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雨果:希望法国把抢的东西还给中国,今已过去158年,还了多少?

在中國歷史上, 曾經存在著這樣一座精美絕倫的建筑。 它位于北京西北郊, 始建于明朝, 經過多位皇帝150余年不遺余力地建設, 最后形成了規模龐大、景色秀麗、集中外頂級建造技藝于一身的皇家公苑, 被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范, ”令全世界為之驚嘆。

此建筑周圍連綿10公里, 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 而以圓明園最大, 故統稱圓明園。 據有關資料記載, 清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5位皇帝, 每年在圓明園居住的時間, 超過了在故宮居住的時間, 園內各類珍貴文物最多時超過了150萬件, 基本和故宮存儲量相當,

在個別方面還超過故宮。 如道光年間, 皇家專用玉硯、筆洗等物品, 故宮內僅存142件, 圓明園就存了337件。

也許, 用所有人類能想象到的文字, 來形容圓明園的奢華魅力, 都不為過。 1860年, 英法借口“亞羅號”事件, 組成侵略軍進范北京, 繞過清軍重兵防守的東城, 闖進了圓明園, 立即被這座舉世無雙的宮殿所震驚。 隨即, 他們便開始了大規模搶劫, 每一個士兵的口袋里都裝滿了各種珍寶, 將圓明園洗劫一空。

為掩蓋強盜的行為和罪行, 臨走前英法聯軍還點燃了大火, 意圖將圓明園夷為平地, 銷毀所有罪證。 就這樣, 這處代表人類最高建筑藝術的珍品, 毀于了強盜毒手。 之后, 搶得大量珍寶的一名法軍上尉掩蓋不住內心的竊喜, 給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寫了一封信,

希望他可以寫文章歌頌他們的行為。

雨果得知圓明園被毀, 心中十分痛惜, 他回信道:兩個強盜闖進了寶庫, 一個洗劫, 一個放火······這就是文明對野蠻干的事情······希望有一天, 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 將搶中國的東西還給他們······

當年, 法國侵略軍在圓明園搶走的文物, 主要流落在三種人手中。 第一, 士兵。 這些人回國后, 大都將文物變賣, 換取了貨幣或其他物品。 文物去向復雜多樣, 難以找尋;第二, 中層軍官。 這些人除了因生活所需變賣了一些文物外, 往往還保存著最珍貴的文物, 作為傳家寶珍藏。 其中, 有相當一部分保存于私人博物館中;第三, 高層軍官。 這部分人, 將搶來的文物一部分自己珍藏,

一部分獻給了王室。 巴黎楓丹白露宮中有個中國館, 里面的陳列品大都是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獻給拿破侖三世和歐也妮王后的“貢品”。

中國館最顯著的位置, 擺放著一座青銅鎏金高2米高的佛塔, 通體鑲嵌著綠寶石。 塔的左右擺放著一對象牙和一對青銅雕龍, 與故宮、避暑山莊等處皇帝寶座前放置的青銅龍形制一樣, 說明這對青銅龍應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 還有一對金罐和一只金曼扎, 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光, 金曼扎鑲有珍珠、綠松石和紅寶石。 此外, 還有其它3萬多件奇珍異寶, 說明當時圓明園內的擺設有多么奢華。

今天, 距雨果的那封回信, 已過去了158年。 這期間, 人類經歷一戰、二戰,

及數次工業和科技革命, 整體文明程度有了較大提高。 這里, 不提英國和其他國家, 單就法國來說, 他們在圓明園搶走的文物, 現在還給中國多少?

二戰結束后, 聯合國成立。 面對各國要求歸還被掠奪文物的呼聲, 教科文組織聯合各國出臺有關法律, 簽署了一系列公約, 幫助各國追索文物。 但由于歷史原因和法律上的差異, 特別是法國規定, 已贈予博物館的禮物無法撤回, 法律不支持償還陳列在博物館中的文物, 歸還文物的態度十分消極。 中國追索文物之路任重道遠, 收效甚微。

近年來, 我國不斷加大力度, 通過外交渠道進行追索, 取得了一定成果。 其中, 舉世聞名的12獸首, 已有8件回到中國。 兔首和鼠首為法國私人收藏家償還;牛首、虎首、馬首、猴首、豬首由愛國企業和企業家購回;龍首藏于臺灣。

除此之外, 一些瓷器、金屬制品也通過不同渠道回到國內, 但絕大多數文物仍然滯留國外。

1997年, 中國加入《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 對今后通過非法手段和途徑流失到境外的文物, 中國政府將有權在75年內依法提出返還或歸還。 中國同時聲明:中國加入這個公約, 絕不意味著承認在本公約生效前, 任何從中國盜走和非法出口文物的行為是合法的, 對本公約生效前被盜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中國仍保留收回的權利。

我們相信, 隨著中國國力的進一步強大, 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 總有一天, 這些流失在國外的, 屬于中國人民的珍貴文物, 終將回到它們的故鄉。我們等著它們回家!

終將回到它們的故鄉。我們等著它們回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