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訂單量增長70倍!釘釘正在企業級市場複製蘋果的“應用經濟”

6月是中國電商平臺的年中促銷時間, 京東和天貓的618大促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在企業級服務市場, 一直善於將“消費市場”玩法移植到“企業市場”的釘釘, 借助周年慶也開展了系列活動, 比如有前段時間火爆的“你問, 我答”活動;當然, 最受人關注的還是限時半價促銷活動——跟電商平臺的大促一樣搞得有聲有色。

活動期間, 釘釘應用中心的精選應用直接半價, 同時還提供了現金紅包、優惠券、釘釘發佈會門票以及釘釘周邊禮品等福利, 總而言之, 就是將天貓618的玩法嫁接到了企業級服務市場, 天貓賣的是商品,

而釘釘賣的是協力廠商ISV服務。 所謂ISV, 其全稱是IndependentSoftware Vendors, 獨立軟體發展者, 釘釘在消費端成功後, 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ISV, 形成繁榮的企業應用經濟。

釘釘企業應用生態嶄露頭角

有樣學樣, 釘釘在第一時間發佈了周年慶戰報, 資料顯示, 周年慶活動期間, 釘釘ISV日訂單增長近70倍, 成交額相比平日有近50倍增長。

這是釘釘第一次周年慶大促。 今年春節後釘釘舉辦了“酷公司開工季——20萬元開工特權”的開工利是活動, 給中小企業發福利, 雖然本質也是促銷, 但並不需要企業掏錢, 當時活動的價值和目的是要傳播類似于“智慧人事活動”這樣的新型企業服務, 讓更多潛在客戶體驗, 由於是免費的, 因此不能考驗企業用戶的付費意願和能力,

也無法衡量釘釘生態的活力。

這一次的周年慶促銷活動卻截然不同, “半價促銷”的設計, 跟雙11、618幾乎如出一轍, 很好地衡量了使用者對於優質ISV服務的付費意願和能力。 從交易額50倍增長, 訂單70倍增長這兩個資料來看, 這個活動讓兩個行業很關注的話題有了答案:

1、中國企業級使用者對於企業級服務是有付費意願和能力的, 但要經過足夠多的市場教育, 且要尋找合適的銷售方式。 中國互聯網行業, 不論是toB還是to C, 都在迎來一波“付費”潮流,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 好的軟體, 好的應用, 好的服務, 是值得花錢買單的。 在消費端體現在知識付費、視頻會員、電商會員上;在服務端體現在釘釘周年大促的銷量暴增上。

2、消費級市場屢次被驗證的“造節式大促”,

在企業級服務市場完全是可行的。 釘釘是全世界範圍內第一個玩兒“大促”的企業級服務巨頭, 這次周年慶從銷售規模來看也是全球最大企業級市場盛宴。 不只是消費者需要“購物狂歡節”, 中小企業同樣會接受“購買服務狂歡節”, 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 都是能省則省。 事實上, 釘釘此前已經證明, 類似於產品發佈會、社交網路話題行銷這些消費端產品駕輕就熟的玩法, 在企業級市場也是有效的。 消費端玩法在企業級市場會成標配。

釘釘這個活動, 也讓其誕生不到兩年的企業ISV應用開發者生態浮出水面。

釘釘開發者為何會十分激動?

一位釘釘上的ISV(獨立開發者)向羅超頻道表示, 他們看到周年慶的訂單資料,

十分激動, 這樣的心態, 在許多釘釘ISV上都能看到, 開發者們激動的原因, 除了大量的訂單和豐厚的收入外, 更多是因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017年, 天貓雙11GMV達到創記錄的1682億元, 商家們在雙11往往可以獲得足夠“吃”幾個月的訂單,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2009年, 天貓雙11GMV只有5200萬, 這個數字, 甚至不如天貓今天一個小時的交易額。

可以說, 第一次大促最重要的不是交易額, 而是展示出來的增長潛力。 “風物長宜放眼量”, 釘釘第一次大促更值得關注的是增長, 而不是絕對值, 畢竟釘釘是一個成立才三年的公司, 企業級服務市場, 在中國才剛剛有好的苗頭, 這跟2009年中國電商市場何其相似, 從各方資料來看, 中國企業級服務市場未來會迎來數年的高速增長,

比如第一財經CBNData發佈的資料就顯示, 2017年中國移動辦公市場規模是194.4億元, 2020年這個資料會達到478.3, 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 屆時我們再回頭看釘釘這次周年慶的資料, 想必更能體會其意義。

從增長來看, 釘釘的應用生態已經展現出很強的活力。 釘釘2015年1月上線, 2015年6月發佈2.0版本, 這兩個版本主要是完善釘釘這個軟體的功能, 逐步走向開放是在2016年9月發佈3.0版本後。

