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清朝军服后的“勇”、“兵”差别竟然这么大?难怪大清亡国了

看過熱播電視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觀眾朋友們會發現, 士兵們的軍服后面有一個圓圈。 里面縫著一個“勇”字, 也有的是一個“兵”字, 那么“兵”、“勇”軍服之間有哪些差別呢?

其實它們之間的區別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 那就是“散兵游勇”。 由于清朝的主力部隊八旗軍只有幾十萬人, 統一全國后旗人兵員明顯不足, 于是從順治皇帝開始, 在軍隊中除了八旗之外又增加了漢族軍人的編制, 他們的軍旗是綠顏色的, 所以稱為“綠營兵”。 因此軍服后面帶“勇”的士兵清代指戰爭期間臨時招募的、不在編制內的綠營兵。

到了康熙年間, 綠營兵人數到80萬人, 已經是八旗軍的三倍。 綠營兵自然也是帝國的正規軍編制了, 而以作戰強悍著稱的八旗軍卻因為生活安定而好逸惡勞, 有的甚至連戰馬都上不去。 這樣綠營兵就實際上成為了清朝的主力部隊。

因為八旗軍平時養尊處優, 都是皇親國戚肆無忌憚很不容易指揮, 而綠營兵都是漢族平民, 不僅吃苦耐勞, 還象征著大清朝的穩定與兼容, 成為維護大統一國家的“神器”。

綠營軍因此活躍在清朝的各個戰場, 作為主力部隊參與了康熙時代的好幾場重大戰爭, 出場率極高, 自然在電視劇中更常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