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汉中面皮是用米做的,为什么不叫“米皮”而叫“面皮”?

面皮是我們夏天在街頭巷尾經常能見到的一種美食, 依個人口味拌上辣子油、味精、鹽、醬油、蒜泥, 在配上細細的黃瓜絲, 口感爽滑, 非常有嚼勁, 應該是最適合夏天的美食之一了。

雖然很多地方都有面皮這種美食而且各有特色, 但是總體來說面皮還是分兩大類, 面面皮和漢中面皮。

面面皮就是大家平常吃的比較多的, 主要原料就是面和淀粉。 用清水把面和淀粉攪成面糊, 在盤子里抹上一層油, 然后倒上面糊在盤子里攤開。 再把盤子用大火蒸兩分鐘, 冷卻后揭起來 , 一張面皮就大功告成了, 再切成寬條按自己的口味拌好就能吃。

再有則是漢中面皮, 漢中面皮的不同之處則是用當地的油脂大米為原料做的。 把大米淘洗干凈浸泡好后磨成米漿, 然后在面皮蒸籠上鋪上蒸布, 再把米漿均勻地倒在上面。 大火燒水, 到上汽的時候沿著過邊均勻地撒上些許清水降溫, 然后提著蒸布就能把蒸好的面皮拿出來了。

這時可能有人會問:這哪是面皮, 用米做的不應該叫米皮么?。 傳說秦朝有個叫李十二的人無法向朝廷繳納足夠多的大米, 就用大米碾成面粉做成面皮獻給秦始皇。 而面皮起名并非是以其原料起的, 而是因為最初的形狀有關, 知道后來漢字簡化才將門面的“面”字和面食的“面”字結合成一個字。

而作為面皮發源地的漢中也一直沿襲了用大米做面皮的技藝,

用面做面皮才是后人的改進。 那么這兩種面皮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