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渔民打鱼捞到八件价值连城的宝贝,上交国家后获200元奖励

在我國國家博物館有一件藏品, 名為龍虎尊。 因為其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復雜的鑄造工藝, 被列為禁止出國展示的國寶之一。 而跟它一同出土的還有七件一級文物, 這些東西都是安徽一位漁民無償捐獻給國家的。 為了獎勵他所作出的貢獻, 當地縣文化館給了他200元現金。

1957年5月的一天, 家住阜南縣徐海孜村的徐庭蘭與父親徐運彥以及同村好友徐庭義、肖庭奎、肖庭付等五人正在離家幾里外的小潤河邊撒魚。 當時的徐庭蘭年輕力壯, 負責在前邊領網。 可是連撒了幾網, 卻一無所獲。 于是他便下水到了南岸。

這時, 天微微亮。 他隱約看到上游的河床內有個黑乎乎的東西。 徐庭蘭以為是一條漏網的大魚, 大喜之下趕忙將網拋了出去。

結果他在收網時卻發現這條“大魚”怎么拉都拉不動, 情急之下, 他再次下水, 打算解開漁網。 等他游到“大魚”跟前時, 卻發現這是一個圓形鐵盆模樣的東西。 他把手探入后, 突然從盆內竄出兩條二斤重的紅鯉魚。 徐庭蘭眼疾手快將其中一條給按到了盆內, 另一條雖已跳出盆外, 但卻仍在漁網中。 徐庭蘭將兩條魚捉上岸后, 將那個盆以及周圍的兩個小物件也一并搬了上去。

這時水里還有個大件怎么也搬不動, 于是他就去附近常白莊借了一把鐵鍬。 這次他和父親在黃泥下挖出了一件半米多高、喇叭口狀、四面皆有黃色龍虎柱的東西。

之后他們一共大大小小挖出了八件古物。 為了感謝借鐵鍬的那戶人家, 徐庭蘭將其中的一個小件給送了出去。 父子倆也不再打魚, 帶著兩條魚和寶貝回家了。

不一會兒的功夫, 全村人都知道父子倆挖到了寶貝, 紛紛過來觀賞。 連文物販子也借機來詢問價格。 十天后, 時任阜南縣文化館館長蔣家騏也趕來觀賞他家的寶貝。 徐庭蘭問蔣家騏:“你知道這是啥玩意么?如果對造飛機大炮有用, 我就捐出去。 省的文物販子老是惦記。 來來回回煩死人。 ”蔣家騏因為專業水平有限, 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就寫信跟安徽省博物館匯報了此事。

二十天后, 安徽省博物館文物專家葛介屏帶人前來考察。

他一眼就認出這是商代青銅酒器, 勸說徐庭蘭上交國家。 他們走后第二天, 文物販子又來了, 要以40元的價格買走1個大件4個小件。 當時1個雞蛋才3分錢, 40元真的不算少了。 但徐庭蘭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并于第三天凌晨推著小車將這批古董送到了縣文化館。

在吃過晚飯后, 徐庭蘭想起自己送給別人的那件古董, 主動向館長做了反映。 于是二人徒步70里, 追回了這件寶物。 縣里為了獎勵徐庭蘭做出的貢獻, 為他頒發了愛國勞模特別奉獻獎狀, 還有200元的獎金。 而那批古董經過鑒定都成為了我國的一級文物, 被國家精心收藏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