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曹操倘若统一,五子良将都难活,名将只有一人能保命

毫無疑問, 曹操自從在土匪之鄉山東剿滅黃巾軍, 得到百萬青州兵和家眷之后, 人生開掛一般, 迅速取得了對天下英雄的絕對優勢, 對南同時對抗吳蜀兩國, 對北力拒匈奴鮮卑, 向西收復西涼, 算是歷史上難得的帝王。

如果說在濟北大敗黃巾軍, 是上天賜給曹氏的第一桶金的話, 那么此后曹操能夠滅呂布、袁紹、袁術、劉表等人, 靠的則只有兩句話“文臣如雨, 猛將如云”。

曹操得到了一大批能人的幫助, 手下人才如同群星璀璨,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但才能通常也伴隨著危機和不確定, 如果曹操一統天下,

依據曹公性格, 不殺功臣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這其中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手下經常抗命, 曹操忍受已久

很多人認為曹操很大度, 手下犯了頂撞自己的罪責毫不在意, 這種例子也很多。 曹操大本營的兗州將軍徐翕、毛暉叛變, 兵敗后投靠曹操手下大將藏霸, 當時正好劉備跟著曹操干, 曹操讓劉備去告訴藏霸, 把二人首級送來, 臧八對曹操說:

霸所以能自立這, 以不為此也。 (《三國志·魏書·臧霸傳》)

公然抗命!而且理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虛名, 積累虛名的目的是什么, 令人懷疑。

曹操回應:這真是古代君子做的事情啊!

至于《三國志xx》中曹操引以為傲的青州兵, 更是屢次背叛他。 宛城遇到張繡偷襲, 手下黃巾軍看到城中起火就開始四散,

并且分成小團伙搶劫, 導致曹操手下典韋和長子曹昂戰死, 曹操本人險些喪命;曹操剛死, 青州兵就開始嘩變(出自《魏略》, 裴松之給《三國志》做注時也提到了)。

而正是因為曹操“大度”, 所以黃巾軍才勉強效命, 正史中顯示, 這支軍隊戰斗力實際一般。 這種軍隊, 如果不是暫時有用, 自己都能給他們活埋了。

曹操一些手下也經常不尊重自己, 還有一些手下的出身甚至比自己還高。 袁紹手下謀士許攸, 投靠之初屢次出言輕視, 相信與曹營氛圍不無關系, 否則豈能越來越放肆。 比如謀臣劉曄, 是實實在在的漢室宗親, 比劉備那個靠譜的多。

此時的曹操, 就如同400年前的劉邦一樣, 手下大將就算把臟手摸了自己老婆,

也要忍一忍。 當韓信趁火打劫, 想要討個假王當當的時候, 劉邦卻只能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

二、與舊漢士族矛盾不可調和

首先曹操時期幾乎廢除了孝廉制度, 任人唯才。 為了獲取財富供給軍隊, 把整個漢代因為“孝廉”而埋入地下的財富翻了個底朝天, 無疑這些墳墓大部分都是士族階層祖先的。 舊的士族階層受到嚴重打擊, 這也讓很多名士心向舊漢。 比如孔融、荀彧這些人, 曹操還沒一統就忍不了了, 如果實現統一, 相信這些謀臣們個個都是抄家。 就算是那些心向自己的士族, 最后能混個蕭何那樣的下場鋃鐺入獄, 也算是善終了。

三、手握重兵, 后人難以挾制

曹操手下獨當一面的武將兩只手都數不過來, 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頜等五子良將各個手握重兵,

然而曹仁、曹洪、夏侯惇等曹操家族大將更是擁有調集大軍團作戰的權力和能力。 如果說張遼是上將, 曹仁就是元帥。 曹操活著的時候可以對他們牽制, 曹操死后曹丕果然一個個鏟除, 連親兄弟曹彰也不放過。

綜合考慮曹操所處的環境和手下的特點, 如果一旦魏國在他手上就實現統一, 那相信他的作風絕對不會落后于劉邦或者朱元璋, 知名的武將幾乎一個都不能留。 不過這里面卻有一個例外, 這個人就是許褚。

許褚在典韋死后成為曹操的保鏢, 對曹操非常中心, 曹操死后一度哭泣吐血。 能夠活命首先是因為忠誠, 其次是因為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 雖然地位很高, 卻不過是個打手。

類似的比如劉備手下趙云, 統領劉備中軍, 專職保護, 雖然職位不高戰功很少, 地位卻與關張類似。

不過典韋有個缺點, 說明這人確實一根筋, 那就是經常上戰場廝殺, 忘記了保護自己的主公, 讓曹操多次陷入險境。 比如典韋赤膊戰馬超, 曹操最后割須棄袍, 差點被生擒;曹操之所以哭泣典韋, 不是沒有原因。 許褚死后, 謚號是“壯候”, “武而不遂謂之壯”, 可見大家對許褚的保鏢工作認可度并不很高, 然而卻依然被如此器重, 可見他絕對是曹操能信得過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