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真正体现韩信天才指挥艺术的不是井陉、潍水之战,而是垓下之战

傷心楚漢之韓信篇:胯下犬(29)

主筆:江湖閑樂生

糾結了整整五年的楚漢戰爭, 終於要拉下最後的帷幕了。

西元前203年七月, 漢王劉邦立英布為淮南王, 這是漢王繼韓王信, 趙王耳, 齊王信後封的第四位元王, 目的當然是團結一切力量對付項王。

八月, 燕王臧荼派出騎兵南下, 助漢攻楚。

同時, 彭越擁兵梁地, 往來苦楚兵, 絕其糧道;齊王韓信又接連發兵擊楚, 其先鋒灌嬰之軍甚至已攻入淮北, 多次擊敗淮北楚軍。

項羽四面受敵, 已經再無力量跟劉邦纏鬥下去了。

九月, 楚漢達成鴻溝和議, 約定雙方各自退兵, 結果項王依約退兵,

漢王卻撕毀合約, 率軍追擊項王。

十月, 漢王追楚軍至固陵, 雙方一場大戰, 劉邦戰敗, 不得已深壁堅守, 急召韓信及彭越前來相助, 並答應事成之後, 把楚地封給韓信, 把梁地封給彭越。

十一月, 韓信派曹參留守齊國, 自率三十萬大軍南下攻楚。 項王震恐, 慌忙帶兵從固陵撤出, 想退回彭城, 彭城早被灌嬰攻下, 盡俘西楚群臣。 項羽無奈, 只好繼續南撤, 想去舒城找主持南方軍政的楚國大司馬周殷, 畢竟來說, 項羽在南方還是有一定基礎的, 可以憑藉淮河之險與巢湖之糧, 與漢軍繼續周旋。

但就在此時, 項羽得知了一個讓他幾乎絕望的消息。 身為楚國三大司馬(龍且、曹咎、周殷)之一的骨鯁之臣周殷竟然在英布的誘降下叛變了,

這對楚軍來說幾乎是個致命的打擊, 因為他們南撤的退路已被截斷, 無奈之下, 項羽乃下令向東撤退, 去江東老家捲土重來。 然而此時漢王、韓信、彭越、英布、劉賈、灌嬰等各路漢軍總共六十余萬已經從各個方向壓了上來, 將項王團團圍困在了垓下一帶。

鑒於韓信從前曾有指揮多路大軍協同作戰的經驗(平定三秦之戰, 平齊之戰), 及其多多益善的用兵風格, 漢王劉邦決定將這六十余萬大軍的指揮權全權交予韓信, 統一調度, 畢其功于此戰。

自有史以來, 除了王翦, 從未有人能指揮六十萬大軍作戰取得勝利, 韓信接過了歷史的重任。 而且, 他並不像王翦那樣有一年多的時間可以耗, 時值寒冬, 糧草難運, 百萬大軍難以接濟,

何況大秦帝國的戰爭動員力, 可不是漢軍能夠比的。

十二月, 韓信終於完成了對楚軍的全面合圍, 並一步步縮小了包圍圈, 項羽退無可退, 只能主動出擊, 楚漢最後的決戰爆發。

韓信終於要和項羽決一勝負了, 他們倆, 一個是天下第一智將, 一個是古今第一猛將, 這本該是一場彗星撞地球般的精彩對決, 然而, 戰局卻很快呈獻了一面倒的趨勢, 連韓信自己都不覺有些索然無味起來。

原因很簡單, 項王之卒不過十萬, 且糧食後援全數斷絕, 已是末路狂花;而漢軍光韓信部就有足足三十萬。 以多敵少, 雖勝之不武, 但韓信明白, 如果沒有數倍兵力, 任何人也無法在野戰中正面擊敗項羽, 王翦也不行, 韓信也不行, 神仙都不行。

關於這場戰爭, 大家熟知的就是“四面楚歌”和“十面埋伏”。 其實“四面楚歌”是有, “十面埋伏”卻是後人加油添醋的, 韓信充其量也就搞了個“三面埋伏”而已。

鑒於項羽可怕的狂沖式作戰風格、及其滴水不漏的戰陣打法, 韓信決定只使用自己直屬的三十萬大軍與項王正面對決, 其他諸侯則在旁遠遠掠戰、封住楚軍週邊出路即可, 因為聯軍作戰不僅容易配合出問題、而且也禁不住楚軍超強戰力之衝擊。 誰都知道, 強如項王, 一旦被逼到困獸猶鬥, 其威力足以毀天滅地, 彭城之戰就是前車之鑒。

