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战国墓挖出“二十八星宿”,改写中国天文史,考古家:这是宇宙模型

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 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 古名二十八宿。 但二十八星宿這說法不僅在是在中國存在, 印度、波斯、阿拉伯人古代也有類似中國二十八宿的說法。

可以說,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最早起源于商周時期, 但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與二十八星宿的相關文物是發現于東周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

說到曾侯乙墓, 大家也非常的熟悉。 這是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墓, 是我國考古史上考古挖掘最重要的古墓之一, 出土的文物多達2萬多件,

是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之一。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 很多人應該只知道墓中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8件國寶級文物, 然而這8件國寶級文物在曾侯乙墓出土的2萬多件文物中占有的比例是非常小的, 可以說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這8件國寶級文物之外, 曾侯乙墓中還出土了非常多的珍貴文物, 其中就有一件名為“二十八宿圖衣箱”。 顧名思義衣箱就是當衣服的柜子, 科技落后的戰國時期古人用的衣箱都是木頭做的。 而曾侯乙墓所在地的湖北在, 湖北在戰國時期屬于楚國、曾國一帶, 也就是說這件文物是“木器漆”, 目前考古發現的木器漆僅出土自楚文化一帶, 特別是在兩湖地帶;所以曾侯乙墓能出土一大批木漆文物也理所當然。

因為木器漆上面有“二十八星宿”的圖案, 考古家便將其命名為“二十八宿圖衣箱”。 根據在湖北省博物館看到的這件文物, 發現文物由蓋、器身組成, 器內髹紅漆, 器表髹黑漆, 并用紅漆書寫二十八宿名稱等文字及其它花紋。 蓋面正中朱書一篆文的大“斗”字。 這可以得知, 文物上描繪了二十八星宿圍繞這北斗星轉。

這件文物的出土直接改寫了中國的天文史, 因為這件衣箱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天文實物資料, 說明我國至少在戰國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體系。 還改寫中國天文史的一點是, 我國之前考古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案以及流傳下來的史書、古籍中記載的二十八星宿都是圍繞著北斗星順時針轉的,

而曾侯乙墓發現的這是逆時針轉的, 且沒出現朱雀和龜蛇。

還有考古家表示這件文物上的圖案不僅僅是二十八星宿, 而是宇宙模型。 這是因為考古家經過仔細的文物鑒定以及研究, 發現這個繪有星象圖的漆箱除了二十八星宿之外還發現以蓋面為天穹、四個側面為天邊, 箱底為大地的一個宇宙完整的模型。 大陸的考古家表示“這是宇宙模型”, 但臺灣的考古家還認為這還是根據天象推算出的預言, 因為根據圖案推測這一年是公元前433年, 與曾侯乙的死期相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