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国古代四大草包将军,屡战屡败,身居高位,却用尽一生在打败仗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 出現了許多的優秀將領, 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 換取了國家的邊境和平, 成為了世人眼中的英雄。

然而, 凡事都是相對的, 世間既然有優秀的將領, 必然也有草包將軍。 中國古代就有四大草包將軍, 他們分別是李廣利、李景隆、楊嗣昌、賽尚阿, 這四人身居高位, 但卻用盡了一生在打敗仗。

李廣利是西漢中期的著名將領, 還是漢武帝的寵姬李夫人和寵臣李延年的長兄, 昌邑哀王劉髆的舅舅, 有著這一層的關系, 李廣利在李夫人得寵之時, 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

但是此人卻辜負了漢武帝的信任,

葬送了許多大漢兒女的性命。 李廣利在二征大宛之時, 屢戰屢敗, 漢軍的死亡率高達六分之五。 后來李廣利又三度征討匈奴, 第一次險些自己命喪天山, 第二次以兩倍于匈奴的兵力選擇撤軍, 第三次全軍覆沒, 甚至本人還被匈奴俘虜了。

李景隆是明朝建文帝時期的將領, 其父親乃是曹國公李文忠。 李景隆早年便承襲了自己父親的爵位, 建文帝的登基后, 深得其重用。

后來, 建文帝因為削藩的政策引起了燕王朱棣的極度不滿, 朱棣率兵發起了靖難之役。 朱允炆將李景隆封為大將軍, 率領朝廷大軍征討朱棣, 但是不幸的是, 由于技術不夠, 李景隆先后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擊敗, 喪師數十萬, 使得兩軍的局勢發生了逆轉。

在燕軍攻打到了南京之時, 李景隆竟然打開了金川門迎接敵人, 使得南京失守。 可以說, 朱允炆最后的失敗, 有很大的原因便是因為錯用了李景隆。

楊嗣昌是明朝末年大學士楊鶴的兒子, 是個十分會說話的人, 因此很的崇禎的寵信。 然而此人卻是個只會說不會做事之人, 當崇禎將其送上了兵部尚書的寶座后, 他便開始坑明朝了。

首先, 楊嗣昌因為嫉妒孫傳庭和洪承疇平定農民起義的功勞, 因此選擇了招降農民軍, 最終使得李自成有了絕地反擊的機會。 后來, 在皇太極攻打到北京周圍之時, 他還一心讓崇禎“議和”, 甚至將反對“議和”的大將盧象升送到了地方陣前。 同時, 楊嗣昌所帶領的軍隊各個都畏敵如虎,

后來甚至被張獻忠玩的團團轉。

賽尚阿是咸豐皇帝的授業恩師, 曾經官至清朝的軍機大臣, 也是一位飽讀詩書之人, 但是這樣的人卻不適合于帶兵打仗。

賽尚阿曾經奉旨討伐太平天國起義, 但卻被敵軍打得落花流水, 還因為害怕被懲罰, 將一位名叫洪大全的俘虜小兵, 說成是洪秀全的胞弟。

其實, 這些人打敗仗, 也不能完全怪他們, 他們都是一些只會紙上談兵之人, 可以放在朝中處理政事, 偏偏皇帝讓他們去打仗, 這才給朝廷帶來了如此之大的損失, 所以說, “知人善用”很重要。

參考文獻:《明季北略》、《清史稿》、《史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