釘釘先打造了企業生態服務開放平臺, 再通過版本升級、獨立應用突破企業內部壁壘, 各種協力廠商服務被整合到釘釘中, 來滿足超過500萬企業和組織的個性化的辦公資訊化需求。 截至今年3月, 釘釘開發者數量已有10萬, 去年同期只有3萬;企業應用數量14萬, 去年只有7萬;使用協力廠商ISV服務的企業達到300萬, 去年同期只有120萬,都是超過100%的增長。交易額同比增幅也超過了10倍,部分ISV企業月入超過千萬。

不到兩年的時間,釘釘協力廠商開發者生態已十分繁榮,正在形成類似于AppStore的繁榮生態。

2008年7月11日,蘋果具有顛覆性的AppStore上線,徹底改變了軟體的分發模式,2009年11月,蘋果AppStore應用數量突破10萬,從0到10萬,AppStore用了一年多時間——釘釘企業應用生態的速度,竟然與AppStore當初成長相當。

2017年,iOS開發者從App Store獲得的總收入為265億美元,較前年增長30%,蘋果公司表示,“應用經濟”為美國創造了160萬個工作機會。在中國,自蘋果進入中國以來,有180 萬中國開發者通過 App Store 獲得了 1120 億人民幣收入,是全球之最。蘋果也從中獲取了不菲收入,道鐘斯去年曾撰文指出蘋果2017年App Store收入將超過100億美元,這部分收入成了蘋果的增長驅動器。

我相信,未來釘釘生態上也會出類似的“企業應用經濟”。

釘釘開放生態為何如此成功?

釘釘開發者生態能夠快速繁榮起來,在我看來,主要有如下幾個:

1、戰略層面,企業級服務需要開放,不能靠單打獨鬥。

對於消費者來說,蘋果首創的開放應用生態帶來了大量的應用創新,形成了如今繁榮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對於企業應用來說,開放最大價值是滿足個性化需求,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甚至不同部門,在各種複雜的業務場景下,有十分個性、瑣碎和多變的需求,釘釘只靠自己做,不可能很好地滿足,引入協力廠商就可以滿足客戶需求,釘釘要做的是搭建好IM、安全、框架等基礎設施,將基礎、通用和標準功能做到極致,給協力廠商開發者提供平臺。因此,釘釘戰略上重視開放。

2、業務層面,釘釘在C端證明了自己,進而吸引ISV。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為什麼Android和iOS都有繁榮的應用生態,微軟WindowsPhone、黑莓BB卻不斷沒落?很簡單,因為後兩者缺乏足夠多的用戶。沒有用戶,開發者就沒有市場。

釘釘已是最大且遙遙領先的企業級服務生態,而且還是冉冉升起的新星,有生態早期紅利——最初擁抱安卓生態的開發者,今天應該都實現財務自由了。去年底釘釘用戶數已經超過1億,QuestMobile資料顯示,釘釘活躍用戶數甚至已超過第二到第十名的總和。而從市場覆蓋來看,釘釘目前已經覆蓋中國每一個地區,實現全面覆蓋後正在向195個全球化市場進軍。

哪裡有市場開發者在哪裡,釘釘有500萬+企業客戶和1億+企業用戶,同時有很好的行業地位和品牌,讓開發者有利可圖,進而對10萬開發者構成了很強的吸引力。

3、資源層面,釘釘背靠的大樹阿裡,是開放生態老司機。

企業講究基因,而阿裡,是BAT以及算上京東、網易、TMD諸多互聯網大小巨頭中,最具企業服務基因的,也是最具開放基因的企業之一。

阿裡起家業務就是B2B貿易平臺,服務於中小企業;此後做淘寶、天貓,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跟企業商家打交道,淘寶主要對中小微企業,天貓主要對超/巨/大企業;菜鳥、螞蟻等子業務,無一不是跟企業打交道。

而且上述各種業務本質,都是“拉著協力廠商合作夥伴來服務另一波使用者/客戶”,說到底,就是在做生態,阿裡的業務生來就是開放的生態。

阿裡雲,更是只服務于企業客戶的業務,而且跟釘釘一樣都是技術驅動,阿裡雲也一直採取開放戰略,拉上ISV來服務其平臺上的企業。在今年5月的雲棲大會武漢戰上,阿裡雲宣佈,“阿裡雲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前五,但其API調用數量排名全球前三。同時,阿裡雲市場已經入駐1萬餘款軟體,其中2017年,雲市場中產生的訂單就已超過200萬單。”阿裡雲與釘釘有很好的協作,很多釘釘的開發者同時也是阿裡雲的開發者,因為兩者都在解決企業不同的問題。

可以說阿裡具有企業服務和開放生態的DNA,釘釘開放生態不是從0到1,而是有很好的基礎。

寫在最後:

釘釘周年慶大促,交易額、訂單數都高速增長,嶄露頭角,從中國企業級服務和移動辦公市場的增長來看,今年移動辦公市場就像2009年的電商市場:不夠大但卻在極速增長。更重要的是,我看到釘釘的開放生態已十分繁榮,釘釘憑藉著企業客戶這一端的成功,正在吸引更多開發者來滿足企業和用戶,進而形成正迴圈,有機會在企業級服務市場複製蘋果AppStore“應用經濟”的奇跡。

