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法国:功勋移民的高卢故乡

本屆世界杯半決賽在今天凌晨落下帷幕, 法國隊憑借自己的深度防守和角球戰術拖垮了戰術精密的歐洲紅魔, 縱使阿扎爾左右穿梭、連連突破, 也難以沖破高盧雄雞銅墻鐵壁一般的后防陣線。 而為本場比賽的關鍵先生, 就是那個送給澳大利亞一個點球、失敗復制“上帝之手”的烏姆蒂蒂。 除了配合格子打入頭球之外, 他還獨自在后防線上完成了多達7次的解圍。

相比這場比賽啞火的吉魯、被重點盯防的格子, 以及之前出局的梅西、C羅等人, 具有身高優勢的中后衛在本屆世界杯中的比賽可謂亮眼。

無論是烏姆蒂蒂還是早前的博格巴等, 除了位置之外, 還有一個共同特征, 那就是移民身份。

事實上移民風潮開始于法國老帥普拉蒂尼之后, 在1998年奪冠的法國隊身上, 我們就可以看到移民球隊組成的“多國部隊”的影子:齊達內的父母是阿爾及利亞人, 主力后衛德塞利則出生于加納。 當時這支B-B-B(黑人-白人-北非馬格里布移民后裔)組成的混編部隊, 一方面反映出法國社會文化的包容與融合, 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足球世界移民的普遍。 而這支法國隊的幾位主力, 不同程度也都是移民后裔。 像姆巴佩是“二代移民”、吉魯的祖母是意大利人, 格列茲曼的父親來自德國, 魔獸博格巴則出生于幾內亞移民家庭。

拋開大熱的擁有近80%移民球員的法國隊,

英格蘭、德國等歐洲球隊的移民比例也是相當之高。 法國半決賽對手比利時的移民率就高達47.8%, 像阿扎爾是阿爾及利亞后裔, 主力中鋒盧卡庫來自剛果移民家庭, 逆風領袖費萊尼則是摩洛哥后裔。

實際上早在16年歐洲杯之后, 移民球員在歐洲賽場的表現就成為了關注的一個焦點。 像法國對移民的寬容政策、“同化推定”的主導方針就讓法國有了巨大的移民儲備;而德國從阿登納時期就開始放寬的移民政策使得日耳曼戰車中有眾多的土耳其、南斯拉夫、波蘭后裔。 歐洲各國移民政策的變化以及國際足聯對球員國籍年齡限制的取消, 也在一定意義上輔助了這些“外援”的成長。

但是, 無論多么開放的文化都有其保守的一面。

像法國更衣室內就經常傳出不和的緋聞, 荷蘭每逢大賽必內訌的魔咒也沒有打破。 而背鍋俠厄齊爾也因為賽前與隊員同土耳其總統的合影而備受輿論壓力, 厄齊爾甚至流露了退出國家隊的想法。 移民國與移民球員之間如何真正接納彼此, 已然是如今全球化的足球世界里重要的議題之一。

(企鵝號世界杯報道團出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