韓信將這三十萬大軍分成三部:一部自率之, 直接向項王挑戰;一部由大將孔熙率領, 埋伏在左;一路由大將陳賀率領, 埋伏在右。

除去韓信三十萬, 漢王還自將十萬卒為後軍, 周勃與陳武兩支預備隊則安排在最後。 總計投入戰場共四十多萬漢軍, 其規模巨集闊, 兵力集中, 前強後弱, 兩翼靈活, 開合有度, 攻守自如, 呈三層梯隊縱深部署, 堪稱完美無暇的戰陣。

另外, 這三重大軍, 也各自有多重梯隊, 層層列列, 綿綿密密, 滴水不漏。

項羽的作戰衝擊力, 宇內是第一, 古今也是第一, 所以韓信針對這點, 佈置了超長縱深多層梯隊的變態級防禦戰陣, 防的就是楚軍超級變態的直線衝擊力。

戰鬥如期打響, 驚天的戰鼓響起, 十余萬漢軍主力在韓信的率領下對楚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項王全然不懼, 自率八千江東子弟沖入漢陣, 十萬楚軍緊隨其後, 士氣如虹般殺將而來。

韓信不得不承認,項羽的確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對手,他一騎在前,一騎當千,八千江東子弟隨後,千可當萬,十萬楚軍一齊衝鋒,就算百萬大軍都得被沖潰。

這大概就是項羽可怕的“霸王色霸氣”吧(不懂的同學可問身邊的動漫愛好者,都懂),一旦發動,無堅不摧,軍勢所至,兵刃未接而敵已服矣。

好在韓信佈置的戰陣並非普通戰陣,可沒那麼容易被沖潰,因為潰了一層還有一層,層層疊疊,多線結陣,是對付衝擊騎兵的最佳武器,是消耗項羽那沖天漫地之威勢的最好辦法。

但項羽畢竟是項羽,連番衝擊之後,漢軍的數層梯隊終被一一突破,韓信於是命令全軍退卻,項羽大喜,連忙奮力追擊,想憑藉此役來提升楚軍的士氣。

現在終於要考驗韓信高超的指揮能力了,如今正是楚軍搏命的時刻,漢軍卻在這個時候撤退,退著退著一旦止不住,陣型發生混亂,陣腳崩潰,漢軍全軍都會陷入滅頂之災。

但漢軍並沒有如項羽期待般崩潰,反而由於楚軍恃勇輕進,戰線拉長,步騎前後脫節了。原來,這一切都是韓信事先安排好的戰術計畫。

事實上,就在韓信所部向後退卻的時候,左右兩翼的孔、陳漢軍已開始從兩翼迂回殺到了楚軍的側背,成功的將楚軍騎兵與步兵分割兩半,韓信適時再指揮後卻的漢軍返身殺回,穿插包圍,各個擊破。在古兵法《六韜》(又稱《姜太公兵法》或《黃石公兵法》,即當年黃石公贈予張良之書)之中,詳細記載了這種打法,即“強弩兩旁,射其左右,車騎分為烏雲之陣,備其前後。所謂烏雲者,烏散而雲合,變化無窮者也。”

戰局至此,勝負已經沒有懸念了,項王陷埋伏,楚軍被夾擊,敵眾我寡,前後難顧,沖也沖不起來,聚也聚不到一塊,如入烏雲之中,只能各自為戰,分路突圍。

結果一戰下來,只有項王與兩萬最精銳的楚軍沖出重圍撤回楚營,其他八萬楚軍全滅。

不過,楚軍的戰鬥力實在太強大,漢軍也為此損兵十多萬,這些全都是韓信從齊國帶來的子弟兵。漢王只是在後面看好戲而已,他的嫡系部隊毫髮無損。

項王與韓信兩敗俱傷,漢王漁翁得利,事到如今,韓信就是想後悔再造反都不可能了,他只能堅定的跟著漢王走下去,沒有回頭路。

接下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韓信對項王圍而不攻,耗其士氣,竭其糧草,讓楚軍不戰而潰。

