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同样是乱世,为何人们更热衷汉末三国,而不是春秋战国?原因简单

華夏民族傳承至今, 已經歷經五千余年, 在這個過程中, 王朝不斷的更迭, 亂世與盛世也在不斷的轉換。 有的歷史階段, 少有人關注;有的歷史階段, 卻討論度極高, 至今仍能讓人心向往之, 例如漢末三國。 很多人喜歡三國歷史, 都是因為當時諸侯并起, 群雄爭霸, 締造了一個令人蕩氣回腸的時代。 但是, 說到此處, 我們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 那就是, 春秋戰國時期, 同樣諸侯并起, 同樣群雄爭霸, 為什么大多數人只熱衷于漢末三國史, 而對春秋戰國那段亂世置之不理呢?

春秋戰國, 是東周時期的兩個歷史階段,

一般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分界線。 大多數人提到這段歷史, 僅能說出春秋五霸、七國爭雄, 很少有人對那段歷史了如指掌。 而且那段歷史引發的爭議, 以及本身的討論度, 比起幾百年后的漢末三國, 都要低很多。 那么,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對于這個問題, 小編有以下幾點猜想。

一、《三國演義》的影響

一段歷史, 要想形成討論度, 最重要的是讓廣大普通百姓熟知。 然而, 在之前大多數人都沒有讀書的機會, 他們想要了解過去的歷史, 一般要通過評書, 或者聽人講述的方式。 而這種口口相傳的方式, 傳播的自然是演義故事多于正史。 我們都知道,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 在成書之后便一直頗受歡迎, 其傳播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所以, 在民間就算文盲, 也多多少少都了解三國故事。

當然了, 春秋戰國也有屬于自己的故事載體, 那就是《東周列國志》。 可是馮夢龍本身, 名氣不如羅貫中, 《東周列國志》的故事, 傳播度也不高。 讀過的人少, 傳播的人少, 了解的人則更少。 一段少有人了解的歷史, 有多少人會熱衷呢?所以, 三國歷史能夠引發多數人的熱衷, 《三國演義》占了很大一部分功勞。

二、春秋戰國歷史更為復雜

當然了, 《東周列國志》傳播度不夠廣, 也不僅是因為馮夢龍的原因。 那段歷史本身就非常混亂, 先后興起又滅亡的諸侯, 不下數百個。 雖然大多數人能夠記住的, 僅有春秋五霸, 和戰國七雄, 但是要想講述那個時代的故事, 其他諸侯也不能被省略,

例如三國只分魏蜀吳, 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劉璋等人, 卻也不得不提及一樣。 普通人的記憶力, 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 這么龐大的信息被塞進腦海, 很難理出頭緒。

而漢末三國歷史, 則要簡單的多, 每個陣營之間的聯系, 也比較緊密, 聽幾遍故事, 就能大體理清人物關系。 所以《三國演義》比《東周列國志》傳播更廣, 三國歷史也比春秋戰國, 更容易吸引人去探索。

三、兩者歷史跨度不同

另外, 春秋史自公元前770年始, 到公元前476年終;戰國歷史自公元前475年始, 到公元前221年終, 也就是說春秋戰國的故事, 延續了五百余年, 比東西兩漢加起來還要長, 有多少人有精力, 去了解時間跨度如此長的歷史呢?而三國歷史, 就算從董卓亂權開始算起,

也才一百余年, 著名的歷史事情、歷史典故都有限, 人們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

四、惡性循環

因為春秋戰國歷史太過復雜, 時間跨度又長, 所以《東周列國志》, 傳播起來有很大的難度, 人們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少之又少, 也失去了探索的興趣。 少有人對春秋戰國, 有探索的興趣, 這段歷史, 以及相關的作品則更加難以傳播, 更難形成討論度, 讓人熱衷。 三國歷史則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 以及這段歷史本身的魅力, 一直廣為傳播, 有極高的熱度。 而較高的討論度, 才吸引了更多人的去了解和探索。 因此, 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不過, 隨著時間的推移, 越來越多的人, 開始喜歡歷史、研究歷史, 春秋戰國那, 段精彩不來于三國的歷史,

也開始逐漸為人熟知, 展現出了它本身的魅力。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等書, 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 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