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98k步槍在現實中的性能如何?為何二戰之後很少見了?

KAR98K步槍由Gew 98毛瑟步槍改進而來, 德國在1898年採用其前身毛瑟98式步槍, 之後融合了第一次大戰的實戰經驗加以改進。 首先有98a, 仍然是29.1寸槍管, 但是採用了下彎式的拉機柄, 後來有98b, 是縮短槍管為23.6寸的騎槍, 或稱卡賓槍型。 這就是98k的原型。

之後又幾經改進, 包括生產技術等方面都進行了精簡和優化, 最終生產型號是1935年在Kar.98b的基礎上結合標準型毛瑟步槍經過改進的步槍被命名為Karabiner 98k, 它比98b式卡賓槍縮短了槍長, 被德國國防軍選作為制式步槍, 並正式投產。


圖為98K步槍

這種武器造價相對自動或半自動武器低廉的多,

而且彈藥消耗並不高, 僅僅經過短短數年備戰的二戰德軍顯然沒有以前那樣闊綽的彈藥供應, MP38/40這種衝鋒槍大都只有軍官和突擊手才配備, 大多數的德軍士兵都使用98k。 如此巨大的用量也體現出98k的耐久度十分不錯, 從北非炎熱的沙漠到白雪皚皚的俄國大平原, 98k的表現都一如既往的穩定, 精確度, 殺傷力和射程都非常適合德軍。


圖為德軍單兵武器中的98K步槍

二戰德軍的步兵戰術也是以武器性能制定的, 德軍步兵班的火力有一半以上來自MG34/42機槍的火力, 可以這麼說, 機槍戰術是德軍的靈魂。 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 德軍的火力核心都是機槍, 一個步兵班的士兵以機槍為核心, 機槍手負責火力壓制, 其他士兵以步槍的精確射擊掩護和配合機槍作戰。

因此德軍並未在戰爭中大量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 而是大量生產MG機槍配合98k步槍, 執行這種戰術, 機槍在德軍的武器裝備量甚至與衝鋒槍的裝備量相似。


圖為德軍使用98K狙擊型

儘管它性能與戰績都十分優異, 但主要的問題在於其射速太低。 戰爭初期毛瑟步槍的射速已經足以應付, 加之戰術使用得當, 更是顯得綽綽有餘。 但是戰局在發展, 同盟國憑藉其強大的經濟與技術勢力不斷更新軍事裝備。 蘇軍很快將SVT40半自動步槍投入使用, 面對美軍使用的M1伽蘭德步槍時同樣面臨相同的問題, 98k的射速已經不足以在單兵遠距離對抗中佔據優勢了。 二戰結束後, 這一款步槍也很少再在戰場上亮相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