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二战期间,美国到底为何改变对日态度?其历程是如何的?

本文作者楊天石,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近代史所研究員, 季我努學社顧問。

1941年11月20日前后, 美國總統羅斯福親手寫了一個備忘錄給美國國務卿赫爾, 內容是恢復美國對日本的經濟關系, 也就是美國要和日本進行會談。 在羅斯福提出了備忘錄以后, 美國國務卿又提出維持三個月的臨時過渡辦法, 說美國同意修改凍結在美國的日本資產的命令。

羅斯福

當時日本人有1.3億美元的財產存在美國, 美國把它凍結了, 現在美國的國務卿提出要修改凍結, 就是要解凍, 而且提出每月向日本提供一定數量的民用石油。

大家知道, 沒有石油, 飛機飛不了, 汽車開不動, 坦克開不動, 現在美國同意向日本提供石油, 實際上就是對日妥協, 支持日本。 蔣介石知道了美國準備向日本妥協, 所以在日記里寫了一段話, 大意是:“我知道了美國所提的對日本妥協的條件, 非常痛憤, 美國人的膽怎么這么小!帝國的資本主義者沒有信義可言的, 過去我認為美國人還不錯的, 所以對美國始終是信仰的。 但是從美國最近的表現, 我知道了世界道德墮廢。 除了依靠自己,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成為中國的友邦。 本來就是這樣的, 我太傻了, 過分相信了別人。 ”蔣介石罵美國人損人利己, 罵他們是帝國的資本主義, 而且蔣介石檢討, 說自己“太傻了”。

蔣介石

當天, 蔣介石給當時的中國駐美大使胡適打了一個電報, 大意是“現在的美國對日本妥協了, 美國解凍日本的資產, 恢復了美日之間的貿易關系, 向日本提供了石油, 這個做法使中國的抗戰馬上就要崩潰了。 從此以后, 什么國際信義, 人類的道德都不能說了”。 這是蔣介石對美國的嚴厲譴責。 蔣介石要求美國的國務卿赫爾千萬不能放松對日本的經濟封鎖, 蔣介石說, 我也不相信美國政府到現在對日本人還是這個樣子。 當天晚上, 蔣介石再次給駐美大使打電報, 說美日之間的妥協談判, 已經使中國的人心動搖了。 蔣介石要求美國政府馬上表明與日本絕不妥協的態度, 稱如果不這樣做的話, 中國的抗戰就要前功盡棄;中華民族所作的巨大的犧牲,

就要白費了。

胡適

蔣介石向美國提出了抗議以后, 羅斯福和胡適、宋子文有了會談, 承認了美國的“臨時過渡辦法”確有缺點, 辯稱當時美國之所以向日本妥協, 是為了保護云南到緬甸的這一條公路。 宋子文當面反駁羅斯福, 稱, 如果是因為保護這一條公路就放松了對日本的經濟制裁, 那么我們中國寧愿抵抗敵軍的攻擊。 因為如果放松了對日本的封鎖, 對中國的軍民影響太大了。 聽了宋子文的話, 羅斯福總統無詞可答, 顯得很尷尬。 丘吉爾也認為, 美國的讓步使中國的處境更加的困難, “我們為中國擔憂, 如果他們垮了, 我們的共同危險就會大大增加, 因為當時的英國在歐洲的戰場上和德國打仗,

如果中國的戰場垮了, 歐洲的戰場也是很危險的”。 于是, 羅斯福和他的國務卿決定拋棄對日妥協這個愚蠢的決定。 由此可見, 美國人本來向日本人妥協了, 由于蔣介石的抗議與丘吉爾的勸告, 羅斯福認為應該放棄之前做出的對日妥協的決定。 這就惹怒了日本, 日本人認為美國已經徹頭徹尾地成為了蔣介石的代言人, 如此一來, 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和盧溝橋事變以來的一切成果都將付諸流水。 日本指責美國順從重慶方面的意愿, 日本駐美大使向美國國務卿遞交了日本的最后的通牒和日本天皇的詔書。 日本突襲珍珠港為什么發生在12月初?是因為美國政府接受了中國的意見。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 :蔣介石日記解讀(2)》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