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好兄弟为了当官,制造文字狱陷害他,反而意外让他流传千古

許多人都知道《憫農》這首詩,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卻很少有人知道, 這首詩的作者, 當年因為寫了這樣的詩, 差點被砍頭。

《憫農》的作者叫李紳, 他是安徽亳州人, 他六歲時父親就去世了, 一直靠母親養育成人, 27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生活在單親家庭, 李紳深知百姓疾苦, 年輕時頗有志向。

很少有人知道, 李紳和大詩人白居易、元稹的交情非常好, 他們還合編過詩集, 不過李紳的詩作不怎么樣, 較為世人熟知的唯獨有《憫農》這樣的詩

實際上憫農這樣的詩一共是三首, 只有“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以及“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這兩首較為人熟知, 偏偏是這不為人知的第三首讓他差點喪命。

那是在一年的夏天, 李紳回到家鄉亳州探親, 遇到了好友時任浙東節度使李逢吉, 由于兩人是同榜進士關系不錯稱兄道弟的, 于是兩人在登高品茶時, 李紳寫下《憫農》的詩。

李紳先是寫了“粒粒皆辛苦”這首, 繼而又補上了“農夫猶餓死”這首, 好友李逢吉很敏銳的感受到, 這兩首詩是在諷刺朝廷, 這膽子也太大了吧!

于是李逢吉想讓李紳寫下這兩首詩, 以送給自己做紀念, 實際上是想留下把柄, 好進京告李紳的狀, 以借此邀功升官, 不過李紳當時沒想這么多, 既然好友想要就寫了也無妨。

李紳考慮這兩首詩很簡單,

于是就寫了另一首詩給好友: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愿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這首詩是憫農的第三首, 諷刺之意更為明顯, 后來李逢吉在皇帝面前告狀, 搞起了文字獄的把戲, 把這首詩解讀為諷刺朝廷和皇帝, 好在這個皇帝不傻, 召見李紳問話。

最后反而被李紳體諒百姓疾苦的心所感動, 逐漸提拔李紳當了大官, 李紳后來最高做到了宰相, 不過他卻變得越來越腐敗了, 后來卷入了唐朝著名的牛李之爭。

公元846年, 李紳在揚州病逝, 享年74歲, 死后他被追贈為太尉, 不過在李紳死后第二年, 他的對手重新威風起來, 李紳被剝奪爵位, 其子孫不得做官, 他反而因為《憫農》這首詩而流傳千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