蘇聯, 但是在防務建設方面卻從不肯放松, 前段時間宣布建造暴風雪級航空母艦就是其雄心的體現。 而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在羅馬尼亞部署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以及進行洲際彈道導彈攔截試驗和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的舉動,

則被俄羅斯視為對其安全的挑戰。 雙方在軍事戰略領域的對抗也是促成美俄關系對抗, 并最終導致美國制裁俄羅斯法案出臺的原因。

"薩德"反導系統

在美俄對彼此的看法上, 由于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公開發表了不少對普京欣賞的言論, 嚴厲抨擊奧巴馬執政時期的對俄政策, 明確表達了與俄羅斯改善關系的愿望, 輿論對特朗普上臺后的美俄關系曾普遍感到樂觀。 就在國際社會紛紛預測美俄關系將走出"低谷"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時, 美國國內首先掀起了一股強大的反俄浪潮。 有關"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話題持續發酵, 普京幫助特朗普贏得大選的言論和"證據"不斷被媒體爆出,

矛頭直接指向特朗普執政團隊及其對俄政策, 導致剛上任不久的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因為對俄"泄密問題"閃電離職, 特朗普改善美俄關系的腳步尚未邁出, 就挨了重重的一悶棍。 為了洗脫"通俄"嫌疑, 淡化"親俄"標簽, 特朗普對俄羅斯的表態開始轉向, 公開要求俄羅斯"歸還克里米亞", 引起了俄羅斯的強烈不滿。 為了阻止對"通俄門"的調查, 特朗普炒掉了不聽招呼的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 進而引發了更為嚴重的"干預門"危機, 矛頭依然指向特朗普本人及其與俄羅斯的關系。 當"親俄""通俄"成為特朗普上任以來揮之不去的陰影之時, 美俄關系遇到了更多的麻煩。

普京

此外美俄關系在經濟領域也發生了矛盾。

俄羅斯的經濟支柱是能源和軍火。 在美國實現能源獨立后, 這個國際體系中的霸權國家也實現了從能源進口國向能源出口國的轉變。 這種轉變帶來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與俄羅斯在能源市場上進行競爭。 2016年度, 美國首次對歐洲和土耳其出口液化天然氣, 其中3艘液化氣船分別于4月、7月和11月抵達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 還有兩艘于9月和11月抵達土耳其。 預計2017年度這一數量還會翻番。 在國際軍火市場上, 美國是頭號出口國, 俄羅斯排名第二, 兩國在軍火訂單上的競爭相當激烈。 8月2日美國通過的制裁俄羅斯的法案中就包括軍火貿易, 雙方在該領域的矛盾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 美俄矛盾涵蓋政治、經濟、外交等諸多領域,

且多為短期內無法解決的結構性矛盾, 雙方的軍事對抗屢有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楊震:《特朗普時代的美俄軍事對抗》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