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不完美的勇气: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不完美的勇氣: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經歷情緒,它讓我們]哭,也讓我們笑。 許多人為情緒所困,在一些極端的案例中,情緒的失控還可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生命的威脅。

跟從不理會情緒的人一樣,很多天天把情緒掛在嘴邊的人,也常常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 這不是因為他們不在意情緒,相反是因為他們太在意。 因此,一方面,他們會放大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他們又過度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犯一點兒L錯。 在成為父母後,他們]更是如此,表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不好的影響。

然而,越是無法接納自己,就越無法管理好情緒。 人非聖賢,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伴隨著每個人、每件事、每個瞬間。 只有接納自己是一個有情緒的人,你才能輕鬆面對自己的情緒。

曾經有一位家長跟我說:“我用盡全力愛我的孩子,想讓童年時父母帶給我的傷害不再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 可是,當我情緒失控的時候,我發現,我對待孩子的方式竟然就是小時候我深惡痛絕的父母對待我的方式。 當我對幼小的孩子說出那個‘滾’字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我說的。 之後的很多天,我都陷入一種自責和內疚的情緒裡,覺得對不起孩子,也痛恨自己。 ”

在這位家長看來,自己的父母是不被他接納的,父母對待他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給他的童年帶來了陰影。

他也不接納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殘缺的人,曾經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無論怎樣都沒法做到完美。 為人父母後,他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覺得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必須是完美的,這樣才能保持父母的威嚴。 於是,他努力想在孩子面前樹立這樣一個形象。 然而,情緒總是悄無聲息地到來,在一瞬間就讓他用盡千辛萬苦建立起的形象轟然倒塌,並且周而復始,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我自己曾經也是如此。 有一段時間,我懷疑自己不能做一個好老師和個好媽媽。 我給很多家長上課,教他們用不懲罰、不驕縱的方式養育孩子,教他們情緒管理和有效溝通的方法。

但是,我一不順心就會對孩子大喊大叫。 冷靜下來後,我感到特別沮喪。 我給我的導師打電話,倒完一肚子苦水後,我說:“我覺得自己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我沒法做下去了,我自己都做不好,怎麼能教別人呢?”

導師聽完後,問我:“你覺得我能勝任我的工作嗎?”

我回答:“您當然可以,您潛心研究兒童心理學40多年,是這個領域的泰斗!”

導師說:“如果我告訴你我前幾天還跟小孫子發了一頓脾氣,你信不信?”

我回答:“不信,我想像不出您發脾氣的樣子,您這麼優雅的一位老太太,也會發脾氣嗎?”

導師在電話裡笑了:“我不是聖人,我也有情緒。 你要記住,我們要擁有不完美的勇氣,才能繼續行走在通向完美的路上。

如果你過於追求完美,就像現在這樣,反而很容易就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 情緒也是如此如果你總是想著自己不能發脾氣,你的脾氣反而會越來越壞。 ”

聽完導師的話,我的心裡釋然很多。 其實大部分時候,我都是這樣教育兩個孩子的,我能原諒他們所有的過錯,並告訴他們:沒關係,人都是不完美的,犯錯是很正常的,我們]要做的不是追究責任,而是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來解決問題。

跟導師通完電話後不久,我又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 發完脾氣,我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內心有些沮喪。 孩子走過來,跟我說:“媽媽,你是不是感覺不好,你需要一個擁抱嗎?”我很詫異。 以前我在發脾氣的時候,向孩子請求過擁抱,沒想到他學會了用這樣的方式來安慰我。

我張開懷抱,他抱著我,對我說:“媽媽,沒關係,人都不是完美的,我知道你當時很生氣,你不是故意要這樣對我的。 媽媽,我們一起來想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

孩子對我說的話,跟我曾經對他說的話如出一轍。 我的眼淚瞬間流了下來。 在孩子的眼裡,我是一個好媽媽,只是因為接納不了自己,所以才懷疑自己。 孩子也在用他的智慧告訴我:父母也是不完美的,也可以有自己的情緒,也可以發脾氣。

