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赵云小儿子上阵迎敌,因学艺不精战死沙场,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今天我要說的人物, 是一個群體, 這個群體就是蜀漢五虎上將的後代, 代表人物就是趙雲的小兒子趙廣。

趙雲劇照, 感謝原作者

世界上本來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 就變成路了。 同樣的道理, 歷史上本來沒有“五虎上將”, 由於《三國演義》的流行, 叫的人多了, 約定俗成之下, 就有了“五虎上將”了。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 這五個猛將號稱“五虎上將”。 他們的後代, 天不假壽的人非常多, 比如關羽的兒子關興, 張飛的兒子張苞、黃忠的兒子黃敘、馬超的兒子馬秋, 都是英年早逝。 趙雲的兩個兒子趙統和趙廣, 倒是活到了壯年,

並且子承父業, 但是全無乃父神勇之風, 沒能為蜀漢社稷建功立業。

五虎上將雕像, 感謝原作者

趙統繼承趙雲的永昌亭侯爵位, 官職做到了虎賁中郎將, 一輩子渾渾噩噩, 沒有什麼存在感。 趙雲的次子趙廣, 官拜牙門將軍。 大家都知道, 當年趙雲在長阪坡救了劉阿斗, 把劉備感動得稀裡嘩啦的哭鼻子。 劉備感動過後, 發明了“牙門將軍”的官職封賞趙雲。 趙廣當上牙門將軍, 可謂是子承父業。 趙廣子承父業之後, 並沒有什麼存在感。 《三國志》在記載他的事蹟時, 只有“次子廣, 牙門將, 隨姜維遝中, 臨陳戰死”這一條史料。

《三國志》以簡略著稱, 但是我們從“臨陳戰死”四個字就可以看得出來, 趙廣是一條堂堂正正的漢子, 他是死在了沙場之上。

從“臨陳戰死”四個字, 我們就可以看出來, 趙廣之死, 沒有中埋伏或者死於奸計, 他是在與魏軍正面交鋒中為國捐軀的。 由此可見, 趙廣之死, 雖然死得其所, 但是也有學藝不精的原因。 這裡的藝, 指的是武藝和指揮藝術。

劉備劇照, 感謝原作者

大家不妨試想一下, 如果是趙廣的爸爸趙雲與魏軍臨陳而戰, 魏軍能殺得了趙雲嗎?不說演義裡那個神勇無比的趙雲, 歷史上的趙雲, 就曾經好幾次在不利的情況下, 與魏軍臨陳而戰。 魏軍戰據了絕對優勢, 就是奈何不了趙子龍。 舉個例子,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 老邁的趙子龍將軍, 帶著幾千兵馬, 大張旗鼓的兵出箕穀。 諸葛亮的計策, 是讓趙雲做疑兵, 吸引魏軍主力前往箕谷決戰。

趙雲帶著一支偏師, 把動靜整得挺大, 結果曹魏的大都督曹真帶著主力部隊, 來到箕谷和趙雲所部決戰。 趙雲的部隊, 實力遠遠不如曹真所部。 趙雲依託山勢, 與曹真臨陳而戰, 硬是把這支部隊, 安全的帶回了蜀漢。 (此事典出《三國志》語:“亮出軍, 揚聲由斜谷道, 曹真遣大眾當之。 亮令雲與鄧芝往拒, 而身攻祁山。 雲、芝兵弱敵強, 失利於箕穀, 然斂眾固守, 不至大敗。 ”)

諸葛亮劇照, 感謝原作者

趙雲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 能夠率兵全身而退, 這就體現了他指揮藝術的厲害之處。 趙雲武藝, 也是非常厲害的。 歷史上的長阪坡之戰, 趙雲懷抱幼子, 殺出重圍, 雖然沒有《三國演義》裡那麼懸乎, 但也是“義貫金石, 忠以衛上”。 我可以斷言 ,

如果是趙雲在遝中與魏軍臨陳而戰, 魏軍肯定占不到便宜。

趙廣戰死於遝中, 時間是景耀六年。 這一年是蜀漢亡國之年, 在這一年裡, 蜀漢的將二代將三代們, 紛紛走向戰場。 他們有祖父和父親剛烈遺風, 卻沒有祖父和父親的幾合勇戰。 除了趙廣之外, 張飛的孫子, 也就是張苞的兒子張遵, 也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 毅然決然走向了戰場。 結果也是臨陳戰敗, 為國捐軀了。

張飛劇照, 感謝原作者

想當年, 張飛在世的時候, 是何等的勇猛。 當陽橋上嚇退曹操大軍, 進軍四川的時候, 又一路過關奪隘, 還出現了義釋嚴顏的佳話。 宕中之戰, 張飛大破張郃, 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奇功。 大家不妨想想, 如果張三爺在世, 與鄧艾臨陳而戰, 他小鄧子還能那麼長驅直入嗎?

張郃劇照, 感謝原作者

以趙廣和張遵為代表人物的蜀漢開國功臣的後代, 他們雖然有先人的敢戰之風, 但是他們確實是能力不足, 確實是學藝不精。 他們的遭遇, 可以借用《裴松之注三國志》評價諸葛瞻的那句話評價他們, 這句話就是“雖智不足以扶危, 勇不足以拒敵, 而能外不負國, 內不改父之志, 忠孝存焉。 ”

趙廣和張遵他們, 確實是忠義之士, 但是能力不足, 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他們和諸葛瞻一樣, 確實讓人敬佩, 也著實讓人惋惜!

參考書目:《三國志》《資治通鑒》《裴松之注三國志》

版權聲明:本人已和版權公司簽約, 未經授權轉載者, 本人將委託版權公司投訴維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