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刘备到底有多自私?为除掉义子刘封,竟为害死关羽的凶手打抱不平

熟讀漢末三國史, 很多人認為, 劉備是一個非常仁慈的人。 例如, 夷陵之戰后, 蜀漢敗的一踏糊涂, 大將黃權卻又帶著麾下的兵馬, 投靠了曹魏, 這對劉備而言, 可謂雪上加霜, 然而, 當他手下的官員, 提議誅殺黃權的家人時, 他卻說“孤負黃權, 權不負孤也”, 依舊如之前一般, 對待黃權的家人。 另外, 還有人提出了, 一個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案例, 證明了劉備的“仁善”與“寬容”, 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 在黃權之前, 他麾下還有一個將領, 投奔了曹魏, 而劉備不僅沒有追究責任, 還為其打抱不平。 這個大將不是別人, 正是原本屬于劉璋,

卻在入川之戰前, 便悄悄投奔劉備的孟達。 《三國志·劉封傳》中提到, 孟達與劉封一起守上庸的時候, 帶著四千兵馬及百姓, 投奔了曹魏, 并率領曹魏大軍, 奪下了上庸。 而劉封逃回益州之后, 劉備卻借劉封曾與孟達不和, 搶過孟達一套軍樂儀仗為由, 責備劉封欺凌孟達, 導致了孟達的背叛。

可是孟達對劉備而言, 不僅是一個降而復叛的叛將, 也不僅是奪了他一座城池的敵人, 還是害死關羽的兇手——當初關羽發動襄樊之戰, “邊呼封、達, 令發兵自助”, 可是劉封和孟達, 卻以上庸剛剛歸附, 不可輕易出兵為由, 選擇了拒絕。 后來, 關羽兵敗如山倒, 最終敗走麥城, 他們也沒有及時出兵相助, 最終導致了荊州失守, 關羽被擒殺。

對于劉備而言, 關羽與他恩若兄弟, 而且是他的心腹愛將;荊州則是隆中對里, 極為重要的一環, 因此《三國志》中提到, 對于劉封和孟達, “先主恨之”。 那么, 孟達投靠曹魏之后, 劉備應該更加痛恨他才是, 劉封逃回益州之后, 為什么會出現“先主責封之侵陵達”的情況呢?是劉備就事論事, 在為孟達鳴不平嗎?答案是否定的, 小編認為, 劉備之所以會這么做, 可能與以下兩個原因有關。

一、為了樹立一個處事公平公正的形象

劉備是一個梟雄, 一個政治家, 這就決定了, 他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 都要考慮多方面的利害關系。 就算孟達是一個背叛者, 他也會盡力在憤恨之余, 找出對方的剩余價值, 并加以利用。 而劉封的回歸, 正好給他提供了機會。

眾所周知, 劉封是他的義子, 曾被他當作繼承人培養, 而他與孟達的爭權, 也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可是劉備這樣責備他, 卻完美的塑造了一個, 不偏袒親人、心腹, 處事公平公正, 甚至嚴格要求自己的親近之人, 對其他人保持寬容的形象, 可以讓麾下的其他人, 安心為他效命, 并對他更加敬重。

這樣不但可以避免, 手下的其他人, 輕易萌生異心, 還可以使他的名聲更好、更大, 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才, 可謂一舉多得。 這樣的做法, 得不償失。

二、為除掉劉封找借口

劉禪出生之后, 劉封的地位一直非常尷尬, 都說知子莫若父, 像劉備這樣, 有知人之明的人, 更是早早的看透了, 劉禪沒有駕御劉封的能力。 所以為了給親生兒子鋪路,

劉備只能選擇除掉義子。 更何況, 他的心腹諸葛亮, 也添了一把火——“諸葛亮慮封剛猛, 易世之后終難制御, 勸先主因此除之。 ”

但是處死劉封, 需要合適的理由, 這個理由不可能僅僅是不救關羽一事;為劉禪鋪路一事, 更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講。 而孟達之前與劉封的矛盾, 以及他投降之前, 寫給劉備的信, 恰好給劉備提供了一個合適的理由, 那就是劉封曾欺凌孟達, 導致孟達降敵。

通篇分析之后, 我們不難得知, 雖然劉備為了自己的名聲, 大多數情況下, 都在努力保持著和善和寬容的形象, 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梟雄, 他本質上卻是自私的, 功利的, 而且為了自己的野心, 以及為了給自己的親生兒子鋪路, 他能夠輕易的犧牲自己的義子,

甚至為一個自己痛恨的背叛者打抱不平。 這樣一個劉備, 可能并不符合, 大眾對他的印象, 然而這才是他的梟雄本色。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 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 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