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被诸葛亮埋没的蜀汉名将,打得曹操狼狈而逃,却在历史上遭人唾弃

近年來, 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 爭議非常大——有人認為, 他如杜甫所言, “功蓋三國分”, 是蜀漢的大功臣, 其能力之卓越, 少有人能及;有人則認為, 他缺乏知人之明, 又沒什么魄力, 反而斷送了蜀漢的希望。 就算拋開正史不談, 單說《三國演義》, 就算魯迅先生都曾言, 小說中的諸葛亮“智多而近妖”, 他依舊脫不開這樣的爭議。 而且持后一種觀點的人, 舉出了魏延被其埋沒的例子, 這是怎么回事呢?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 是一個非常驍勇, 而且有謀略的悍將, 例如, 他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候, 就能戰平荊州名將文聘;遇上可以戰平關羽的龐德,

他也不落下風;曹魏名將王雙, 更是直接被他臨陣斬殺。 提到謀略, 他第一次生擒泠苞時, 選擇的埋伏地點;平定南蠻時, 故意激怒祝融夫人的手段;以有第一次北伐時, 提出的子午谷奇謀, 都是較好的證明。

可是諸葛亮不用其謀, 其勇武也不怎么倚重——例如對陣藤甲兵的時候, 諸葛亮明知魏延像關羽一樣, 性格矜傲, 卻故意讓其詐敗十五次, 丟了七個營寨, 將敵軍引入了埋伏;生擒祝融夫人的時候, 同樣讓魏延詐敗。 而北伐的時候, 為了給自己看好的馬謖刷軍功, 故意讓魏延駐扎在街亭之后, 以防萬一。 由此可見, 演義中那個算無遺策的諸葛亮, 好像的確缺乏知人之明。

不過演義中的魏延, 是個腦后有反骨的小人,

諸葛亮自始至終都不信任他, 因此故意打壓魏延, 倒也不理解。 不過另一個真正的名將, 卻果然被諸葛亮埋沒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 演義中真正被諸葛亮埋沒的名將是馬超。 在小說中, 馬超沒有像真實歷史上那樣, 為了利益, 害死父親和一家老小, 反而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形象。 其能力也非常出眾, 曾大敗曹魏名將張郃、于禁, 戰平猛將許褚, 就算遇上劉備麾下的猛張飛, 也不落下風。

而且作為西涼割據軍閥之一, 作為一個能讓曹操大呼“馬兒不死, 吾無葬地”的名將, 他本身的謀略, 也非常出眾。 可是在小說中并沒有英年早逝的他, 卻像真實歷史上那樣, 在投奔劉備之后, 基本上成為了一個透明人, 再也沒有什么出彩的表現——漢中之戰,

他沒什么表現;夷陵之戰他也沒什么表現;平定南蠻一戰, 他也沒有參加;甚至他的死, 都是在第一次北伐時, 被一筆帶過——面對趙云的請戰, 諸葛亮回答說“吾自平南回都, 馬孟起病故, 吾甚惜之。

演義中的馬超, 不像真實歷史上那般無情無義, 又是諸葛亮和劉備費盡心思挖過來的人才, 而他的能力, 比起真實歷史上, 又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沒有英年早逝的情況下, 卻沒有任何出彩的表現, 可見果然被諸葛亮埋沒了。

通篇分析之后, 我們不難得知, 在演義中幾乎算無遺策, “智多而近妖”的諸葛亮, 也像真實歷史上那般, 缺乏知人之明, 埋沒了真正的大才, 只不過, 被他埋沒的人并不是大多數人認為的魏延,

而是知名度更高, 也更厲害的馬超罷了。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演義》等書, 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 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