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一首诗让少帅遗臭万年,晚年他一直为自己辩解,却始终无人相信

語言文字的威力一直都是強大的, 古時候, 儒家思想成就了許多人, 同時也毀了許多人, 可以說, 古時候的封建思想來源全都是來自于儒家思想的, 但由于影響久遠, 因此他也是我國的重要遺產之人;而到了近代, 各國打仗的時候, 都會對外做一些策反宣傳, 往往這些宣傳會讓那些意志不堅定的人會投靠敵國, 影響整個戰局;而到了現代, 就最為明顯了, 許多人在網上或者報紙上, 肆意作假, 擾亂社會, 許多人更是因為人們的一些輿論, 受不住壓力, 而自尋短見, 所以說, 語言文字用得好, 拯救許多人,

用得不好, 卻會害死許多人。

而我國著名人物張學良, 就因為一首詩的原因, 讓他的一生被摧毀了, 讓他一生都背負著人們的罵名, 甚至會讓他遺臭萬年。 大家知道, 中國抗日時期, 我國東北失守的主要原因就是張學良, 因為張學良坐擁百萬軍隊, 卻不和日軍對抗, 眼睜睜看著東北被日軍占領, 這讓一些偏激的人物, 特意做了一首詩描述張學良, 這首詩名叫《哀沈陽》, 內容是“趙四風流朱五狂, 翩翩胡蝶正當行。 溫柔鄉是英雄冢, 哪管東師入沈陽。 ”

這首詩的意思是寫張學良在日軍進攻東北的時候, 還在與朱五、蝴蝶、趙四等人風流快活, 才導致日軍這么快就把東北占領了, 這讓老百姓聽后, 非常氣憤, 頓時個個紛紛指責張學良,

有人說他是無能, 有人說他是賣國賊, 反正那時是直接逼得張學良要隱居起來, 不敢露面。

直到張學良晚年, 他才解釋起這件事, 他說自己從未與朱五、蝴蝶等人風流, 只是與趙四小姐一起觀影了一場戲, 絕對不想詩中說的那樣, 他處在溫柔鄉里看著東北失守, 不過事已至此, 再解釋也只是徒增人們對他的怨恨, 這也是張學良一生中的痛, 他還承諾, 如果有半點不同, 就已死謝罪。

不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就憑他當初主動要求放棄抵抗的作法, 已經不只這片謾罵聲了, 真是可笑之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