最終,項王兵少食盡,最後的楚歌響起,楚卒思鄉,大多散亡,霸王別姬,夜率八百騎潰南圍而出。

絕世英雄窮途末路,韓信不忍再看,於是駐兵不前,將最後的大功留給漢王。

韓信走後,漢王率軍攻入楚營,發覺項王已逃,於是急命灌嬰率五千騎向南追擊。

然而項王是在太厲害,漢追兵走的時候是五千騎,最後卻只剩下一半回來,若不是項王意氣已消自刎烏江,灌嬰恐怕也得無功而返。

不管怎麼說,強大的項王終於死了,紛亂不已的天下總算雲開霧散。有意思的是,就在這同一年的歐羅巴大陸,軍事強國迦太基被羅馬擊敗,不得已賠償戰費黃金一千萬泰倫,並交出全部軍艦,割伊比利安半島給羅馬,迦太基永遠解除武裝,羅馬成為西方霸主。更巧合的是,此戰雙方的統帥亦是超凡絕倫的軍事天才:羅馬名將西庇阿,以及迦太基名將漢尼拔。

韓信不得不承認,項羽的確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對手,他一騎在前,一騎當千,八千江東子弟隨後,千可當萬,十萬楚軍一齊衝鋒,就算百萬大軍都得被沖潰。

這大概就是項羽可怕的“霸王色霸氣”吧(不懂的同學可問身邊的動漫愛好者,都懂),一旦發動,無堅不摧,軍勢所至,兵刃未接而敵已服矣。

好在韓信佈置的戰陣並非普通戰陣,可沒那麼容易被沖潰,因為潰了一層還有一層,層層疊疊,多線結陣,是對付衝擊騎兵的最佳武器,是消耗項羽那沖天漫地之威勢的最好辦法。

但項羽畢竟是項羽,連番衝擊之後,漢軍的數層梯隊終被一一突破,韓信於是命令全軍退卻,項羽大喜,連忙奮力追擊,想憑藉此役來提升楚軍的士氣。

現在終於要考驗韓信高超的指揮能力了,如今正是楚軍搏命的時刻,漢軍卻在這個時候撤退,退著退著一旦止不住,陣型發生混亂,陣腳崩潰,漢軍全軍都會陷入滅頂之災。

但漢軍並沒有如項羽期待般崩潰,反而由於楚軍恃勇輕進,戰線拉長,步騎前後脫節了。原來,這一切都是韓信事先安排好的戰術計畫。

事實上,就在韓信所部向後退卻的時候,左右兩翼的孔、陳漢軍已開始從兩翼迂回殺到了楚軍的側背,成功的將楚軍騎兵與步兵分割兩半,韓信適時再指揮後卻的漢軍返身殺回,穿插包圍,各個擊破。在古兵法《六韜》(又稱《姜太公兵法》或《黃石公兵法》,即當年黃石公贈予張良之書)之中,詳細記載了這種打法,即“強弩兩旁,射其左右,車騎分為烏雲之陣,備其前後。所謂烏雲者,烏散而雲合,變化無窮者也。”

戰局至此,勝負已經沒有懸念了,項王陷埋伏,楚軍被夾擊,敵眾我寡,前後難顧,沖也沖不起來,聚也聚不到一塊,如入烏雲之中,只能各自為戰,分路突圍。

結果一戰下來,只有項王與兩萬最精銳的楚軍沖出重圍撤回楚營,其他八萬楚軍全滅。

不過,楚軍的戰鬥力實在太強大,漢軍也為此損兵十多萬,這些全都是韓信從齊國帶來的子弟兵。漢王只是在後面看好戲而已,他的嫡系部隊毫髮無損。

項王與韓信兩敗俱傷,漢王漁翁得利,事到如今,韓信就是想後悔再造反都不可能了,他只能堅定的跟著漢王走下去,沒有回頭路。

接下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韓信對項王圍而不攻,耗其士氣,竭其糧草,讓楚軍不戰而潰。

最終,項王兵少食盡,最後的楚歌響起,楚卒思鄉,大多散亡,霸王別姬,夜率八百騎潰南圍而出。

絕世英雄窮途末路,韓信不忍再看,於是駐兵不前,將最後的大功留給漢王。

韓信走後,漢王率軍攻入楚營,發覺項王已逃,於是急命灌嬰率五千騎向南追擊。

然而項王是在太厲害,漢追兵走的時候是五千騎,最後卻只剩下一半回來,若不是項王意氣已消自刎烏江,灌嬰恐怕也得無功而返。

不管怎麼說,強大的項王終於死了,紛亂不已的天下總算雲開霧散。有意思的是,就在這同一年的歐羅巴大陸,軍事強國迦太基被羅馬擊敗,不得已賠償戰費黃金一千萬泰倫,並交出全部軍艦,割伊比利安半島給羅馬,迦太基永遠解除武裝,羅馬成為西方霸主。更巧合的是,此戰雙方的統帥亦是超凡絕倫的軍事天才:羅馬名將西庇阿,以及迦太基名將漢尼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