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三国最可悲的谋士,两度因貌丑被嫌弃,刚刚展露头角便惨死箭下

熟讀《三國演義》, 我們不難發現, 雖然其中的大多數謀士, 都智計超群, 但是高超的智商, 卻挽救不了他們的悲劇。 例如陳宮, 他因曹操太私奸詐而離開, 投奔了呂布, 結果呂布兵敗身亡, 他再次落到了曹操的手中, 于是一心求死;再如田豐, 頗有謀略, 是袁紹謀士團中, 最厲害的存在之一, 卻因袁紹不納忠言, 先被囚禁, 后被冤殺, 等等。 但是這些謀士的悲劇, 比起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 卻算是小巫見大巫。 今天的主人公, 到底是誰呢?

在演義中, 這個人正式出場之前, 就已經被提及——當初劉備在荊州依附劉表,

機緣機合之下, 見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 于是向對方問賢。 水鏡先生只回答了一句話, 那就是“伏龍、鳳雛, 二者得一, 可安天下”, 沒錯, 這個人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 那么, 為什么要說, 他是三國最可悲的謀士呢?

一、兩度因貌丑被嫌棄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 謀士大都是長相英俊, 風流倜儻的人物, 例如羽扇綸巾的周瑜, 面如冠玉的諸葛亮等, 但是龐統卻長相非常丑陋。 他最開始為東吳效力, 在周瑜手下聽令, 周瑜倒是不在乎他的長相, 可是當他在赤壁之戰中, 立下大功之后, 被舉薦給孫權的時候, 卻因相貌遭到了嫌棄, 從而不得志。

江東倒是有仁義之人的, 例如魯肅, 他不忍見龐統被埋沒, 于是替他給劉備寫了一封舉薦信。 結果,

號稱求賢若渴的劉備, 在他拿出舉薦信之前, 也因其相貌, 沒把他放在眼里。 直到諸葛亮親自舉薦, 這才對其委以重任。 明明滿腹經綸, 又智計超群, 卻僅僅是因為外表, 便受到輕視, 相信這對龐統而言, 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吧?

二、真心待他的雄主, 不能投奔

孫權和劉備都以貌取人, 另一梟雄曹操, 卻不在乎這些, 反而因為“鳳雛”之名, 非常看重他, 如果龐統投奔曹操的話, 或許會過得舒心一心吧?可是, 他并不能投奔曹操, 先不說他本身的立場問題, 赤壁之戰初期, 他渡江為曹操“獻計”, 讓曹操將所有的船只, 都連在了一起, 為孫劉聯軍火燒連船, 奠定了基礎, 導致了曹軍大敗。 此事發生之后, 就算他想要投奔曹操, 哪里還有機會呢?

也就是說, 龐統想要效力的人, 因為他的相貌, 而看不起他;真心待他的人, 他卻不想也不能投奔, 這樣憋屈的前途, 根本不是一個“悲催”, 就能概括的了的吧?

三、與諸葛亮齊名, 卻被諸葛亮“提攜”

另外, 當是流行的狂士文化, 而龐統本身, 也是一個狂士, 他想憑借自己的努力, 贏得劉備的認可, 于是他向劉備求職的時候, 并沒有拿出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信。 后來, 劉備對他的輕視太過嚴重, 他也僅是拿出了魯肅的推薦信, 更有份量的, 諸葛亮的推薦信, 他卻依舊沒有出示。 可是, 他最終卻還是失敗了——諸葛亮回歸之后, 向劉備提及此事, 才使他真正得到重用。

試想, 一個平時一向與自己齊名, 水平也差不多的人, 混得風生水起, 自己卻還在底層掙扎,

需要對方的提攜,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四、剛剛展露頭角, 便萬箭穿心而死

拋開其他不談, 在得到諸葛亮的舉薦之后, 他終于享受到了應得的待遇, 并得到了劉備的重用, 得以隨軍入蜀, 在入川之戰中, 立下了不少功勞。 可是, 他剛剛展露頭角, 便因急于求成, 在攻打雒城的時候, 誤中了蜀將張任的埋伏, 于是“龐統竟死于亂箭之下, 時年止三十六歲。 ”如果他不早逝的話, 憑借入川之戰, 證明了自己能力的他, 在之后必定能夠與諸葛亮并駕齊馭, 不會再憋屈, 甚至功勞更勝諸葛亮一籌, 可是就在他躊躇滿志之時, 卻突然英年早逝, 且死相凄慘。

縱觀龐統的一生, 我們不得不承認, 他雖少有才名, 卻在出山之后, 一直過得非常憋屈,

最后終于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卻又英年早逝。 可見, 他不但生的丑陋, 活得也不漂亮, 實在令人唏噓, 也令人惋惜。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演義》等書, 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 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