因為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我才會放下那些糾結、內疚、擔心的情緒;才會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做出改變,才會關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糾結於自己的那些情緒;也讓我願意去認真地生活,去照顧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張德芬說過一句話:我們要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不要太把負面情緒和自己當回事。可惜很多人的做法卻完全相反:不認真對待生活,太把自己和自己的情緒當回事。

學習情緒管理,先從接納自己、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開始。等家長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知不覺就教會孩子如何管理他們]的情緒。當一家人都知道情緒是怎麼回事,大家就會生活在一個快樂溫暖、充滿希望的環境裡。這樣就算碰到挑戰和困難,我們也知道先冷靜下來,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觀點:壓力來源於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每個人都生活在有壓力的環境下,這種壓力不僅是指我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工作壓力、精神壓力,事實上,壓力是一切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期待是指你認為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現實是指生活實際上是什麼樣子。兩者之間的差距越大你的壓力就越大。

很多父母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壓力和那麼多煩惱,就是源於期望太大,與現實的距離太遙遠。過多的壓力與煩惱很容易導致情緒失控,父母的這些負面情緒,很可能直接發洩在孩子身上。

我有一個朋友,在大家看來,她的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性格安靜,每次出門都是最省心的孩子。可是朋友卻覺得孩子太內向,不敢跟人打招呼。她每次都要求孩子見到叔叔阿姨要大聲問好,如果聲音太小,就得重新來過。

但媽媽越是這樣,孩子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小。她問我該怎麼辦?我告訴她,其實你的孩子已經是一個很懂禮貌的孩子了,雖然他的聲音不夠大,但是他懂得點頭微笑,落落大方。所以,何不降低自己的要求呢?如果孩子無法做到大聲問好,那麼他點頭微笑不也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嗎?只要父母稍微降低一下要求,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也就沒有那麼多負面情緒了。

朋友後來終於知道,原來在打招呼這件事上,孩子並沒有錯,她也不是在為孩子的缺點與不足感到生氣,而是在為自己的要求而生氣,是自己給自己帶來了那麼多煩惱。

所以,當你感到壓力太大時,不妨先降低期待,然後再慢慢地抬高現實,縮短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隨著壓力減小,情緒自然也會好起來。

張德芬說過一句話:我們要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不要太把負面情緒和自己當回事。可惜很多人的做法卻完全相反:不認真對待生活,太把自己和自己的情緒當回事。

學習情緒管理,先從接納自己、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開始。等家長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知不覺就教會孩子如何管理他們]的情緒。當一家人都知道情緒是怎麼回事,大家就會生活在一個快樂溫暖、充滿希望的環境裡。這樣就算碰到挑戰和困難,我們也知道先冷靜下來,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觀點:壓力來源於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每個人都生活在有壓力的環境下,這種壓力不僅是指我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工作壓力、精神壓力,事實上,壓力是一切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期待是指你認為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現實是指生活實際上是什麼樣子。兩者之間的差距越大你的壓力就越大。

很多父母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壓力和那麼多煩惱,就是源於期望太大,與現實的距離太遙遠。過多的壓力與煩惱很容易導致情緒失控,父母的這些負面情緒,很可能直接發洩在孩子身上。

我有一個朋友,在大家看來,她的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性格安靜,每次出門都是最省心的孩子。可是朋友卻覺得孩子太內向,不敢跟人打招呼。她每次都要求孩子見到叔叔阿姨要大聲問好,如果聲音太小,就得重新來過。

但媽媽越是這樣,孩子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小。她問我該怎麼辦?我告訴她,其實你的孩子已經是一個很懂禮貌的孩子了,雖然他的聲音不夠大,但是他懂得點頭微笑,落落大方。所以,何不降低自己的要求呢?如果孩子無法做到大聲問好,那麼他點頭微笑不也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嗎?只要父母稍微降低一下要求,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也就沒有那麼多負面情緒了。

朋友後來終於知道,原來在打招呼這件事上,孩子並沒有錯,她也不是在為孩子的缺點與不足感到生氣,而是在為自己的要求而生氣,是自己給自己帶來了那麼多煩惱。

所以,當你感到壓力太大時,不妨先降低期待,然後再慢慢地抬高現實,縮短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隨著壓力減小,情緒自然也會好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