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此人是刘备的大哥,只因谋臣的一句话,导致困守孤城自焚而死

劉備的朋友很多, 但說得上是兄弟的卻很少。 關羽、張飛都是劉備的弟弟, 但在劉備的心中, 其實還有一個大哥。 這個大哥當然不是指血緣上的大哥, 而是像大哥一樣幫助過劉備的朋友。 劉備是一個時運不濟的英雄, 前期基本都是窮困潦倒、顛沛流離, 如果不是這位大哥及時幫了他一把, 劉備可能就掙扎不到進入西蜀了。

那么, 這位大哥是誰呢?他就是公孫瓚!

他與劉備的關系, 《三國志》有明確記載:“年十五, 母使行學, 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 而瓚深與先主相友。 瓚年長, 先主以兄事之。

說的就是, 劉備十五歲時, 劉母讓他去求學, 甚為孝順的劉備不敢不去, 雖然他的確不怎么好學。 劉備與同族的劉德然, 還有遼西的公孫瓚一起去九江拜了同鄉的九江太守盧植做老師。 公孫瓚與劉備交往很深, 公孫瓚又比劉備大一點, 于是劉備就將公孫瓚當作大哥。

在歷史上, 劉備與關羽、張飛是沒有結義的, 只是“恩若兄弟”。 如此說來, 從字面上來說, 劉備與公孫瓚的關系倒是更為接近結義兄弟。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英雄的劉備的大哥, 自然也不差。 這公孫瓚在與劉備成為同學之前, 就已經成為了遼西郡郡的門下書佐。 這公孫瓚長得很有威儀, 說話洪亮, 這樣的形象給公孫瓚加了很多分。 遼西郡的侯太守就因此十分器重他,

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又讓他放下雜務去求學。 也是因為這樣, 才和劉備相遇相識相交。

劉備與公孫瓚是有相同的, 或者說相似的興趣愛好的, 而且是兩個。 一個就是不喜歡學習。 劉備不喜歡學習, 這是有記載的, “先主不甚樂讀書, 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而公孫瓚也不遑多讓, 本來侯太守遣他求學之前, 還能做個書佐, 求學回去后, 公孫瓚直接轉了武職, 還搞出不小名堂。

另一點就是喜歡裝飾自己。 劉備前面的引言說過他喜歡“美服”, 也就是喜歡華麗的衣服。 公孫瓚本身就長得很威武大氣, 他又尋了匹白馬, 顯得鶴立雞群, 所以有人稱他為“白馬將軍”。 公孫瓚還以自己為標準, 招募了幾十個神箭手, 又找了幾十匹白馬,

自己起了個名號“白馬義從”。 一支名震北疆的精兵雛形就是這樣出現的。

公孫瓚后來稱霸北疆, 殺了劉虞后, 與袁紹開始爭奪河北之主的位子。 公孫瓚引以為恃的就是幾千白馬義從, 以及其他數萬精銳騎兵。 但公孫瓚想不到, 袁紹手下的鞠義是白馬義從的克星, 以近一千的強弩兵, 在界橋一戰擊潰白馬義從。 就界橋一戰后, 公孫瓚就由攻轉守, 一頹不振。

建安四年, 與袁紹數年大戰的公孫瓚被圍困在最后的堅城易京中。 不想公孫瓚又中了袁紹的計策, 出了堅城, 在西隰被擊敗。 公孫瓚退回易京, 卻知道敗局已定, 不想戰敗被俘, 丟盡臉面, 毅然自焚。

本來公孫瓚是可以突圍的, 但麾下謀臣關靖說了一句話:“將軍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

軍隊會失去后鎮, 易京覆滅指日可待。 將軍失去根基, 流落荒野, 怎么成就事業呢?"公孫瓚于是決定不離開易京, 等待其子搬來救兵, 內外夾攻袁紹。 ”

不想, 公孫瓚大敗虧輸, 竟然連援軍都沒等來就自焚而死。 關靖的話, 確實有一定道理, 但公孫瓚也因此不再突圍, 以致困守待死。 公孫瓚比袁紹強的是騎兵, 困守一城, 實在不算良謀。 其實像陳宮給呂布的計策般, 君主引騎兵在外, 重臣堅守城池, 待敵疲憊, 才適合這類猛將君主。

文獻出處:《三國志》及其注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