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全球第一家!中国掌握一项神奇的技术:宇航员能自己造飞船零件

2018年6月18日, 《科技日報》報道一航工重大利好消息, 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的中心科研人員, 遠赴瑞士, 在瑞期間, 利用歐洲失重飛機模擬太空失重環境, 進行了國際首次微重力環境下陶瓷材料立體光刻成型技術試驗, 并取得了圓滿成功。 與此同時, 我國利用失重飛機進行了金屬材料微重力環境下鑄造技術試驗, 制造出許多精美的金屬物件以及陶瓷物件, 實驗的圓滿成功為我國在太空制造方面獲得了大量的實驗數據, 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 這項實驗的成功, 讓我們立刻想到了一句話,

那就是“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中國人一直是地球上最富有開創精神的人, 從歷史到現今, 一代一代的中國人都有著一顆探索與征服宇宙的心。 在現今, 隨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 走向深空尤其是載人深空成為了我國未來的戰略方向。 目前, 在太空部署一座長期有人居住的空間站已經按部就班的進行中, 2020年前后, 我國將在太空部署一座完全由中國人自主研發制造的空間站, 實現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今年, 鵲橋中繼衛星發生成功, 為我國的嫦娥4號探月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探月工程的進行, 載人登月成為了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 登月之后就是在月球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的月球空間站。 完成月球開發后,

我國還將進一步完成火星任務以及更遠的行星任務。 理想是偉大的, 理想的偉大必須有堅實的基礎, 在太空中呆的時間越長, 對于太空自我生存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一座無法自我完成補給的航天器注定是走不遠, 走不長久的。 因此, 太空自主維持能力就成為了航天領域科學家努力攻克的領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尤其是3D打印技術出現后, 在太空自我維持的設想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3D打印, 作為一款革命性的制造技術, 它擺脫了傳統工業制造依賴廠房、大型設備、技術工人等局限, 將制造變得高度便捷化, 再復雜的工業設計, 都能通過3D打印技術輕松完成。 如果在航天器中安裝一臺3D打印機, 無疑就可以完成一些太空零部件的制造,

而不必攜帶大量的備件甚至還需要地球發生貨運飛船為其進行補給。 對于繞地球運行的空間站來講, 地面補給還勉強可以維持, 但是仍舊面臨巨額成本以及不及時的種種弊端, 未來如果建立月球空間站, 地面補給將變得不現實, 更遠的深空航行更是不可能依靠地面補給維持, 因此, 3D打印技術將是目前航天自持能力的保障。

本次, 中科院在微重力環境下共進行了28次微重力、2次月球重力和2次火星重力飛行, 共制造了10件陶瓷樣品和8件金屬樣品, 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全面掌握太空3D打印技術的國家, 這樣巨大的進步將令我國在未來“征服星辰大海”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 (利刃/張陽)

尊重內容,

從尊重作者開始, 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系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