去年同期只有120萬,都是超過100%的增長。交易額同比增幅也超過了10倍,部分ISV企業月入超過千萬。

不到兩年的時間,釘釘協力廠商開發者生態已十分繁榮,正在形成類似于AppStore的繁榮生態。

2008年7月11日,蘋果具有顛覆性的AppStore上線,徹底改變了軟體的分發模式,2009年11月,蘋果AppStore應用數量突破10萬,從0到10萬,AppStore用了一年多時間——釘釘企業應用生態的速度,竟然與AppStore當初成長相當。

2017年,iOS開發者從App Store獲得的總收入為265億美元,較前年增長30%,蘋果公司表示,“應用經濟”為美國創造了160萬個工作機會。在中國,自蘋果進入中國以來,有180 萬中國開發者通過 App Store 獲得了 1120 億人民幣收入,是全球之最。蘋果也從中獲取了不菲收入,道鐘斯去年曾撰文指出蘋果2017年App Store收入將超過100億美元,這部分收入成了蘋果的增長驅動器。

我相信,未來釘釘生態上也會出類似的“企業應用經濟”。

釘釘開放生態為何如此成功?

釘釘開發者生態能夠快速繁榮起來,在我看來,主要有如下幾個:

1、戰略層面,企業級服務需要開放,不能靠單打獨鬥。

對於消費者來說,蘋果首創的開放應用生態帶來了大量的應用創新,形成了如今繁榮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對於企業應用來說,開放最大價值是滿足個性化需求,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甚至不同部門,在各種複雜的業務場景下,有十分個性、瑣碎和多變的需求,釘釘只靠自己做,不可能很好地滿足,引入協力廠商就可以滿足客戶需求,釘釘要做的是搭建好IM、安全、框架等基礎設施,將基礎、通用和標準功能做到極致,給協力廠商開發者提供平臺。因此,釘釘戰略上重視開放。

2、業務層面,釘釘在C端證明了自己,進而吸引ISV。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為什麼Android和iOS都有繁榮的應用生態,微軟WindowsPhone、黑莓BB卻不斷沒落?很簡單,因為後兩者缺乏足夠多的用戶。沒有用戶,開發者就沒有市場。

釘釘已是最大且遙遙領先的企業級服務生態,而且還是冉冉升起的新星,有生態早期紅利——最初擁抱安卓生態的開發者,今天應該都實現財務自由了。去年底釘釘用戶數已經超過1億,QuestMobile資料顯示,釘釘活躍用戶數甚至已超過第二到第十名的總和。而從市場覆蓋來看,釘釘目前已經覆蓋中國每一個地區,實現全面覆蓋後正在向195個全球化市場進軍。

哪裡有市場開發者在哪裡,釘釘有500萬+企業客戶和1億+企業用戶,同時有很好的行業地位和品牌,讓開發者有利可圖,進而對10萬開發者構成了很強的吸引力。

3、資源層面,釘釘背靠的大樹阿裡,是開放生態老司機。

企業講究基因,而阿裡,是BAT以及算上京東、網易、TMD諸多互聯網大小巨頭中,最具企業服務基因的,也是最具開放基因的企業之一。

阿裡起家業務就是B2B貿易平臺,服務於中小企業;此後做淘寶、天貓,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跟企業商家打交道,淘寶主要對中小微企業,天貓主要對超/巨/大企業;菜鳥、螞蟻等子業務,無一不是跟企業打交道。

而且上述各種業務本質,都是“拉著協力廠商合作夥伴來服務另一波使用者/客戶”,說到底,就是在做生態,阿裡的業務生來就是開放的生態。

阿裡雲,更是只服務于企業客戶的業務,而且跟釘釘一樣都是技術驅動,阿裡雲也一直採取開放戰略,拉上ISV來服務其平臺上的企業。在今年5月的雲棲大會武漢戰上,阿裡雲宣佈,“阿裡雲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前五,但其API調用數量排名全球前三。同時,阿裡雲市場已經入駐1萬餘款軟體,其中2017年,雲市場中產生的訂單就已超過200萬單。”阿裡雲與釘釘有很好的協作,很多釘釘的開發者同時也是阿裡雲的開發者,因為兩者都在解決企業不同的問題。

可以說阿裡具有企業服務和開放生態的DNA,釘釘開放生態不是從0到1,而是有很好的基礎。

寫在最後:

釘釘周年慶大促,交易額、訂單數都高速增長,嶄露頭角,從中國企業級服務和移動辦公市場的增長來看,今年移動辦公市場就像2009年的電商市場:不夠大但卻在極速增長。更重要的是,我看到釘釘的開放生態已十分繁榮,釘釘憑藉著企業客戶這一端的成功,正在吸引更多開發者來滿足企業和用戶,進而形成正迴圈,有機會在企業級服務市場複製蘋果AppStore“應用經濟”的奇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