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豫南会战之前中日双方都做出了什么布置?

本文作者張憲文, 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 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 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 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棗宜會戰之后, 日軍日益感到周圍中國軍隊對宜昌、信陽等據點及平漢線的巨大威脅, 分兵把守, 則不免分散兵力, 捉襟見肘, 陷于被動。 因此, 日軍決定傾力攻擊平漢線兩側的中國第5戰區部隊, 試圖在雙方的主力決戰中一舉擊潰中國軍隊, 徹底解除中方的威脅。

1941年1月, 日軍開始集中第11軍的第3師團、第40師團主力及第4師團一部, 并從駐守京滬的第13軍抽調第17師團主力及第10師團一部, 和大量火炮、騎兵、戰車、空軍,

集中于豫南應山、信陽、羅山一線, 統一由第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中將指揮, 準備攻擊中國軍隊。 日軍將攻擊豫南的部隊分為3路, 其配置如下:左路——第3師團、第4師團的一個聯隊及戰車隊, 由第3師團師團長豐島指揮, 沿小林店、泌陽、商水、舞陽一線從南向北進攻;中路——第17師團主力, 附加一個聯隊和戰車隊, 由第17師團師團長平林指揮, 自明港出發, 沿平漢線北攻;右路——第40師團主力, 由該師團師團長天谷率領, 從正陽、槐角鎮先強渡淮河, 再沿野豬嶺、汝南、上蔡線向北攻, 3路大軍在空軍掩護下以平漢線為中軸, 由南向北平行推進, 而以左路為主力。

日軍行軍中

中國最高軍事當局根據以往的經驗, 預料日軍遲早會在豫南及附近地區發動旨在圍殲中方野戰主力的進攻,

并判斷日軍可能以奔襲的戰術尋求雙方主力決戰。 軍事委員會戰前曾指示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 一旦日軍來攻, 要避免與對方形成決戰局面, 使其企圖落空。 具體部署是, 第5戰區應“以一部于正面行持久抵抗, 牽制敵之主力, 一部向敵后截斷其交通, 主力由外翼側擊而擊滅之”。 李宗仁遵命在平漢線正面配置了一個師與敵保持接觸, 主力則留在離鐵路較遠的兩側, 保持機動, 伺機向日軍兩翼及后背攻擊。

李宗仁

為轉移中國軍隊的注意力, 配合豫南主戰場的攻勢, 日軍先在東西兩側發起佯攻, 1月20日中午, 日軍駐守當陽的獨立混成第18旅團、駐江陵的第39師團、駐鐘祥的第4師團一部首先在鄂北襄河兩岸向與其對峙的中國第29集團軍、第33集團軍進攻,

以牽制該方面的中國軍隊;在豫東皖北方面, 日軍第21師團一部由宿縣向西攻擊蒙城、渦陽, 第4騎兵團由亳縣西攻鹿邑、渦陽;在北方, 開封的日軍也派兵南下通許、朱仙鎮, 企圖策應豫南日軍的行動。

湯恩伯

面對日軍在襄河兩岸的進攻和在豫南的大量集結的情況, 蔣介石1月25日致電防守豫南的第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 指示作戰要旨:“敵軍必于下月初或本月底向弟所屬各部進攻, 務希嚴令各部積極準備, 不可為敵所制, 此次敵之攻勢, 其范圍必較遠大, 豫東南之商城、阜陽、郾城, 豫西之南陽、臨汝, 皆為其預定之目標, 近則舞陽、沔陽、桐柏、確山、正陽自為其必竄之途,

希以此敵之意圖, 速作對策, 限于本月底布置完妥, 總以避免與敵正面決戰, 而以少數兵力在正面節節抵抗, 引其深入, 以主力在敵各進路之翼, 做主動的側擊;另以有力一部埋伏敵后, 等其前進以后, 專事切斷其交通。 ”從電文可以看出, 大戰之際, 蔣介石對敵方的攻擊目標及方向仍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 只含糊地認為“其范圍必大”, 然而, “避免與敵正面決戰”的作戰方針是確定不疑的, 保存實力是蔣介石這一時期的戰略指導思想。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 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